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 wrote:這也是「白平衡」一詞定義的問題。
…至少目前並沒有所謂的"正確""準確"白平衡的存在…對特定色溫的喜好往往才是攝影者決定"正確"的依據...(恕刪)
我理解的白平衡,指的是回復物體在白色光下應有的顏色。若採這個定義,當然有正確的白平衡。這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說。
如果從藝術的角度來說,正確不正確並不重要,我喜歡不喜歡才重要。我喜歡偏藍以表現冷的感覺,並不是正確的白平衡,但卻是我要的結果。所以攝影者可以決定他喜歡的色溫,跟白平衡正確不正確是兩碼子事。不能因為攝影者有主觀的喜好,就說客觀上「沒有正確白平衡的存在」。
如果沒有「正確的白平衡」,相機的「自動白平衡」要以什麼為標準?隨機挑色溫嗎?「灰卡」、「白平衡濾鏡」這些東西的用途,不就是為了「正確的白平衡」嗎?
Dave5136 wrote:
如果沒有「正確的白平衡」,相機的「自動白平衡」要以什麼為標準?隨機挑色溫嗎?「灰卡」、「白平衡濾鏡」這些東西的用途,不就是為了「正確的白平衡」嗎?(恕刪)
弟了解您的說法, 只是雖然標準色溫/ 正確白平衡定義是有, 但即便是在世界各大廠, 也沒有輸出的統一的標準, 常見例如顯示器設定來說, 歐洲地區以6500k作為標準, 亞洲區則是9300k, 更甚者日本還到1100k.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 多數來說是所處環境(緯度)問題, 另外對色溫的喜好不同所導致.
若要討論到正確的色溫, 弟想引用Wiki的色溫圖來說明:

由畫面右方延伸至左下方的黑線為Planckian-locus, 代表絕對色溫; 而當中的D65座標表示的是6500k的色溫, 由洋紅色向外延伸的線是等色溫線, 也就是說如果落在線上, 即便色彩表現不同, 你偏紅一些, 我偏藍綠一些, 仍是屬於6500k, 因此就算各家相機相同以k數來作為調整色溫的工具, 但是起始點就有所不同的情形下, 相同k數仍是會得到不同的演譯色溫, 除非能夠正確的設定到打上紅色x的座標點, 才能夠得到相等的色溫值.
另外亮度也是影響色溫的一個點, 一般日光燈色溫約5000k左右(印刷業據說是需要採用的是標準5000k的燈管色溫, 因為他們所謂的white point是5000k, 而gamma則是1.8), 然而多數人並不覺得偏黃, 原因就是因為他是發光體; 許多人的經驗在當初由CRT轉換成LCD的時候, 應該都會經歷一段"同一張照片怎麼在新的LCD螢幕怎麼有點偏藍"的感覺.
雜亂胡說了一通, 就是要說明所謂的""正確白平衡""在現實層面變數太多, 要講正確, 不光是要從相機著手, 到最終output都是要講求的, 有多少人能夠經過這麼多環節還能夠保持"正確""準確"的還原白平衡? 除非是以此維生的行業砸大錢將所有環節統一(也不保證最終輸出就絕對相同)
最重要的是, 有多少人會喜好"正確"的色溫?
^^A 請多多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