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我一路一直用OLYMPUS的照相機,我都在考慮要換家了...對我來說E5真的比不上其他家的FF機了..
價格也沒有便宜到那去..只有一件還不錯..就是二手的很便宜(00XX).....
之前我是因為喜歡登山需要防水,因此用了OLYMPUS的照相機..
而現在說真的EM-5出來了..
1.EM-5--對登山者來說是個好機器,(輕,畫質也不輸E5,價格也比E5便宜,重量大小都比E5好,對登山者而言)
2.在外拍市場上,E5又比不上FF機,買E5又看不到未來,誰還敢去投資鏡頭(外拍說真的帶小台去拍,先不管拍的好不好,心理上就感覺,沒有氣勢,MD都會往大台的看過去..啊)
3.E5跟EM-5鏡頭上不可以互用,(把E5鏡頭轉接到M4/3又很難用,對焦慢,又不好拿...)
所以感覺上EM-5會使整個4/3系統走向死亡之路..............
從友站DCXXXX的二手市場上看的出來,好多人在賣E5...啊..
......................................................
我準備買EM-5(因為登山,要輕,好帶,防水,畫質)
而E5我也在考慮出掉,再來存錢買5D3,等他出來時,錢應該存的差不多,(E5跟12-60SWD,50-200SWD,25 F1.4,50 F2.0想把他們賣了,可是又看到現在4/3系統二手價好差,好不干心..虧那麼多..啊.)
希望OLYMPUS可以出E7(前提是用3COMS感光元件,對焦方面因為我是都拿來外拍用,感覺上E5對焦還不錯,我可以接受)...
登山用EM-5
外拍用E-7(3CMOS).....OLYMPUS加油啊.......
以上是個人希望...
個人覺得4/3已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目前看來4/3片幅大小最適合EVIL,
跟NEX比起來,體積與畫質質是最平衡的。
約13、14年前PC還在成長期,
那時買一台486電腦,CPU僅有133、硬碟170G、RAM 32或64mb,花了5萬多。
而現在PC硬體已屬成熟期了,而當時的5萬多可以去店家抱5台1萬找1元的吧。
同樣的相機也是如此,目前處於成長期,很多功能尚未完善,
但相信n年後全幅更成熟,價錢慢慢降價到普及的程度,而到時還會有這麼多人選擇4/3嗎?
所以覺得還是砍掉重練算了。我也是有4/3鏡,雖不多也不貴,砍掉重練也是很痛,
但目前在自己的看法上,實在沒信心在把錢丟在4/3上。
4/3的確有輕量化的優勢,而那輕量化是在於"相對"上,
當初我也覺得今天帶150mm的鏡頭出門,相對於別人帶300mm鏡頭出門來的輕鬆,
不過日子久了發現,耶[email protected]@我不打鳥耶...,缺廣角的機會還比較多。
至於直射光,當初看到時覺得這構想好棒,
雖然自己不懂光學,但後來覺得,
今天FF照片裁切中間部份,是不是等同直射光的部份?
就算不是小弟木眼,看了朋友FF照片裁切再縮成一般大小後(相信沒人會一直100%大小看照片吧),
也不覺得畫質比較差。
所以倒是不用堅持直射光這個理念,
公司本應隨時以市場情況在策略上進行調整,且又以永續營利為目的,
我想應該可以為了永續獲利而更變之前的策略吧。
這只是心得,請開抬貴手^^
MTB LIFE wrote:
小小心得,不是酸或討...(恕刪)
如果OM-D EM-5真的如Olympus所說不是用Panasonic設計的感光元件,也表示OM-D EM-5不是專業機身,我倒是對4/3的未來很感興趣.

M4/3走小型化,4/3則走專業路線.4/3機身不一定要輕小,要考慮與ZD鏡頭的手感配重;大機身可容納更多圖形處理器,增加高速連拍及自動對焦的速度及準確度;更多可定義的按鈕及轉盤;更高等級的耐候....等.
4/3或許可以使用比M4/3更高階的感光元件(如3xCCD),使4/3及M4/3的差異更明顯.
ZD鏡頭往後全為HIGH GRADE等級以上,防塵防滴,SWD化.
OM-D EM-5的推出是很重要的轉折點,希望Olympus能擺脫以往的窠臼,放手一搏!
MTB LIFE wrote:
小小心得,不是酸或討...(恕刪)
講的是沒錯
但另類想法
買43的好處是
買的起鏡頭就那幾顆
12-60/50-200/ 再加個25mm f1.4 的話
算攻頂, 幾乎所有題材都能拍了
(且品質/CP值都很讚, 尤其目前2手)
如之前有人說的
M43 是鏡頭跟不上機身
43 則是機身跟不上鏡頭
但看到E-M5表現
想說若是之後E-M5 核心(DSP, sensor)移植到43上
很多高檔鏡頭更會得到解放~
滿讓人期待的
就不會想換家了
耐心等候中.. >.<
而其它家, 鏡頭多
雖是優點,但也是缺點
(反而會迷惑你, 拍不好就會想換鏡頭

至於N 年後,
FF 會變便宜?
我以前也這麼想
現在我是認為不可能
你看D800就知了
有比D700較便宜嗎?
除非日幣崩跌
或所有相機全部一起往下跌
不然都會有比價效應在的
如: Fuji 的X-pro1 , sigma SD1
這些非全片幅的都能賣這麼貴了
FF哪可能自貶身價會低於5/6萬.
那是不可能的
MTB LIFE wrote:
但未來的事情很難講,當然也有可能各廠有共識(幾乎都是日廠),FF就是那個價了。
ACON99 wrote:
如果O社今年出一千美金以內的FF機
會不會賣? FF價格貴只是商家的操作
還要搶在S社之前
先賣先占鏡頭規格....
其實,全幅機的問題並沒有那麼單純的,因為問題不是只有在機身上,還有鏡頭。
1. 很多人想要全幅機的一個很重要理由,就是畫素會更高,但是很少人想過,以Nikon D800/D800e這款新機為基準,如果Nikon要設計一管能發揮到三千萬像素的鏡頭,成本會是多少?售價又是多少?買得起的人又有多少?別忘了,鏡頭的解像力純純粹粹是光學物理的問題,基本光學設計幾十年來都沒有大幅改善的空間,不是像感光元件那樣的電子製品,隨便兩三年就可以往上拉個一倍,成本還不變的。
然而,如果不用上這麼高階的鏡頭,那麼「全幅像素更高」這個優點基本上你也享受不到…
2. 另一個選擇全幅機的理由,則是景深,不過其實說真的,與其說景深跟片幅有關,不如說是跟鏡頭的體積有關,從Cosina那兩管F0.95的妖鏡看就知道,只要有人敢作,有人敢買,限制景深的不是片幅,而是口袋的深度,當然,在4/3這種片幅上,要達成超大光圈超淺景深的代價比較高,不過考慮到跟全幅機鏡之間的價差…說真的…也還好…
3. 選擇全幅機的理由還有一個,就是解放手中的老全幅鏡頭,我相信早期絕大多數的全幅機用戶都是基於這個理由進入全幅的,但是對廠商來說,這種客戶通常只能貢獻一次,很多人手上的5D用到現在,鏡頭則是從底片機時代以來都沒再買過…前面說過,鏡頭基本上已經是一個技術極成熟、又換個角度說、提升空間有限的東西,相對於APS來說,至少西元兩千年以前地球上是沒有什麼APS鏡頭的,所以不管Nikon或Canon,要獲利,主要還是靠APS的鏡頭銷售來拉動,同時,APS機的單價雖然低,但相對的,他的市場也更像手機或電腦之類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汰舊換新的頻率極高。
APS機既然已經站上主流,廠商根本找不到理由砍掉APS回頭主攻全幅,因為,這等於給了目前那些APS用戶一個換系統的強大理由,就跟4/3一樣:當我的內心不相信你會繼續投資在這個系統上時,不管下一台機子是什麼,第一個動作,一定是清掉我手中有的機鏡群。
廠商是絕對不願意發生這種事的,除非APS機真的賣不掉,否則以C,N兩家目前的市佔率和策略考量,絕對不會有那一家開出「全幅大砍價」這一槍的,因為一旦用這招,會不會「全幅大暢銷」還不知道,但是「APS大崩盤」絕對會先發生,以C,N兩家的APS佔有率來說,敢作這個決定,真的要有無視於股東及股票市場存在的勇氣…
Sony敢砍全幅的價,那是因為在之前Minolta的APS鏡頭基本上沒有那麼大的量,而且副作用也不是沒有,那就是影響到APS高階鏡頭的銷售,另一方面,Alpha的全幅機銷量也沒有因為這樣而大爆發,買的人也還是回去接Minolta老鏡,Sony到底因為這樣獲得多少利潤我是很懷疑的…
總之,所謂片幅的「平衡」,考慮的不是「夠不夠用」,解析度從來沒有「夠用」這種事,4/3如果有一天衝到一億像素,而鏡頭的解像力也頂得住,只要雜訊沒變多、鏡頭沒變大、售價沒變貴,你一樣會買的很開心。
一切的考量,都在鏡頭,從價錢到解像力,從體積到重量,真正決定你願不願意買、肯不肯帶出門、拍起來感覺好不好,八成都是鏡頭決定的,坦白說,就算是中片幅系統,只要有經濟規格,價格要低於十萬未必辦不到,真正會讓人昏倒的,一直都是鏡頭的價格和體積,從來就不是機身,機身算是最容易到手的了…
片幅不會走回頭路的,早在APS數位單眼大爆發時,全幅機降價的時機就已經過了,M4/3大爆發之後,全幅機就註定往「搶大片幅的市場」走,無論全幅感光元件再便宜、像素再高,事實是,能相匹配的鏡頭,除非得到外星人的科技,否則成本很難落入大部份人能輕鬆買進的區間,體積和重量也很難減省到一般人容易帶出門的程度。
就算Nikon D800一台三萬開賣,明天就能去訂一台,但如果等了三年五年,就為了等這三萬的機身價差,坦白說,我不相信那些鏡皇級鏡頭你短時間內買得下手,所以你還是會繼續等,但是在你等待的這段期間,APS的新機和二手市場會立即崩盤,想從APS升級的發現手上的器材賣不掉,買新機的發現鏡頭太貴得存更多錢,已經是全幅用戶的發現D700一台賣不到一萬五,鏡頭不升級光換機身效益又有限。
對廠商來說,無論等你存夠錢或是順利變賣掉手中的器材,都要時間,但是店頭和倉庫裡的庫存,無論APS或是全幅,當下立刻就會滯銷,報表上立即多一筆損失要打掉,但問題是新機的價格降了,毛利比先前更低,明年鏡頭和機身銷售會不會大成長很難說,但是CEO我想當年財報出爐就要準備收拾包袱下台應該是絕對的…
這樣想,大概就知道全幅機什麼時候會降價了…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