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 E3+ZD300mmf2.8+EC14 使用心得分享

在早年,人們習慣稱呼棕扇尾鶯叫「錦鴝」;這個別名和牠們分類地位極不相符,因為牠們屬於鶯亞科,而不像其他的「鴝」是鶇亞科的鳥種。在台灣地區的眾多鳥種當中,棕扇尾鶯體型算是非常的嬌小,身長只有十公分左右,和我們常見的綠繡眼差不多。

隨著季節的更替,棕扇尾鶯的體色會有些許的變化:牠們在繁殖季時背部大致為暗褐色具有幾條黑色的縱斑;腰部為黃褐色、尾巴末端為灰褐色;淡黃的臉上有著淡褐色的過眼線、頭頂為黑褐色。
到了冬天,牠們的體色則變得較為黯淡:背面黑褐色、頸部為欖褐色、尾巴比夏天時稍長。

棕扇尾鶯飛行時成波浪狀,尾羽展開時呈扇形,這也是牠們名號的由來。
棕扇尾鶯經常出沒於開闊的草原、稻田及開墾之山坡地帶,在台灣的平原地區,算是常見的種類。

台灣畫眉跟大陸畫眉最大不同的地方是大陸畫眉有一條白眉.台灣畫眉沒有.

台灣畫眉跟大陸畫眉大小差不多.大陸畫眉偏紅棕色比較好鬥.台灣畫眉為土黃色又叫土晝眉.

台灣畫眉鳥只有在繁殖期間公鳥比較愛唱歌...

大陸畫眉鳥幾乎一年四季...只要牠高興心情好就會唱歌...


黃頭扇尾鶯,此“黃頭”之名,為來自分在於華南之亞種特徵,此亞種,其繁殖期的雄鳥,頭頂部羽毛,呈橙色,因而得名。

小剪尾為台灣特有亞種,身長12公分,雌雄羽色相同。棲息於山澗溪流地帶,常單獨或成對在溪流的淺水區石頭上活動、漫步啄食水棲昆蟲,也會在水流湍急的峽谷地形覓食,或停棲在陡峭的瀑布區。



停在石頭上時,常閃動著黑白相間形如剪刀的尾羽,所以稱為『小剪尾』。
小剪尾與鉛色水鶇的分布與食性有些重疊,但小剪尾生性羞怯,遇到領域性強的鉛色水鶇,常在爭鬥中落敗,這或許是他的族群少的原因之一。



棲息於海拔 300 ~ 3,000 公尺之山澗溪流附近,常單獨或成對在溪流的淺水區石上漫步覓食,會在水流湍急的峽谷地形棲息,行進時尾部會一張一合,性羞怯,發現人蹤會迅速轉身躲到身旁大石後,遇警時會沿水面快速低飛逃離。以水面、水邊、岩石上昆蟲為主食。為台灣特有亞種鳥類。



小彎嘴,又名竹腳花眉。
竹腳花眉為台灣特有亞種,棲息於低山區至山麓雜木林或果樹林,為普遍的留鳥。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