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曉得這幾張算有立體層次感嗎?APS-C拍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taiwan23175 wrote:
我試過了APS-C不...(恕刪)


「例如50mm F1.2的散景層次感例如形容成是1-99~是慢慢的1..2..3..4..5..6.........99
是這樣一分一分的加到99級
而APS-C用到視野約略焦段左右的85 1.2....
結果散景層次感就變成1..2..3..5..9..20..30..60..99
中間斷掉很多」

有這麼神?
有這麼爛?
我是覺得大片幅是比較容易製造出立體感
但是小片幅也是可以做得到的
大部分在光與影的配合
很容易有這樣的感覺得

aps-c要呈現像全片幅的那種層次感(讓你視覺上感覺的出物體前後距離)是有點困難 如果利用景物的連綿性 也許勉強可以表現出來?! 有誤的話請指正!

http://www.wretch.cc/blog/s3b72001314 我只是一個喜歡拍照人!

dgg wrote:
「例如50mm F1...(恕刪)


抱歉我用錯比喻
應該是說例如在FF機身上使用85的鏡頭
雖然等效於APS-C上的50mm左右的鏡頭
但那個層次感就跟上面形容的一樣
是有斷層的!!!
不是全面綿密性的
紅塵紛紛情難了,風雲變幻醉一場 慢慢長途尋真我,千杯難倒一酒湘 癡心躊斷緞愁腸,豪情傲劍渡河江

jotaro133 wrote:
立體感
(恕刪)


請問大大您看漫畫家的漫畫是否有立體感?
請問大大您看過室內設計的3D圖是否有立體感?
請問他們是用哪台相機呢?

不好意思我只針對這三個字回文
小弟認為APS與FF的淺景深最大的不同在於視角

APS的淺景深大半都被壓縮了,後面的背景空間變少變窄了
若使用S50mm f1.4+Canon 7d光圈全開,X1.5倍等效80mm



使用S50mmf1.4+5D2光圈全開,FF的視角和背景變的寬闊,等效就是50mm
呈現出的淺景深與aps極大不同,FF的確把人物和背景分離的清清楚楚
這個視角和淺景深在APS上大約30mm的焦段,光圈值須達f0.875才有辦法達到

taiwan23175 wrote:
抱歉我用錯比喻應該是...(恕刪)


不會有"斷層"啦
只能說同樣的構圖(背景都長一樣),FF會比較糊,因為85mm比50mm實焦要長
但如果你反過來拿85mm F1.2 + APS 去跟 50mm F1.2 +FF 比較
當主體一樣大時,背景APS就不見得散景會輸FF了,因為實焦長,當然背景的部份有不同的空間感
jotaro133 wrote:
在DCVIEW看到某...(恕刪)


小時候喜歡喝甜甜的紅茶
大了點、手裡搖的晃的~變成五味雜陳的可樂
而後上了大學...一天四五杯咖啡..偶爾晚上拎著一個小啤酒坐在窗邊
工作了..喜歡沖淡的茶香白開水

這之間都沒什麼衝突,也沒有對錯是非

對我來說
開光圈拍只是純真直覺~
懂得縮光圈去拍卻是種深思熟慮的藝術


淺景深是不是錢井深
就看你停在哪個位置去看她了
(立體感的營造並不是全然FF / 大光圈)

一個擁有過85/1.2~卻想把她換成85/1.8的留言
共勉

taiwan23175 wrote:
我試過了APS-C不...(恕刪)


會不會是你都用了什麼便宜的爛鏡頭啊?
APS-C & FF 那有差這麼多的?
Sony Nex-3, Voigtlander Bessa R2A, Nikon FM2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