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anmoney wrote:
RAW檔就是感光之後...(恕刪)
哈!可是會買高階相機的人,通常更不可能只存只靠機身解碼的JPEG檔。
回覆原Po,小弟開始碰DSLR/EVIL到現在約1年半,幾乎只有使用A6000,就我了解的簡單說
Raw檔是感光元件紀錄最完整、訊息最多的檔案格式。
但這個格式不包含機身設定的"白平衡、風格、銳化、飽和度"等等
當然,以上也會有紀錄並可靠各家廠商特定的軟體讀出,但只用LR/PS是不會直接套用的。
而機身輸出的JPEG,是廠商"預設"在機身硬體能即時處理下,最"通用"的調整模式。
不過,既然是"通用",那就很難是"最佳"的調整模式。
但這個最佳,除了要有更強的硬體來處理 (ex: 電腦)外,
各重要的是"調整者自己美感、功力、觀念"
如果你沒有自己花時間去處理圖,就單純只是把Raw檔交給"不懂Sony、也不懂你"的 LR/PS 去讀取
然後直接轉JPEG輸出。
那就是讓LR/PS以"它們自己讀出來的值"轉成JPEG給你,而且這個值包含了環境中全部的雜訊,並且沒有任何美化。
這樣當然不如機身有一個"通用"調整輸出來得順眼。
我也是個懶得修圖的人,而且我拍照的狀況,8、9成都不是高反差的狀況,本來需要修的比例就不高。
所以我用來自我欣賞、和家人分享的圖,幾乎都是機身直出的JPEG。
但我還是習慣存Raw + JPEG,
畢竟,一張32G的卡可以存800組,除非出國旅遊,不然極少有儲存空間不足的狀況 (回家就馬上抓到電腦裡)
但你怎麼知道什麼時候會遇到直出JPEG很不滿意的時候?
抓檔案時,就先看過JPEG,然後把"有需要調整的" Raw 檔再抓出來,特別處理過。
其實平均下來,一個月處理不到3張圖,一直不熟練.........
所以目前修圖能力還是趨近於0。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