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chia wrote:
新手如嬰兒, 走路都還不穩定了, 您就不要要求又跑又跳了~
而且技術和藝術是即相關又獨立的, 沒有先模仿出糖水照的 "技術",
又怎能在應用各種技術在更進一步的創作上呢?
這段說的原則是對的
但孟母三遷的故事應該大家都很熟稔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如果一開始仿效的就是無意義的糖水片
技術是學到了
但如同工匠般只會對MD的外在品頭論足,而不是從了解關心的角度切入
那麼寄望將來有更偉大的創作不就顯得奢求?
這就是為什麼,攝影教育不能只有技術指導而沒有藝術欣賞
會教技術的人比比皆是,但能指引藝術欣賞的人卻鳳毛麟角
當然藝術也不是在論壇上爭辯就能獲得系統性的吸收,更不會在網路上引發創作能量
所以prolineyenli適時的提醒新手不要沉迷於模仿是重要的
若加上介紹世界級的攝影家給新手閱讀,更有助益
weechia wrote:
我覺得作品欣賞真的必...(恕刪)
照片,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拍攝的當下,能夠帶給拍攝者與閱覽者某些意涵與感動,
不管內容是自然攝影,人文紀錄或是後製合成. 所以跟底片或數位爭議,就更遠了.
每張照片,背後都有一段故事,有該時空背景,場景或人物,所帶給您的歡樂與悲傷,
事後回憶起照片中人物的舉手抬足,自己皆能感到會心一笑,那就是成功的照片.
這跟照片是否有藝術性,是否美到不行,都沒有什麼絕對關係.
普立茲得獎作品,也不是每一位都能拍星芒,搖黑卡,調美膚曲線,拍V型深溝,或是
玩後製合成,有這些技巧當然很好,但那並不是一張照片的本質,所必須要有的.
以上只是舉例,有得罪之處,請多包含,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