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ephyen wrote:
我是貼在手機版。被站...(恕刪)
原來是站務移過來的...
不錯,蠻有趣的一篇文章.
大概站務覺得相機攝影觀念這版最近有點冷清
所以移過來熱一熱.哈哈.
畫素..... 重要嗎?
不管是要出書,洗海報,掛競選看板.....
重點是解析度.....
畫質..... 放大100%?
我還記得去年看縱貫線樂團的DVD的時候,李宗盛的臉上的皮膚毛細孔真是清楚阿.
所以他唱什麼我完全沒注意.....(這當然是開玩笑的,畫面再爛,聽到歌就能陶醉其中)
這個世代
玩手.相機的人多.
懂.愛攝影的人少.
獨看眼前醉人美景,無視背後眾生怒相!
攝影,如同其他,虛心學習自然就會懂.
哪有那麼複雜的ABC.狗咬豬...
不肯學,自然就人云亦云.
一般手機拍
文化大學的這棟大樓很特別,工作經過的時候順手拍的.
真實與虛幻的倒影.

一般類單拍
其實很多機師是會打招呼的.
千萬不要跟我說100%放大看不清他有幾根手指頭喔...

ks_stone wrote:
這網頁的立論基礎從來...(恕刪)
ks_stone wrote:
擺明了高像素在最後給分上占便宜,用這來平息像素口水會越描越黑.
就公式來說,並不是讓高像素在給分上佔便宜。
DxOMark 的評測是以輸出尺寸相同的狀況作比較。然而從 RAW data 得到的數據是 by pixel 的。同片幅來說 800 萬畫素的相機,一個畫素剛好對應到 3200 萬畫素相機的四個畫素。所以考慮輸出結果,等於是一個畫素跟四個畫素比 SNR。雖然 3200 萬畫素因為單一 pixel 的開口面積 SNR 不理想。但由於 pixel 的數量較多,實際上能夠以較低的 SNR 提供相近的輸出結果。
從你提供的連結,DxO 很清楚表明他做 Normalization 的目的,就是以列印同尺寸出來的效果做基準在設計的。
「Normalizing by pixel resolution makes it possible to compare actual sensor performance, similar to printing two images on the same printer.」

後知後覺,前面有高人回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