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匠 wrote:
首先,我要懺悔,我...(恕刪)
打鐵兄,別這樣啦,正經討論嘛,不用先戴頭盔的。。
先講結論,這不是D500的問題。
1、圖一,你圖中有前景,當時現場有微風吧?
多點自動對焦,結果卻因為前景的草葉擺動,結果對焦系統誤認了。
(拍這種圖常有的情況啦。)
2、圖二,明顯是快門問題,你100%顯示放大,看到是有移動『軌跡』的痕跡。
這種場景,這種距離,快門速度至少要達到1/250秒才會有改善,而我自己會使用1/500秒快門,見你用的自動ISO,把最低快門速度設定為1/250秒就能改善了。
PS。題外話,打鐵兄你這組圖,也點出使用M模式+ Auto-ISO的動要性,如果圖二是M模式+ Auto-ISO的話,快門速度就能夠有最大的掌控了。







貼上本人寫的兩編文章。
影像不夠銳利的成因研究。
善用M模式 + Auto-ISO的重要性。
打鐵匠 wrote:
首先,我要懺悔,我...(恕刪)
關於第一組圖的失焦問題。
下圖我截取你的100%對焦點圖,能發現甚麼?
是不是兩組圖都好像有異物處於對焦點的中間和之上?
因為『有效結像距離』的關系,你的相片中無法完全看得清楚前景有些甚麼,但還是能依稀看到是草葉。。。
現場如果有微風的話,我甚至可以100%判定這是因為擺動的草葉影響了對焦系統的判斷。
另外,現代對焦系統很強,但也需要有『唯一對焦點』的覺悟。。
因為現代對焦點太多(尤其是D500這種極多而密佈的『輔助對焦點』。),反而更需要注意『唯一對焦點』的重要性。
在兩個對焦框距離以內,也會因為『極度密集』的輔助對焦點而有機會出現誤判的狀況。
所以,選擇對焦點和構圖時,D500/D5更加需要注意對焦點附近會否有不同景深的『障礙物』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