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已帶來衝擊了,那智慧型相機呢?

psyclonzero wrote:
喔喔喔!有神緊拜請問...(恕刪)


拍謝寫錯了 ,D7D/D5D 並沒有機身 STF 模擬
太久沒用 Alpha 系統 ,之前是用 Alpha7 測的 STF 模式
但還是老話一句 ,STF 的光學設計不是光靠軟體就可以做到的
我想有一樣可以討論的是
既然手機可以透過軟件更新來提升效能/更多功能,讓手機多撐一兩年才換機,相機可以嗎?

有些功能其實可以從軟件更新加到舊相機中,例如全景,重曝,不同風格效果等
例如samsung有在做相似的,他會將重曝等功能當apps賣
不知其他廠家會否在日後加入這類服務
提升相機的壽命

當然,這就關係到廠商利潤的考慮,但這種擴充性,亦可能成為日後買家的考量
曾經擁有過 dynax7 底片機, 也稍微試過用模擬STF 散景功能拍正片,
只能說散景與一般鏡頭原始大光圈比起來有奶油一點,
但還是沒有 STF 那顆鏡頭拍出來的3D感那麼好

還有, 如果主體有些微晃動的話(風吹or ....), 就不適用
印象中他的做法是分成數次重複曝光,每次的光圈都不同
現在手機照相功能已經堪用

會買相機的人無非是追求更好的畫質(對焦 連拍...等等

智慧型相機擴充性雖比一般傳統相機好

但畫質 對焦速度...等

可不是寫寫軟件就可以改掉的

我覺得原因是這樣啦~~~
orionlee wrote:曾經擁有過 dynax7 底片機, 也稍


就是這個!
以縮光圈的方式,每次都一半的曝光量,重曝七次
史上唯一一台

效果如你所說,比較油
如果這三隻鏡來比

「普通135/2.8」
「135/2.8裝在Minolta Dynax 7上,模擬STF」
「真正的135/4.5 STF」

想知道三者的差異
好奇十幾年了

如果用智慧型相機
會寫程式的話
很容易就辨到
算了
自問自答

這就是機身模擬STF的效果

一直很好奇,同焦段而言,和真正的135/4.5 STF會差多少

可惜S4 zoom的光圈是假的
就算是真的,我也不會寫程式

psyclonzero wrote:
我只是三星粉而已
拿的是S4 zoom
可通話的DC


重點只有一個
就程式而言,功能可無限擴充的相機
真的不叫好,也不叫座嗎?


離開三星你會發現世界更美好,
換隻LUMIA 920或LUMIA 1020,你會發現,小DC都是.....

話說隔壁樓的文章,有空看一看吧!!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1&t=3876793

bi10235 wrote:
離開三星你會發現世界更美好,
換隻


抱歉,完全看不懂在幹嘛,也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psyclonzero wrote:
除了s800c以外智...(恕刪)

再怎樣也只是軟體擴充,硬體要怎麼擴充,硬體可以擴充就繼續賣Galaxy S就好了,幹嘛出到現在的S5 ?
Fish wrote:
再怎樣也只是軟體擴充,硬體要怎麼擴充


好像從頭到尾都強調軟體擴充,且沒說硬體擴充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