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asonic Lumix DC-GH5S 超高ISO王者 專攻錄影市場

aztec1234 wrote:
ntsan在國外的...(恕刪)

專業錄影可不是一人就能完成的事,最起碼工作室等級一定要有
也不是誰誰誰曬一下裝備秀個火力就能搞定
重點是能否好好拍出讓人覺得驚嘆且能吸睛的影片/視頻
不要講了那麼多,曬了那麼多,結果連一部像樣的都拿不出來,那就失去意義了
言論有問題被糾正,承認不就好了,硬要留在台上是想被趕出場嗎?


實在不希望一個滿口謊言的人誤導大眾,
我要非常嚴正的解釋GH5在接非O/P的鏡頭時的防手震會是如何運作的

(1) M4/3接環,但沒有電子接點 (例如福倫達的Nokton f0.95大軍,或是Laowa 7.5mm、Samyang魚眼等等)
==> 機身需輸入實體焦段數字
==> 防手震為機身
==> 只有三軸會運作: Yaw/Pitch/Rolling,X-shift/Y-shift這兩軸因為鏡頭不會回傳對焦資訊給機身,所以機身無法得知補償資料 (Sony與Olympus也一樣,這個官方自己都有寫)
==> 一次只能輸入一組數字,故只適合定焦鏡
==> GH5錄影時的電子防震可開啟,IS lock功能也可開啟

(2) 非M4/3接環,鏡頭本身無電子接點,轉接環本身無電子接點 (例如Canon FD/Minolta MD/Contax CY等鏡頭轉接)
==> 機身需輸入實體焦段數字
==> 防手震為機身
==> 只有三軸會運作: Yaw/Pitch/Rolling,X-shift/Y-shift這兩軸因為鏡頭不會回傳對焦資訊給機身,所以機身無法得知補償資料 (Sony與Olympus也一樣,這個官方自己都有寫)
==> 一次只能輸入一組數字,故只適合定焦鏡
==> GH5錄影時的電子防震可開啟,IS lock功能也可開啟

(3) 非M4/3接環,鏡頭本身無電子接點,轉接環有電子接點 (例如Canon FD/Minolta MD/Contax CY等鏡頭轉接)
==> 機身需輸入實體焦段數字
==> 防手震為機身
==> 只有三軸會運作: Yaw/Pitch/Rolling,X-shift/Y-shift這兩軸因為鏡頭不會回傳對焦資訊給機身,所以機身無法得知補償資料 (Sony與Olympus也一樣,這個官方自己都有寫)
==> 一次只能輸入一組數字,故只適合定焦鏡
==> GH5錄影時的電子防震可開啟,IS lock功能也可開啟

(4) Canon EF接環且有電子接點,轉接環/減焦環也有電子接點 (例如Metabones Speedbooster)
==> 機身不用輸入任何焦段數字
==> 有鏡頭防手震的,會採用鏡頭的防手震 (部分鏡頭可能支援度不佳,詳見Metabones官網的列表)
==> 有鏡頭防手震且防手震開關做在鏡頭上的,把開關先關掉,再接上機身,可使用機身防手震
==> 沒有鏡頭防手震的,會採用機身防手震
==> 支援自動對焦 (AFS)
==> 使用機身防手震時為五軸全運作,因為有電子接點可回傳對焦資訊
==> 有電子接點可回傳焦段,就算是變焦鏡也能任意變焦使用機身防震不需輸入焦段
==> GH5錄影時的電子防震可開啟,IS lock功能也可開啟

第四點可以看Metabones的官網:
http://www.metabones.com/article/of/mft-manual-image-stabilization

這也是為什麼這位瘋哥一回覆我就知道在胡扯的原因,
事實上很多都是在胡扯,只是這部分是最容易讓一般非工程背景的人了解,而且應該也是用戶最關心的事

aztec1234 wrote:
實在不希望一個滿口...(恕刪)


這列表太專業啦!!應該要奉上10分的!
專業與否高下立判!
不才也只是個路過的
剛從一些工作下工回來結果看到這樓吵成這樣
結果是要人秀攝影設備??
攝影設備買不完的
而且器材跟拍出來的東西不是絕對等比上升啦
有好器材沒內容一樣沒有人會捧場滴 :)

我覺得P家的攝影機不錯阿
EVA1讓我挺開心的


有人說過要拍電影?
那沒來個一台Russian Arm說得過去嗎?XD(At Cinegear)


前兩天才下工 我們是低預算電影所以沒辦法搬ALEXA來用


MA...我記得RED好像沒有防手震跟自動對焦這東西...XD


要穩定就只能上Full size Ronin+Easy rig嚕 :)


器材競賽沒有終點的一天
比較這些其實會有點空虛吧...

想想如何拍出令人驚豔的內容比較實際一點
戰器材? 有預算就有器材了呀不是嗎?
只是路過...不要戰我...XD
按照攝影機的發展目前的設備其實多已經夠用了(和N年前比真的是跳滿多級的),除非真的想玩到8K電影機
只是某"瘋"人家說A他說B,說人家沒玩過真正專業的只玩無反的業餘機,人家用照片證明玩過專業的又說玩專業的會傾家當產
不管是租賃或者是公司購買根本不重要,重點是人家就是玩過專業的,而且是拿來生財。
某瘋那櫃台灣 或大陸不少人都可以達到甚至超過說真的也沒多厲害,請他拿出真正壓箱的就開始忽略
不過如果愛玩新機器的話真的用租賃的比較優,買斷比較不划算而且要有空間收納。
aztec1234 wrote:
實在不希望一個滿口謊...(恕刪)


不对吧,你这不是减焦环吗?并不是一般的转接环,焦距已经有x0.64倍的变化,能够回传正确焦距数据吗?而且在减焦情况下镜头和机身防抖你确认起作用吗?

另外你的这种情况会使镜头补偿功能无效,边缘画质会明显劣化。

你先為你的胡扯公開道歉
不要廢話連篇死不道歉

同樣的,我會不斷追問下去直到你道歉為止

疯哥 wrote:
不对吧,你这不是减...(恕刪)


這是你自己講的:
疯哥 wrote:
即使CMOS防抖还能开也废了8成功力


疯哥 wrote:
好的,开始回答你,带有机身防抖的相机,当用副厂镜头时无法实现五轴防抖功能,即使通过手动设置也仅能对特定焦距的镜头实现CMOS防抖,其余焦距不起作用或效果不好,同时镜头本身的光学防抖也不起作用,所以说防抖功力损失了8成。


而且我一開始就有說我用的是Speedbooster了,你還知道這是減焦環,
那你現在裝作第一次知道我用的是減焦環,演什麼戲?

況且,Metabones的官網都有寫了:
http://www.metabones.com/article/of/mft-manual-image-stabilization

我放了第二次連結了,你看不懂英文就直接說,
不要看不懂還只會懷疑別人,說真的半調子沒能力的人懷疑別人幹嘛?

再來,拍照看一下EXIF就知道焦段有沒有變了,
不只是焦段,連光圈都會變

然後,誰說我的是0.64x的? 看清楚型號可以嗎?

說防手震無效真的笑死人

疯哥 wrote:
另外你的这种情况会使镜头补偿功能无效,边缘画质会明显劣化。


錄影用,而且24-105mm f4L的成像圈就算經過減焦環也是能涵蓋APSC,
為什麼你要在意這個?

而且,防抖胡扯被戳破,
就不要再拉其他的進來想混過去



疯哥 wrote:
台湾的论坛也不过如...(恕刪)


你為什麼會有錯覺,覺得你的文章有保留的價值?

還是要像你們國家的論壇那樣,對著你問候你父母?
疯哥 wrote:
不就是这个玩意吗?...(恕刪)

終於承認自己沒有了囉
說真的啦,我也沒有那些東西
但我可不會像你人云亦云,沒用過的東西說得好像自己有用過一樣
這種安慰自己的話我可說不出口,也不會隨便要求別人拿裝備出來
我可不是你那種愛炫耀的個性,這就是我與你的差別,懂?

然後,你說防抖少了8成的證據和數據哩?
人家都貼給你看了還不拿出來,一點誠意都沒有

哎唷,居然比中指了呢,拜託不要憎恨心那麼重好不好?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終於承認自己沒有了...(恕刪)



我8成不会给你解释,你觉得这个8成是如何算出来的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