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相機王】阿母~我買到Panasonic GH4了 兼烏龍開箱


王小馬 wrote:
小弟目前是用 San...(恕刪)



小馬哥~
真得不要想太多
手邊的sandisk已夠你GH3用
小弟要買的U3 反而讀寫 95/45MB
記憶卡這東西,不夠用再買就好
不然規格一直再進化
話雖這麼說...高速記憶卡,小弟加一加超過500G
出門不用帶OTG硬碟

好好用GH3,明年GH5應該更可怕
viertel wrote:
>話說 較小片...(恕刪)

把它想成片幅較小的5D3這樣會比較容易懂嗎
(操作跟機體性能 但因為片幅小所以鏡頭跟機身也小下來
首先
GH4在之前的評測來說對焦速度沒記錯好像是快過A6000
(有錯請指正
還有-4EV對焦目前應該沒有幾台能比得上...
高ISO跟APSC平起平坐
(機體散熱能力 影像處理引擎 降躁能力等
要買到相同等級的全幅機體(性能
絕對不只這些錢
也不只這些重量

以上不負責任發文有錯請指正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我來幫忙回答
..........
GH系列一向都是主修錄影性能,也因此讓它的錄影畫質在片幅的世界中以下犯上
所以破解後的GH2可以和全片幅的5D3平起平坐,之後出的GH3也輕鬆打平
片幅的差距只剩下高ISO和景深的兩項差異而已

再者,4K錄影可以留到普及之後再用
比以後再砸銀子去買貴貴的4K錄影機還要划算
....(恕刪)



地圖兄說的客氣了,
我倒覺的就錄影影像清晰度來講,
破解的GH2是超越5D3的,
GH2就是光線不足的錄影環境還是不行,提高ISO雜訊就多了

另外有關4K的部份,如果不是檔案太大會造成儲存問題,
我建議應該是要馬上使用,
許多珍貴的場合用4K拍下來,以後或許也沒機會再拍到了,
再者如暫無輸出4K需求,但用4K縮成2K輸出的影片,畫質應該會更好才對
大隻佬兄,
40-150F2.8跟42.5F1.2是不衝突的吧
自從OLYMPUS出招,小弟的三元鏡就已經放棄松下,依序出清準備等OLYMPUS的產品上市.
不過這定焦大光圈嘛,就兩家混成囉.
GH4還是沒把Multi aspect給做回來(難道是因為還不是自己的感光元件?),所以手上GH2就還不能除役,還是得負責接OLYMPUS還沒上市的7-14mm F2.8;12-40F2.8已跟E-M1套裝入手,40-150F2.8焦段,光圈及景深拍小朋友在舞台上表演非常剛好,希望M4/3的高感畫質能再提升一些就很好用了.
wjesse wrote:
地圖兄說的客...(恕刪)


朋友告訴我的。



有人試著把 GH4 的 4K 影片轉成 Full HD,結果居然獲得 1080p 10bit 4:4:4。後來也在某篇訪談獲得 Panasonic 工程師直接承認。

http://www.eoshd.com/content/12140/discovery-4k-8bit-420-panasonic-gh4-converts-1080p-10bit-444
collective wrote:
大隻佬兄,40-15...(恕刪)


GH4應該是Panasonic自家的感光元件,
至少Panasonic有用"New Developed By Panasonic"這種字眼來描述,
是不是基於MN34230這顆? 非常有可能,因為這是一顆目前已知具有4K錄影能力的感光元件

至於為何不作回Multi-aspect?
首先,標準M4/3大小的MN34230的單價頗高,而我們知道,
要作Multi-aspect,感光元件就要用比標準M4/3大小更大的尺寸,
如果基於MN34230同樣的製程與電路架構作出與GH2相同大小的感光元件,單價只會更高不會更低

然後,GH2的感光元件大小仍舊比APS-C小,所以這是一個目前沒有其他廠商使用的特殊規格,
單價又高,除了Panasonic自己,要用什麼方法跟其他廠商兜售這個產品?

最後再看看Panasonic的財務狀況,看看他們總共賣了多少半導體廠,
有可能讓他們作一款特規只有自己願意用的感光元件嗎?

種種可以看得到的現象列下來,除非Panasonic財務狀況獲得解決並有明顯獲利,
或是Panasonic換了高層下了全新的策略,
不然現在的產品策略大概不會有什麼很劇烈的改變

王小馬 wrote:
參考其他文章有提到4K錄影最好是使用讀寫更高的U3.(恕刪)


U3是保証寫入最低速不會低於30MB

一般市售卡標示為最高速...每次測速變異大
長時間錄影下遇到畫面較複雜場景
就有機會造成錄影中斷
故SD協會定義U3規範能完整支援 4K 與 2K 影片拍攝

給您參考

aztec1234 wrote:
GH4應該是Pana...(恕刪)

松下的M4/3感光元件除了自己,大概就只有OLYMPUS在用了吧.
以前GH2的感光元件從來就沒想過要給別家用吧.不是想當成自己的特色/優點來賣嗎?
難道昨是已成今非了嗎?......

collective wrote:
松下的M4/3感光元...(恕刪)


財務狀況是大不相同的,
當時松下手上有多少半導體廠,現在賣到剩多少,
我想這是查一下資料就可一目暸然的事
viertel wrote:
>話說 較小片幅跟A6000相差不大的對焦速度為何會讓你想買他?
>同樣身為器材流派很好奇一問?我也忍很久很久了,只恨CANON跟不上時代(全幅、隨身、對焦一流…目前都佔不上邊,有啦EOS M稍隨身)
>能否說一下你選GH-4的原因?難道只為4K? 4K對我們這樣的家庭玩家而言,應該是沒辦法發揮它不是?(我指的是拍拍小孩、出遊寫真…);還是 最後只是器材慾又犯了,止不住了?
>很好奇啦,如有犯冒,還望見諒!!



千萬別這麼說,哪有什麼冒犯
感謝地圖大幫忙回答
也原諒小弟這麼晚回應


小弟的答案很簡單...就是你說中了:器材慾又犯了,止不住了?
但說真的:看看GH4的帳面規格,又有誰抵擋得住呢
小弟對微單的選擇有一個很基本很原則的前提
就是...不能有反光鏡
靠北邊亂講,就是一定要有觸控螢幕
小弟已經違反原則的敗入A7,又怎會敗入A6000
而且只要A6s A5s A9s A8s任何一台有觸控,我就會換掉A7
你恨Canon不成鋼,那你一定會很愛Pana很囂張
對比Canon這種第一大廠,躺著就賺不完了,當然跟你慢慢擠牙膏
而M43這種夾縫中求生存,不論再怎麼創新財報似乎還是"希累累"
但如果還是要玩下去,還是只能不斷創新
像奧林從EP1就有觸控,你說電子大廠NEX都倒了還是沒有
而松下更是優秀,感覺從第一代G1/GH1就是很成熟的產品
對一個家庭用戶而言,一直以來想找的就是一台錄影與攝影兼具相機
我想GH4肯定是目前最適解之一
當然你得先克服家電大廠&M43片幅的原罪

關於4K
我朋友和wjesse大大觀點一樣(許多珍貴的場合用4K拍下來,以後或許也沒機會再拍到了)
4K的普及是遲早的事,也許再不久的將來
能以40~50K組一台剪輯4K的電腦(隔壁樓的petitrois大就以macbook pro剪了幾段旅遊影片
對於一個敗家老爸而言,最好且看似正當的理由就是:孩子成長不能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