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haha214 wrote:
要做到第一點必須使用...(恕刪)


以我觀察 S / C / N 三家砲鏡 (兩家是環型 USM, 一家是XD 線性). 基本上大部份時間都沒有用盡馬達最高運轉速度. 從memory set 了某距離後 recall 的速度遠高於平常對焦可得知

其次對著明亮天空由最近跑到無限遠所需時間, 最快也不是有最新XD 線性那支.

還有, 大光圈砲鏡不一比入門變焦鏡快. EF 100-400 也可以比 300 2.8 快

這次我學乖了不作解釋, 各自論述... 作為用家結果比原因重要, 付錢就是
Hayashi-Kiyoshi
平常不用最高轉速跑的原因是因為會有過熱的問題,而且一直用額定輸出跑也會減少馬達壽命。
elfwong wrote:
高階鏡線性馬達主流化
才是NIKON"東山再起重回單反榮耀"的必要條件


yes or no, 事情不會單看一個片面
線性馬達衝力大不全然是好事, 很多時候也是問題來源, 不會假定線性馬達鏡頭比步進馬達好
還要考慮搭配光學設計, 鏡片重量, 對焦衝程, 框架材質, 耐久度等
Bigma在單反時代同等級的鏡頭對焦速度是超過Nikkor, 但問題是精確度穩定性卻遠不及

再者要重回榮耀的意思是? 是指性能, 光學, 銷售量, 還是?
最高階鏡頭永遠不會是銷售量的保證, 曲高和寡
對焦性能需要匹配機身和對焦模組, 軟硬體都要有良好匹配
光學更是學問多多, A強調解析度, B講低變形量, C介於A和B之間, 誰優誰劣?
Nikon近期的財報已經可以看到不論營收或利潤遠大於去年同期, 是處於快速上升的階段
所以不論他們現在在做什麼, 至少都會是正確的方向
^^A 請多多指教~
Wahaha214 wrote:
不要想得太複雜,只要沒電也可以轉動對焦環對焦的就是機械式,沒通電對不了焦的鏡頭就是線控,CANON的RF系列和松下的系統就是線控,CANON的EF系列是非線控


大大誤會我意思了。線控的原理我是知道,但線控用在鏡頭的細節我就真的不清楚了、雖然他會比機械式相對簡單才是。
MUS wrote:
yes or no, 事情不會單看一個片面
線性馬達衝力大不全然是好事, 很多時候也是問題來源, 不會假定線性馬達鏡頭比步進馬達好
還要考慮搭配光學設計, 鏡片重量, 對焦衝程, 框架材質, 耐久度等
Bigma在單反時代同等級的鏡頭對焦速度是超過Nikkor, 但問題是精確度穩定性卻遠不及

再者要重回榮耀的意思是? 是指性能, 光學, 銷售量, 還是?
最高階鏡頭永遠不會是銷售量的保證, 曲高和寡
對焦性能需要匹配機身和對焦模組, 軟硬體都要有良好匹配
光學更是學問多多, A強調解析度, B講低變形量, C介於A和B之間, 誰優誰劣?
Nikon近期的財報已經可以看到不論營收或利潤遠大於去年同期, 是處於快速上升的階段
所以不論他們現在在做什麼, 至少都會是正確的方向


問題關鍵很簡單

1.你舉Bigma例子不恰當, 首先BIGMA 不是線性馬達,
不同類型馬達, 無法類比
Nikon若跨入線性馬達, 不見得會遇到一樣的結果,
SONY就能做到速度與準度, NIKON應該也能做到!

2.Nikon 故步自封的守在傳統的步進馬達或音圈馬達, 對焦速度就會"明顯輸"SONY的XD線性馬達一截
就永遠沒機會扭轉命運, 跟冠軍爭輸贏

3.NIKON不該只想著跟自己比, 比過去的自己進步就沾沾自喜, 應該要有狼性, 要有跟SONY拚對焦速度與準度的野心

4.重回榮耀的意思, 不貪心, 先回重回到過去老二的位置就好, 市占與銷售額能夠接近過去沒有SONY無反時代的水準

5.你太小看最高階了, 最高階產品的競爭力才是整體銷售的標竿,
冠軍品牌通常都有冠軍技術高階產品
消費者總想沾"冠軍品牌"的光!
等幾年後高階產品的技術下放到自己的中低階產品
不希望自己使用亞軍品牌獲季軍品牌
這是錦上添花的效應

6.NIKON 無反發展輸SONY太多, 就是因為SONY 現在是冠軍, 現在講到單眼第一個要看的就是SONY,
贏者就幾乎全拿

7.耐用度當然重要, 但"當下看不到", 如同黃臉老婆中用不中看
沒用個好多年, 看不出來NIKON有比SONY耐用 (老婆也的確耐用, 無奈久了就會青春不再)
但是對焦速度準度就像名模在旁, 亮麗外表總是能帶來無限想像
SONY目前做到了, XD馬達與軟體所造就的對焦速度準度造就出性能勝出一截
NIKON要跟SONY拚, 就是要硬著頭皮高階鏡改投線性馬達懷抱
對焦軟硬體都要跟上SONY!
不要再只跟過去自己比

8.不要再講NIKON相機部門的財報
進步很大, 但仍是窮小子一個
因為NIKON的組織變革做得太慢太差了!
"November Rain"
jenhoxen wrote:
有無可能線性馬達應用在鏡頭對焦已經是索尼專利,一如當年佳能的超音波馬達?...(恕刪)


個人認為機率不大
也查了半天查不到有關XD motor專利與XD馬達的構造圖
以上資訊有請各位高手協助提供
"November Rain"
elfwong wrote:
因為STM馬達優點是平順, 缺點就是推力不夠大(相對USM)
面對SONY 的XD線性馬達發展主流(推力夠強, 直線運動下速度夠快)


我也對Nikon沒大量導入線性馬達這事很好奇。不過對鏡頭用的線性馬達不是很懂,有google了一下發現幾年前一個詳細介紹的網頁

當中提到的是線性馬達反應快但出力是較小的,所以有多個線性馬達推一個對焦模組的設計。

而Sony自己在講XD motor時,FE 50mm F1.2 GM也是兩個馬達推一個對焦模組。


雖然不能類比,但85mm F1.2 Z一個模組用一個馬達推,至少STM馬達出力應該也不會太差才是。


另外,Canon的Nano USM看起來出力就比較大的樣子。
按這裡檢視網頁

雖然他在影片主要是在提斷電的維持能力,但RF 70-200mm F2.8L IS USM也是一個馬達推一個對焦模組。

查下來,線性馬達的優點主要是反應快速,大小的話Nano USM看起來也不算小但電磁式的就真的很小。但馬達出力的話STM也算OK吧、雖然我也沒實際spec可以比較...

找半天我是沒有找到Nikon沒採用線性馬達的原因或解釋。雖然目前的Z鏡對焦速度都比Sony的要慢一些,但這是不是單純因為沒導入線性馬達,我個人倒是比較保留。

或許哪天Nikon會說明沒大量採用線性馬達的原因,或許真的就像400mm警告的一樣,會影響心率調整器吧。
我看了介紹,感覺鏡頭用的就是設備用線馬的簡易版本



以前公司有一支影片25秒時出現的線馬,動子不見了只剩那根棒棒,那是支永久磁鐵,公司那支不小支,長度超過1公尺,直徑超過3公分,本來想幹回家,但是我不小心靠到公司的柱子上(公司是鋼骨結構)然後我怎麼搞都拔不起來,你就知道那根棒棒的磁性有多強

如果還搞不清楚啥是線馬,很簡單,磁浮列車就是線馬,線馬本身跑來起來零接觸的,磁浮列車是如此,但是設備和SONY鏡頭用的就不是如此,SONY的設計有兩個圓形滑軌(就是我前面說的在設備上精度最差的),沒那滑軌不行,無法固定對焦鏡組,也就是說再怎樣都要有軌道固定

基本上用線馬是要避免使用其他的傳動件,傳動件要不用螺桿要不就是齒輪或是上PULLY(車子上叫做普利盤)帶動皮帶或是鍊條傳動,CANON的USM是直接驅動類似下方這個機構(可以看做螺桿的變形)



其他還有齒輪驅動對焦鏡組,例如CANON的MICRO USM,EF 50 1.8II對焦時發出的那個聲音就是齒輪發出來的

其實USM與MICRO USM等用在對焦上速度是足以應付,但是會有傳動件磨損問題,全速驅動可能會死很快,用線馬就沒這問題,所以你可能會感覺線馬比其他方式快

下面影片50秒的地方可以看到機器移動的速度,台灣某家很大的世界知名RAM模組廠使用NXT

Hayashi-Kiyoshi wrote:
線控用在鏡頭的細節我就真的不清楚了




影片裡面這種對焦就必須用線控,沒電就沒戲唱,因為已經無法用機械驅動對焦了
Hayashi-Kiyoshi
我知道線控,這類線控應該跟原本卡口接點的控制方式很接近,但因沒實際做這這類鏡頭我也不敢多說什麼。
Wahaha214 wrote:
我看了介紹,感覺鏡頭...(恕刪)


謝謝大大的解說。不過Sony的設計有一點我搞不太懂。大多數線性馬達的設計都是Primary(線圈)包覆Secondary(線馬),但Sony的設計則是線圈放在磁鐵之上。另外,磁鐵也只有一塊。


感覺作動上跟一般的線性馬達有些不太相同,不過這邊我就真的不懂只是瞎猜....XD

這類設計的運作就得要一塊強力磁鐵才辦得到,然而也只有採類似設計的Nikon 400mm有警告而但其它家都沒有。這點也是很怪,反正Nikon的做法我是搞不懂,而Canon則是另闢蹊徑。
Hayashi-Kiyoshi wrote:
但Sony的設計則是線圈放在磁鐵之上。另外,磁鐵也只有一塊。


你的疑問應該是為啥要多那一塊磁鐵,線圈已經抱住一個永久磁鐵了幹嘛還要下面那一塊? (磁鐵有兩塊不是一塊,根據英文內文而來) 這我也不知道,搞不好就是SONY的專利

這個設計不是磁浮列車那種線馬,磁浮列車沒有一個線圈包住軌道

以前公司在賣的是像下面這種線馬,沒有線圈包住磁鐵

https://granitedevices.com/wiki/Configuring_linear_servo_motor

http://www.chieftek.com/download/LM-CORE(EN).pdf
以前公司不是賣CPC的,不過做的設備有用CPC的線性滑軌
Hayashi-Kiyoshi
謝謝大大的解釋,不過線圈沒有包磁鐵。應該是一個コ字鐵上面蓋個鐵片,中間包個釹鐵硼磁鐵之類的。線圈包的是那個鐵片,可以理解那個跟線圈在通電後會浮起來有關,但我就真的不懂原理了,物理都還給老師了X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