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誤)推薦E-M1的十個理由!?

PS四九零零 wrote:
那是一種專門練身體 錢多 但是拍起來又比手機爛的一種玩意...(恕刪)

這段子不錯,多玩一點,你會紅


K K wrote:
都不夠 x3 打, 大家別再鬧了.

Imaging Resource指出,x3約略等於20~25mp,非常傑出,但是還是可以被打。
第一張照片很妙,有類似多倫多那種現代高塔、遠處的山上有一作英國與歐洲材會有的歌德式教堂,而整個城市充滿了紐約、中東與大陸混合式建築感覺,很妙的一張照片!


K K wrote:
都不夠 x3 打, ...(恕刪)

fake802 wrote:
這段子不錯,多玩一點...(恕刪)


沒有啦 這段子我是從前面看來的~ 才不是我自己想的~

我以前也用43系統 目前也在扛磚頭練身體
DannyHwang wrote:
差別可不是只有這樣,...(恕刪)


這樣說的話就不只是全幅機,而是所有可換鏡頭相機的問題囉
慢慢龍 wrote:
這樣說的話就不只是全...(恕刪)


雖說如此, 但嚴重程度基本上是跟體積重量成正比, 同是可換鏡系統, 問題程度可是有差別的.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你說的是重量與體積問題,以小弟用過的5D2和EM5來說
從包包到拍攝的時間是差不多的,另你說的拍攝到上傳照片
據小弟所知道目前任何DSLR及M43雖然有些已有WiFi功能,但還是都無法像手機那樣便利,所以這方面條件也是一樣的,當然也許是小弟我見識不足,可能已上市DSLR及M43可像手機拍攝完即可上傳臉書等,如果這樣就請糾正囉~
雖然M43號稱是目前最平衡的系統,但是漸漸會被APS-C所取代
APS-C的鏡頭越做越小,畫素也越來越高,價格又不輸M43相機
M43的優勢已漸漸快沒了,高畫素的優勢在於可利用縮圖來增加銳利度及景深
一顆平常的鏡頭就能依賴縮圖而增加功力,對焦不準也能依賴縮圖而變清晰
在大光圈時也能依賴縮圖增加景深而得到整張都清楚的照片
相信再過幾十年也許全片幅也會成為最平衡的系統
以下是APS-C 2400萬畫素縮圖到大約1600萬畫素

點擊圖片可開啟 3200 x 4800 高清大圖


wizardry91 wrote:
雖然M43號稱是目前最平衡的系統,但是漸漸會被APS-C所取代
APS-C的鏡頭越做越小,畫素也越來越高,價格又不輸M43相機
M43的優勢已漸漸快沒了,高畫素的優勢在於可利用縮圖來增加銳利度及景深
一顆平常的鏡頭就能依賴縮圖而增加功力,對焦不準也能依賴縮圖而變清晰
在大光圈時也能依賴縮圖增加景深而得到整張都清楚的照片
相信再過幾十年也許全片幅也會成為最平衡的系統
以下是APS-C 2400萬畫素縮圖到大約1600萬畫素


APS-C鏡頭可以做小, 但那是犧牲邊角畫質換來的, 沒有比較好
另外APS-C的望遠鏡頭看起來都不小

銳利度主要是鏡頭決定, 高畫素縮圖不會增加銳利度及景深

不知道為什麼縮圖會這麼萬能??
老實說我看到的是APS-C被FF以及M4/3給雙面夾擊耶~

wizardry91 wrote:
雖然M43號稱是目前...(恕刪)
除了外星科技..恐怕沒有甚麼人可以衝破物理極限.APS-C鏡頭再少也得要填滿成像圈...更不要說FF了...同一技術下.M4/3鏡頭亦只會做得更小巧一些

相反.半導體技術一日千里,傳感器如是.今天的M4/3傳感器配NR進步以經不差過數年前的135全片幅.甚至更好. 而幾年後的M4/3亦有可能擁有今天全片幅的畫質.當然同樣技術.135的傳感器亦一樣比M4/3先進.這是很難改變的
比方說.5年後的FF是5千萬像素.ISO25600可用..那麼M4/3也能做到目前2千4百萬像素.ISO6400可用.
問題在於ISO在推高.像素再推高.是否真的切合拍攝需要

M4/3的賣點並非與全片幅/APS-C比決對畫質.而是M4/3能否提供大部份拍攝需求.而換來更強的流動性.

目前大部份人的瓶頸均不是相機不夠好.. 很多相機都能ISO1600有很好畫質了. 我用第一台單眼相機最高ISO才1600.. 而且基本上永遠不會使用..(因為畫質有夠差).. 但也不會有人因為這個不能拍照的.
一堆人吐槽某某相機ISO不夠好. 景深不夠淺時是否有想過有多少照片是這種環境拍攝而成的?

我要說的不是叫大家不去追求大片幅.因為每個片幅都有自己特點.中,大片幅的效果,135永遠不能達到一樣.M4/3.APS-C亦然. 但我發現目前吐槽只能某個片幅最好.甚至某個片幅才能拍照的風氣感到奇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