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shold for hot/dead pixels用內建的60,250
相機設定參數F2.5 ISO80,RAW+fine jpg
分別對1 15 30 60 120 180(S)做連續長曝。
因為該軟體只吃JPG TIFF,因此用LR把DNG轉TIFF。
相機直出JPG TIF (dead/hot pixel)
1s 0/2 0/0
15s 0/212 0/0
30s 0/192 0/0
60s 0/586 0/8
120s 0/8582 0/217
180s 0/22485 0/1157
相機罐裝軟體的水準真的會抹殺一台相機......

轉出來的TIFF檔到60S還是乾淨,
開全圖來看與其說找熱點,倒不如說清螢幕灰塵,
但120就開始劣化,180就比較明顯。
JPG到30s還堪用,到60s星星滿天就蠻明顯的。
細部資訊可以看出來TIFF的熱躁點都是群集的,
也就是熱點都是區域性點靠點當鄰居,符合熱躁點形成物理原因。
但jpg熱躁點不只多,而且分散,
真搞不清楚每次長曝完花那麼長時間到底後制了些什麼東西?
對該CCD測試軟體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以下網站
http://forum.fdzone.org/archiver/?tid-1883019.html





........上面原圖裁切長曝60S都能拍的乾淨了,
買一台相機會用很久的啦...怕買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