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意外的過程在這就不再描述了,不然很容易又會被模糊文章的焦點~
想說各位也是難得有機會能一窺鏡頭內部的構造,所以小弟就花了點時間給它做進一步的細部解體~
這是大部的解體後的殘骸↓


這是小弟進一步細部分解的畫面↓


屁股的金屬接環↓


前面有一片後面有三片薄薄金屬片,不知是不是做微調準度用的↓

內部的電路板↓




超音波馬達特寫↓



後端的鏡片組,VR防震應該藏在這裡面↓


光圈葉片↓

中間的鏡片↓


前端的鏡片,這一片滿有份量的,是整支鏡頭最重的部分↓


所有鏡片的部份都沒有破↓

分解開的鏡筒鏡身↓







還有一些小東東↓

在這一堆的殘骸裡面,目前只有找到兩樣東西可以回收再利用↓

先就是這個前面鏡片,可以當作高檔的放大鏡,質感效果都不錯,缺點就是價格太貴↓

再來這個可厲害了,各位請看↓

這個變焦環用來當隔熱杯套真的太讚了,手感不錯、隔熱效果佳又防滑,缺點一樣是價格太貴,
如果坊間有賣我一定建議各位辦團購~
其實自己的愛鏡成了這個樣子,當然是會心痛的~
小弟上山下海透過這支鏡頭留下了也不下萬張的照片~
只能自我安慰的想~痛苦會過去,美麗會留下!
一份經歷換一份體會,小弟覺得留下的不僅僅是美麗~
那個放大鏡及杯套會一直放在我的桌上時時自我警惕~
雖小弟現在手上還有24-70這支,但18-200這支的輕便性還是無可取代的~
最近看了18-200二代的價格,跟一代的鏡片結構好像是一樣的,只是多了一個扣鎖~
這個扣鎖要多了好幾張小朋友,如果跟一代的二手價比起來要多出有一萬吧~
個人是覺得不到那個價值,垂頭的問題小弟還算可以忍受啦~
最近可能一樣還會再敗一支18-200一代的二手鏡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