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規 顛覆過往「Sony A9」揭開旗艦新篇章!

真是優秀的相機
看了也讓人好想要一台

只是我拍攝的主題大多是靜態景物
這麼強大的對焦性能我好像用不到
加上這台握感似乎跟A7 II相近?
感覺我還是買A99 II會比較好?

話說這台在手動對焦模式時,選擇對焦點的步驟還是跟A7系列一樣蛋疼嗎?
之前對A7系列失去興趣就是因為其在手動對焦模式時要自行選擇對焦點時的步驟實在是很麻煩
不然其小體積高性能的優勢真的挺吸引我
不知道多了小搖桿的A9是否有改善這個問題?
jinsteve2001 wrote:
老大還好我現在手頭...(恕刪)

A9可怕的地方就是好手上...追焦幾乎不需要技術就能辦到,而且快門反應相當靈敏。


jacky000732 wrote:
這部份正是A9最吸引我的地方
感謝辛苦評測,如果能追加MC-11的測試就更棒了~

有機會的話再幫各位追加測試,MC-11的價格真的很佛心


kuobba003 wrote:
A9 這真是太強了 , 完全犯規阿 .......
看那機身性能 , 尤其對焦性能實在誘人 , 解決 A7R2 檢視照片時間過長的小問題 , 還有觸控螢幕 ....
真想要一台

的確A9就是為「對焦/連拍」而生的機種啊!


ot221 wrote:
1.Sony A9(ISO 50~204800各級感光度)章節,IOS 100的畫質似乎比ISO 200、400模糊?
2.A9是否有可能支援PlayMemories Camera Apps?
謝謝!

1. 可能是倒數拍攝的時間還不夠長,手離開時的微震動影響到結果,有機會我再重新測一次
2. 我也挺好奇的,居然拿掉了APP功能。


三月のかぜ wrote:
很詳盡的評測這一台...(恕刪)

有競爭才有進步,期待C/N兩家也能拿出壓箱寶!


peugeot206rc wrote:
小小建議吉姆版大...
一開始的表格可以加入『機身防手震』項目
A9海放對手就趁現在了呀~~

對後,我居然沒想到...


carlevaro wrote:
動態顯示這功能是選擇性可以關閉或開啟
A7II: MENU→ (自訂設定)→[曝光設定指南]→關/開
A9: MENU→(拍攝設定2)→[曝光設定指南]→關/開

原來如此,小編受教了!


XerXes wrote:
目前網路上討論A9比較熱鬧的問題主要是過熱警示跟雜訊條紋,過熱警示官方已經確定會有韌體更新對應,雜訊條紋比較難複製,通常需要大逆光或對著人造光源下用電子快門才有機會看到。
http://blog.kasson.com/the-last-word/sony-a9-testing/
Kasson用儀器測試歸納出不少心得,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一下,實拍上我是覺得問題不大。
另外A9跟自家A7系列比較,除了沒有S-LOG(實際上是整個Picture Profile都拿掉了),另外裝APP的功能好像也是整個拿掉?...(恕刪)

感謝分享^^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請問一下
有無對五軸防手震方面做評測?以及在錄影下開五軸是否會增加過熱的機率?
懇請說明,感謝...(恕刪)

因為防手震僅進步0.5級,在拍攝測試其間也未有明顯的感受,所以就沒有進行獨立測試

影片中的過熱測試期間,防手震全程都是開啟的,但上腳架時可能會被偵測到而自動關閉


mobox wrote:
我想出掉5D3和EF群了…
5D4沒有足夠理由讓我想換,5D5又得讓人苦苦等一陣子。
看樣子,或許A9比較踏實點。

EF可以留著啦~玩轉接也不錯啊!不然之後要跳回去又得痛一次


leon543 wrote:
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看到16-35GM評測 每次雙機5D4+16-35 D810+58.4G出去都快被壓垮了 想把廣角換家了

三顆新鏡之後都會安排評測,請放心!只是時間還未定要等原廠通知


kax0205 wrote:
希望到時候有100-400 GM跟x2 增距鏡的測試啊
真的好用的話根本就打鳥神兵了

收到!!!


morphia wrote:
剛剛看了幾張測試文中的照片, 放大後仔細看感覺上銳利度或者清晰度似乎不太夠, 弱光部分油畫感也偏重,不知道是不是非正式上市前的韌體版本沒完全調校完畢還是我開始有老花看不清楚了, 本來在猶豫要不要把A7R2升級到A9, 現在可能還要再觀察看看..

請問您看的是演唱會的照片嗎?如果ISO過高,有油畫感或是清晰度受到影響是必然的,您可以舉出您覺得有問題的照片嗎?


nck816 wrote:
比起A99II,A9似乎是又更進化了
說不定2020東京奧運 就真的會看到有攝影記者用Sony做拍攝

小編也很好奇,但E-mount可能得趕快發表長焦段的大光圈定焦鏡頭,例如300mm f/2.8或400mm f/2.8,這是運動攝影師必備的焦段


johnnyliu3377 wrote:
外掛手把的圖好像反了(A9,A72對調)
感謝分享

呃...我看是正常的欸,A7 II的項目裡面的相機是A7 II沒錯啊!
stevenkc888 wrote:
對了,下一期我想看各機種對焦連拍的大評測啦D5/IDX/EM1-2/XT-1/GH5(用6K照片)
加油!!!...(恕刪)

呼叫ki_min~



爬山的阿光 wrote:
我也是這樣認為
有上腳架嗎?
這張
中間crop
這畫質?
第一眼看規格,不錯。本想,近期應會入手。
但,仔細看了照片的品質,嗯,我還是再等一下。

沒有上腳架,開放光圈拍攝這樣的畫質應該算正常吧?畢竟A9還是有片低通濾鏡,建議可以看MD及手錶的樣本,特寫時的誤差會比較小,清晰度肯定也有差。


爬山的阿光 wrote:
應不是
這張(標準焦段,快門速也不低)
中間crop
都有"隔一層"的感覺(標準焦段,快門速也不低,光圈適中,理應不會這樣)


當天拍到一半就飄雨,可以看看我截圖的背景,而且這時的焦點是在安全帽上而非車身上唷!


alex_tsai2005 wrote:
好強大的電子性能啊!
不過單body售價120K…
再捏一下就可以上Fuji中片幅,
難取捨啊~

GFX真的很猛,但我想兩台的取向不同,GFX主打畫質與精細度,A9的賣點就是運動攝影、追焦/連拍。
klhbill wrote:
吉姆林大測評做的很用心,感謝,加油。讚
...(恕刪)

感謝鼓勵!


BIGHANCE wrote:
相機真的不錯 拍得也好
老實說萬芳四號我看了3次

大哥你內行的


Mark0930 wrote:
只有我注意到排球妹的連續追焦圖嗎????
超晃的啦!!!!!!!!!!!!!!!!
讓我看好幾次的好圖 XD

有空也花點時間看看其它追焦照嘛


s9861208 wrote:
推,版大辛苦了!大...(恕刪)




gelinma wrote:
吉姆辛苦,評測一百
索尼進步,有目共睹
雖不完美,方向正確
A 7 蠶食,A 9 鯨吞
...(恕刪)

辛苦了...我剛還以為有藏頭詩


光仔84 wrote:
讀完還以為大家的討論點會在萬芳四號,結果都在討論鳥,有種眾人皆醒我獨醉的感覺
那個晃法看來5級防震還是不夠用的啊。。。




a_chun wrote:
終於看完了,辛苦「吉姆林」大了!
看了之後,只有一個感想,SONY真是好樣的,黑科技越來越多了。
一整個超心動,還好手上的E環出走了,而且之前先上A99M2,口袋破大洞中,但之後還是有機會可以組成A999聯盟的(A9+A99)

黑科技永遠不嫌多啊!!!
比較有興趣的是...想請問吉姆大手上那隻手錶的型號~
可以開始存錢了,然後把第一代A7賣掉換A9

雖然要拍出更好的照片,其實要換掉的是相機後面的腦袋
但每當看到sony A系列出新機,就不由得感嘆科技的日新月異呀,Sony黑科技真的是沒有極限的

吉姆林 wrote:
EF可以留著啦~玩轉接也不錯啊!不然之後要跳回去又得痛一次


吉姆林你好

想請問一下你有比較推薦實測過的轉接C家的轉接環嗎?
我有做過一些網路上的資料搜索
發現大概可以考慮一下 metabones 的商品(如下連結)
不知道這是不是目前最穩定的商品

http://www.camerabeta.com/rumor/sony/metabones-adds-native-af-smooth-iris-ef-mount-speed-boosters-smart-adapters-firmware/2451

謝謝~~~

打鐵匠 wrote:
可惡,晚了一步,只...(恕刪)

可觸控卻無法同步改變對焦 必須要半按快門 這對錄影來說小小麻煩 想必日後韌體上會有所更新
sony價格來勢洶洶 看來canon、Nikon高層真的要謹慎面對了
http://www.flickr.com/photos/92062450@N06/sets/

郭紹南 wrote:
可觸控卻無法同步改變對焦 必須要半按快門 這對錄影來說小小麻煩 想必日後韌體上會有所更新
sony價格來勢洶洶 看來canon、Nikon高層真的要謹慎面對了


可以的喔,要看仔細點,有錄影觸控改變對焦測試

拍照模式才是只能改對焦點不會改變+AF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