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的重點變得非常明確,亟欲進場DSLR的消費者似乎也已經有了盤算該選擇哪一台。
而我,選擇了一台老到不能再老的DSLR,Olympus E-1。
今天,一大箱貨物送到了手上,就是E-1大全套。為了這台機器,我刻意忽略了電子攝相技術的高度發展所帶來的高畫素、低雜訊、防手振、N點對焦...等等賣點,只為了一個:重拾能讓自己也感動的拍照感覺。
不做完整大開箱step by step,只就一些我特別被吸引的地方做貼圖。

不用50k就這樣大大一箱。

一片漆黑的機身,只有白色的字樣做點綴,低調到不行。把手旁的小按鍵可設定四組白平衡,正符合我的需要。

厚實的機身,我的小指不再懸空。

記憶卡用防水防塵卡筍鎖著,不論打開或關上,厚實的手感讓人立刻感覺檔次的不同。

連訊號線蓋都不用常見的一塊塑膠塞著,而是有模有樣的一個獨立艙門。

電池手把。插入機身的部分另有硬質護套罩著,同時該手把上有一個巧妙收納機身電池蓋的空間。

機身電池蓋,沈甸甸的,防水旋轉卡筍設計,完全不馬虎。

一起買的14-54。

67口徑,原本用D70時,買給Sigma 18-50的PRO1d剛好合身。

小小的4/3,乍看是有點不稱頭,相較於APS-C的尺寸。

所有按鍵完全就手,太直覺了。

厚厚的文件說明書,包括繁體中文的。

FL-36,對用慣SB800的我實在是有點輕視之。

一堆保卡保證書。

無意義的一張圖。

同樣無意義。

只有MSAP的轉盤,再也看不到小花小山女人頭等圖樣...AEL實在太就手,讓我開始學習(很快就習慣了)用它單獨鎖曝光,與半按快門鍵的鎖焦做完全分工。

相較於其他4/3系統的藍色LOGO,E-1的白色印刷4/3 LOGO真是低調到不行。
簡單說,接觸電子產品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往往發現花了好幾萬,卻換來一個端詳「這邊COSTDOWN,那邊COSTDOWN」的苦悶經驗,但這台發表三年多的老機器,沒有任何地方打折扣,僅因「它老了」而在科技流行洪流中被遺忘,而我,願意拾起它。
謝謝版上很多O家前輩的「指導」讓我做出了一點都不後悔的選擇,之後可能還會陸陸續續有一些問題會要麻煩各位前輩,當然,如果有什麼集體交流活動,也請不吝通知小弟阿!(我在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