只是要放大率的話,FM2的0.84x絕對夠大...底片還有不能隨意改ISO的不方便處,還有很多週邊的成本.(沖洗,掃,不滿意的話還要自己買底掃)底片的白平衡也不像數位機那麼容易更改.不同底片適合的光源種類都不同.至於寬容度的問題...那是負片的優點啦,正片的顏色也跟那狹窄的寬容度有關,不是寬就好.不過有愛就沒問題.
KAWAINE wrote:只是你白平衡沒做好而已,室內的光源比較複雜,有時需要自訂白平衡比較好. 感謝您指點及幫忙修圖~ 不過跟底片比起來, 顏色與整張給我的質感 (抽象, 主觀), 還是底片那張勝出吧~何況底片那張還是 Costco 沖掃, 只是不到 1.5MB 的 JPG 檔.... 如果自己動手底掃後製, 差距可能更大.
lin8810 wrote:感謝您指點及幫忙修圖...(恕刪) 談不上指點,我並沒有修圖,只是讓軟體自動調整白平衡.底片的層次感的確好很多,不過,如果白平衡設置得當,數位的也不會太差而且,如果會後製,那圖片的彈性又比底片好一些了.我的底片就算是用底掃,還是讓我不太能接受.
lin8810 wrote:感謝您指點及幫忙修圖...(恕刪) 我如果真要比, 數位機一定是用RAW拍, 然後用Nikon Capture or Photoshop來修.底片則一律自己底掃, 然後用Photoshop來修. 這樣我才會拿來一起比.我的感覺若用jpg檔在電腦上看, 則底片照的比較吃虧, 因為DSLR照的看起來整體就是比較乾淨. 但如果洗成照片後就比較難講了! DSLR照的比較艷, 層次上則是底片的較自然. 如果只是要在一般場合下秀給人家看數位的會比較出色, 但若放大擺在家裡則底片的比較耐看!所以回答樓主的話 : 底片數位各有特色, 各有優缺點, 兩種都試試來拍其實不相衝突的! 而且很有樂趣! 就像我音響架上也有CD,有DVD,有MP3,有黑膠,有類比和數位收音機, 也有卡式錄音機. 多種不同的媒體, 感受不同的味道,很有意思啊!
lin8810 wrote:上頭諸位前輩都把底片...(恕刪) 可是你用數位機拍的這兩張都曝光不足相較底片機拍的曝光量,會認為底片機效果好以這幾張相片來說不太能夠說明吧小弟也稍微修了一下圖,如有冒犯還請告知(這張相片神情抓的剛剛好)我自己也是FM2和400D都在玩基本上底片數位都很好玩啦,重點是能拍出我要的作品就好
D50的話沒用過不清楚以這幾張圖片看來,我個人認為曝光量比白平衡影響大一些一般來講,曝光沒有所謂的正確數值但是以這幾張主題來講,除非攝影者要表達另外的想法否則通常應該是以嬰兒(主體)用點測光然後是現場情況加減曝光補償,就像拍女生,通常也是這樣,對臉點測光然後加1/3或是2/3格曝光補償以我修改的那張圖看來,測光偏向嬰兒的右邊臉頰所以嬰兒主體曝光不足,因為一般人對於這種題材的注意力大多在嬰兒表情上因此太座才會覺得這相片不好雖然你說底片和數位機都是用光圈先決但是測光模式是否一樣呢?點測光或是分區加權測光出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至於白平衡,上面也有網友說過了室內的光源複雜,很容易造成相機誤判,所以可以自訂白平衡或是拍攝raw檔(以數位來講),後置調整不然就是打閃光燈,用閃光燈白平衡或是最終大絕招,換拍攝地點p.s. 真要說白平衡,其實底片那幾張看起來白平衡也不一定就比較好,底片機要搞白平衡要加濾鏡,雖然說我一向不愛講究精準的白平衡就是。
stranger0429 wrote:雖然你說底片和數位機都是用光圈先決但是測光模式是否一樣呢?點測光或是分區加權測光出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二部相機都是用加權測光. 我還有許多對照照片, 都可看的出來 D50 拍的明顯有類似 under的感覺, 而底片拍出來的就是膚色正常. 我還能怎麼說呢? D50 的加權測光比較笨? CCD 退化? 不過上面各位說的也對, 這是拍攝設定上的問題, 並不適合拿來做為數位vs底片的樣本...我想就不要再討論我的照片, 回到樓主想問的問題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