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Z9被拆解及感光元件型號

老頭閒聊 wrote:
很多人一直用陰謀論,認為SONY會為了培植自己的相機部門而犧牲其他相機廠商的訂單,這是完全不了解SONY,S家的半導體部門一直都是重要獲利部門,而相機部門長久以來都是賠錢,這幾年才比較好一些,在整體相機市場萎縮的情況下,相機部門以後也不可能大賺。怎麼可能犧牲整個集團的重要獲利去得罪客戶,而去扶植一個未來成長有限的部門?

大大是業內的?真的不能同意更多了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老頭閒聊
之前有看過有人分享過N跟S的財報(包括各業務部門),S家對於相機真的很有愛,這個部門曾經賠很多,賺的時候也沒賺多少,內部也不是沒有討論過要不要放棄?反而是半導體一直都是S家重要獲利部門。
EPICVIS wrote:
TCAD是元件等級的模擬,表示尼康會去做基本光電轉換單位的設計或最佳化,光線入射的角度深度,光譜差異這太多眉腳,我覺得尼康會在類比端自己設計並最佳化,類比轉數位,高速邏輯那邊可使用索尼既有IP


這一點我倒是有不同看法。

TSMC在熊本設廠時,日本的報導就提到其中一個需求就是要就近提供Sony感光元件所需的邏輯晶片,所以Sony也有出錢。

Sony強是強在那些感光元件以及層積技術,但高速邏輯是TSMC屌打全球,護國神山不是叫假的 XD...

我想一個比較合理的猜想是,Nikon可以針對感光元件的部份的生產做最佳化及客製化、甚至在產品設計初期就參與討論,但基本上還是Sony技術主導。而ADC/高速邏輯是有可能沿用原本Sony既有IP,但也有可能是Nikon開發,Sony只負責堆壘封裝。

Nikon自己也有在做Expeed,邏輯晶片的人材不會沒有。從這個角度去看,去年那個Nikon Sensor的亮點是在1000FPS而Z9是第一個拿掉快門的高階相機這幾點,也這推論也算合理。

不過,也只是個人的推論猜想,沒什麼證據證明。
EPICVIS
之前尼康人員回答感光元件讓索尼代工的問題,他回答,你們也許不 知道,索尼生產CIS有用到許多我們的專利,許多機器是我們做的,而我們自己也設計感光元件,整個光路我們都涉入,也許我們是把索尼當LABOR
EPICVIS
當然這是答題的藝術,笑著看就好。EXPEED不知道是不是還是SOCIONEXT貼牌,這種東西交給專業的就好,尼康開規格就好了,個人還是覺得光電到類比才是差異化關鍵,轉數位後的高速電路靠現成IP就夠
T之歌 wrote:
感光元件型號是Son...(恕刪)

這個在D850的時候就是這樣了,不意外
EPICVIS wrote:
之前尼康人員回答感光元件讓索尼代工的問題,他回答,你們也許不 知道,索尼生產CIS有用到許多我們的專利,許多機器是我們做的,而我們自己也設計感光元件,整個光路我們都涉入,也許我們是把索尼當LABOR

當然這是答題的藝術,笑著看就好。EXPEED不知道是不是還是SOCIONEXT貼牌,這種東西交給專業的就好,尼康開規格就好了,個人還是覺得光電到類比才是差異化關鍵,轉數位後的高速電路靠現成IP就夠


Expeed跟Socionext有很大的關係,但比較像是IP vendor的角色。ISP這些核心的東西應該還是Nikon自己做,這個是整個Expeed的關鍵不太可能外包。

至於CIS,我相信Nikon應該是跟Sony有很緊密的合作,只是合作到哪個程度我們也無從得知、但說Labor就真的誇張了。至於半導體設備用Nikon的也沒什麼好說嘴,反而在這市場Nikon是越來越不給力...
jenhoxen
Labor擺明是玩笑話、為的是快速凸顯主雇關係,也就不必又是"笑著看"又"真的誇張"的忙注解了,倒是不太懂,半導體製程各項設備乃至原料不是缺一不可嗎,為何到了Nikon這裡卻變成無需說嘴(可有可無)?
Hayashi-Kiyoshi
我是說在半導體設備這塊,Nikon跟Canon早被ASML海放變二線廠了、拿這個嘴Sony沒什麼說服力。
還是我大sony厲害

把nikon命脈掌握在手中

nikon數位化之後終究是sony的副牌
老頭閒聊
講這樣太難聽,N家前幾年雖然策略錯誤比較落寞,但也不是副牌,仍是有自己的實力,某些方面也不會輸給S家跟C家。我目前雖然用S家,但將來若其他廠牌有更好的整體方案(包括豐富支援),再跳家也是很正常的。
Sinclair6283
照這邏輯AMD Nvidia 未來的Intel 用台積電的晶片,不都是台積電的副廠?再拉高一點只要用台積電的晶片產業不都是台積電副廠了,天下晶片出台積,我大台積威武!真的是奇文!
各位是否知道Nikon/三菱与Sony在去年年头的秘密协商呢? 有说nikon的摄影业务
很需要橄榄枝。。。。
前面大家講商業ABC、也紛紛對電子產業發表了知情的業內觀點,我只想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行規再縝密,人性就沒有上下其手的裁量空間了嗎?今天明擺的事實(一)是:堆棧式CMOS的高效率高品質生產,Sony不僅是第一還是唯一,也許還有Tower或其他家也能提供,但現實是"如果索尼能替你做、你不會想找別人"對吧?

當第一和第二名實力差太多、打個九折還勝出的時候,你是Nikon,會下單給可能(只)出95%力氣替你優化產品的S廠、還是盡全力只有85分的他廠?你是S廠晶片製程的決策者,當你知道你做出去的產品會同時提供給自家和對手品牌互打對台的時候,做給對手的產品即使有幾個小關卡不是解決得(當下能力所及的)百分百漂亮,也是對手在市場上所能拿到的最佳方案、不會丟掉訂單也不會被人質疑,你有沒有可能當一下"愛國裁判"?(給自家的產品盡百分百力攻關、給對手的來個不點不亮-反正是客戶設計,你怎麼說我怎麼做)

有人會說這是誅心論、無的放矢,但事實(二)是每次規格相近的競品,如A7R3之於850、Z9之於A1(我只記得這兩個,應該還有更多),動態範圍拉線比較,Nikon就只贏低ISO一兩檔啊,能自找台階說我就是重視低ISO嗎為什麼從沒有反過來的情形、Nikon用Sony製的CMOS贏得大部分ISO畫質表現或至少平手(比較能說是各自重視點不同)?
jenhoxen
高通自己沒有工廠吧?無論如何是得找人代工的,而且它也不生產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商品,較不需要這種噱頭。另外,國與國的關係更不是個人了,為何還有"非關稅貿易壁壘"呢?集體意識也是可以製造出準則傾斜吧
Hayashi-Kiyoshi
Nikon自己也沒工廠啊,所以才要外購不是嗎?又,三星也有做手機晶片,除了自家用也賣大陸手機廠、所以也算是高通的競爭對手。
在商言商就是你下什麼規格商品,
我做什麼規格商品給你,
我只出sensor這個硬體給你,
你的產品最終表現,
跟你的電路你的韌體你的軟體等等設計有關,
是自己的knowhow。
jenhoxen
我參加過某廠針對客戶工程師的研討會,主辦方舉了很多實例說明設計圖和晶圓長出來的落差,圖紙上工整的一個T字,實際上長出來有點像個塌掉的土堆,這時導通閉合功能就不會同設計時一樣,需要ODM協助找出最佳解法
ken902
半導體製程,是每家都不一樣,要找你代工前,都會評估。你講的內容就是代工廠介紹他的製程跟製程能力而已。你需求設計這一邊的設計本來就要了解這一回事,自己修改設計或是另外找可以做的代工廠。
文章分享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