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3的影片流量與功能不在話下,想要拍攝質感好一些的短片,甚至是微電影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又要添購穩定器與滑軌、肩托等配備
鏡頭只能夠選擇兩顆,希望能夠遠近兼具,所以在煩惱如何搭配比較好
考慮中的鏡頭組合為:
1:
Voigtlander Nokton 17.5mm/F0.95
+
LUMIX GX VARIO 35-100mm F2.8
優點:大光圈的17.5mm評價很高,特寫與散景很好運用,搭配可自動對焦的35-100mm可應付
遠景畫面需求
缺點:Nokton 17.5mm只能手動對焦,追焦頗難
2:
Lumix G X VARIO 12-35mm F2.8
+
LUMIX GX VARIO 35-100mm F2.8
優點:均可手動/自動對焦,方便、快速
缺點:特寫畫質不佳,景深不夠,缺少大光圈
3:
Voigtlander Nokton 17.5mm/F0.95
+
Lumix G X VARIO 12-35mm F2.8
優點:大光圈的17.5mm可使用於特寫、景深淺的畫面,12-35可自動對焦於多數使用的焦段
缺點:無法應付需要望遠的畫面
---------------------------------------------------
雖然優缺點都有分析,但就是有些難抉擇
照01的傳統當然是3隻都買,但如果口袋這麼深,就不用發問啦
看看有無高手前輩指點迷津!
看了看你列出來的鏡頭,推估一下你大概預算到那裡,
其實應該這麼選:
1. 14mm f/2.5 (有多的預算可以再加買廣角轉接鏡)
2. M4/3版的Pana-Leica 25mm f/1.4
3. Canon FD 35-105mm F/3.5加FD轉M4/3的轉接環
那14mm ~ 25mm之間的焦段怎麼辦?
如果是拍電影戲劇之類的其實還好,幾乎用不到,
事實上這種拍攝狀況最常用的焦段大概如下 (實體焦段,不是等效)
12mm或14mm
25mm或35mm
50mm
85mm
另外這種拍攝狀況用不到自動對焦,
相對的你該留一些預算購買外接監看螢幕,常用腳架的話最好再買追焦器
====
另一種狀況是,如果你是以紀錄片為主,
或是沒辦法自己掌控場景配置為主要的拍攝情況 (例如婚禮紀錄、新聞採訪)
14-140mm絕對有它的必要性,以及務必再加上攝影燈
因為這種拍攝情況下,把畫面拍到的重要性遠大於畫面質感,
而這種拍攝狀況有時自動對焦可以幫你省下一些力氣,尤其是單人作業時
就看你的需求與取捨了
很多大大推薦14-140mmll,我拍攝的並非紀錄片類型,這也讓我思考35-100mm的實用性
因為拍攝微電影風格的畫面,畫質優先並且以手動對焦為主,所以優先考慮定焦鏡應該是正確的方向
我又鍾愛Voigtlander f0.95的奶油景深,不過17.5mm與25mm實在是讓人很難抉擇,
17.5mm的銳利成像無話可說,但25mm的獨特畫面風格與發色也是會讓人愛不釋手呀...
現在的選擇應該取向於: Voigtlander 17.5mm F0.95 + Lumix G X 12-35mm F2.8
大光圈的特寫淺景深與室內低光源交給17.5mm,12-35mm又可應付追焦拍攝
日後追加再以 85mm F1.4 為優先,再來才是35-100mm or 14-140mm
-----------------------------------------------------------------
另外只是閒聊了
我不是拍攝專業,也沒有從事相關工作,但對於用影像、聲音來說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
相機越來越強大,價格也越來越親民,要實現個人導演的夢想不再是搖不可及了,除了這
邊討論的鏡頭外,拍攝的設備也是重要的。
除了特別要用肩架來做動態的畫面外,其餘的畫面也一定是使用腳架或是滑軌甚至是搖臂來
確保畫面的穩定與品質,這些設備以前對於個人來說,根本是遙不可及的領域,相對來說
就很難呈現出好的畫面,但現在這些設備的門檻也變得非常親民,使得要拍攝出好畫面不再
是高成本的投資了
開始從分鏡、構圖、拍攝,這只算前製,到後製更是需要很大的技術與時間,所以當然最重
要的還是那設備後面的那顆腦袋啦,不過真的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與有導演夢的各位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