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與sony的白平衡 (有圖)

sj1940 wrote:
找到一篇言簡意賅的文...(恕刪)


sj大大,小弟爬完交流後的幾篇文章,有幾個問題想請較...

根據我看下來,簡單說白平衡就是必須使得"白色"在任何光源之下都為白色,對嗎? 所以才會使用白紙或灰卡這類純色系的東西來進行相關效正對嗎?

問這問題只是基於看完你們討論後,在我的認知是:看的見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光源,所以物體是因光而有顏色。

又光源有不同強度,而較為簡單的說法就是弱光(溫度低的光)會偏紅,較強的光(溫度高的)會偏藍白色(這就像夜空時看星星一樣),所以照射下來物體自然會因為"光源強度"的關係而反射出不一樣的光線...

而根本一點來說,是否就是利用實際上真正的白色能夠反射所有可見光(也就是不受其他光的干擾)來做出最正確的平衡呢?

有請解釋了,也受教了,感恩

先從平衡這個字來看!
他像是度量衡有個基準點
當然也有誤差值!
有了基準點才能定義
透過科學的方式將色彩的知覺訂定一個標準
也就是色溫5000K拍攝物反射的色彩
接近白天上午10:00及下午2:00左右薄雲的陽光

我認為要談白平衡先從攝影機(CCD camera)的概念來談比較容易探討與瞭解!
數位相機的原理也是從攝影機的延伸!(我認為)
因為FILM時代相機是沒有白平衡這功能!
只能透過底片選擇(如日光片DAY light)及燈光選擇及調整來改變或調整色溫!

白平衡在攝影機主要是讓
攝影機在要拍攝目標上的一定值反射白或灰
來當基準點!讓拍攝物的色彩能夠正確
所謂正確就是接近在(色溫5000K)拍攝物反射的色彩
拍攝完所謂正確白平衡的影片後
你可以後製來改變影片色彩
但白平衡錯誤或白平衡誤差過大的影片
是無法調回正確白平衡
就像是色偏JPG檔的照片要調回正確白平衡
幾乎是不可能!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RAW就出現了,RAW影片拍攝也在開發中!

也因為白平衡標準的訂定
色彩的討論才有意義(色溫5000K下的色彩表現)
否則電影工業及顯示器各玩各的鳥!
誰的顯色是對的!要如何校正色彩!

自動白平衡因各家演算法不同所以會有差異!
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在相同的條件下並不會差異太大!
 
以上為個人經驗!


Monte920 wrote:
學理上的白平衡, 適...(恕刪)

首先色光和色料是不同的!
光的三原色RGB
色料為CMY(K)
色光的色域較大!
因此有些看得到的顏色要印刷或繪製難以呈現!
所以色光越加越白
色料越加越黑

至於您提到的
同樣拍一棟房子, 如果為了追求學理上的絕對白平衡而讓房子的顏色不管在什麼狀況下都一樣的話, 那你就無法分出這個房子的照片到底是早晨照的? 中午照的? 下午照的? 晴天照的? 陰天照的? 黃昏照的? 反正顏色必須看起來都一樣, 就像嚴格選漆色一樣, 那這樣攝影的表現有什麼意義呢?

在心理學上色彩認知上並非如此絕對!
就像一張白色的影印紙放在鎢絲燈下
人類的心理還是會認為是白紙而非黃紙
大腦在分析圖像並非只依據顏色!
會將經驗及圖像環境、明暗度、陰影一起辨識判斷
以人像來說比較清楚!
在黑白照片中我們依然可以分辨歐洲人亞洲人!
甚至於日本人和韓國人!
早晨照的 中午照的 下午照的 晴天照的 陰天照的 黃昏照的
顏色都不會一樣!因為色彩中還有明度、彩度
不同的光線強度都會改變色彩知覺,

好吧複習一下色彩學
色相 明度 彩度 <色彩三屬性>

所以過去學攝影有些人都會先從黑白片開始!
由繁入簡,先學會充分掌握明暗的表現!

那這樣攝影的表現有什麼意義呢?
好的攝影師自然知道!這就是眉角
D600在日光燈下,用自動白平衡真的很容易微微偏黃
偏黃又不大容易修正的漂亮
相當頭痛!
錄影亦然...

最快的方式就是在自動白平衡+B值吧...
但加到滿還是帶黃
自己調K數比較能找到想要的顏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