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版上有走生態攝影這條路的前輩嗎

jj5919 wrote:
想從事生態攝影,應該...(恕刪)

給 jj5919 大按個讚!
但很無奈的
目前所謂「專業」的生態攝影師
據我所知不用閃燈的應該是稀有動物吧?
一個燈、兩個燈、多個燈....
因為閃燈就是能營造出優美的光線、完美的細節
唯美與細節才是王道
誰管被閃後的麻豆命運如何?
像我這種不用閃燈的懶人
怎麼也追不上人家
拍蟲該不該用閃燈?
這問題提出來又是一番大論戰了

路過的刺客 wrote:
不要裸燈硬幹,柔光罩包一包吧,另外稍微把機身的iso拉高,相對的閃燈出力也可以降低。
不見得都得打頂閃正面光不可,改以離閃佈燈+小出力的鏡前環閃我覺得會比較好。
還有不要對同一隻生物太頻繁或太短時間間距打閃。

不知道像 刺客 大這樣懂得調整與節制用閃的玩家比例高不高?

ding279054 wrote:
給 jj5919 大...(恕刪)



現今的數位機身都已經做的很好了,
如果iso定在400~800甚至到1600也可以,閃燈相對可以只出小小的力道
即可獲得和低iso一樣的純淨畫面和細節,

很多很多玩家(不見得是拍生態)
都以為上了閃燈就可以(或必須)將iso調至最低,
但這樣就必須讓閃燈出力加強,連帶的影響也跟著被放大。






走路要找難路走,挑擔要揀重擔挑,為學硬漢而來,為作硬漢而去 https://www.facebo

路過的刺客 wrote:
很多很多玩家(不見得是拍生態)
都以為上了閃燈就可以(或必須)將iso調至最低

這跟我所認知的一般玩家想法相同
我過去幹了幾年的職業生態攝影師(相機+攝影機都通吃)

目前是業餘的(不以拍生態為業,但仍已攝影為業)

勸你一句話,除非您有很大的決心

否則想要當職業的,請趁早回頭,

這個行業不賺錢,沒市場,辛苦,專業度比其他攝影高出很多,


台灣能把生態攝影當飯吃的

應該沒超過30人(應該沒超過20人)

如果您沒被我嚇到的話

再跟您談囉....

小小音樂 wrote:
國家地理頻道的動物生...(恕刪)



那個是行腳節目,不是生態類型的

隔一行差很多
ding279054 wrote:
給 jj5919 大...(恕刪)


說些話會得罪人,但還是得說

“很多人跟著網路知識or 新聞起鬨,認為拍個閃光燈,就會造成夜行性動物失明,甚至族群滅亡”

以上的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上的根據,有些物種就算有影響,也是微乎其微(有做過研究)

至於有嚴重影響的,我還沒拍過,但會有其他方法去解決

我們在拍攝時,會盡量降低對生物的傷害性,

生態攝影打光不應該被污名化,

打光又分很幾種,閃燈還是持續光?影響又不一樣!

錄影時得用持續光。

這兩種對生物的影響又不同,

說實在的,與其跟著鄉民一起起鬨

還不如認真翻翻文獻瞭解他們,才是對他們最好的


另外職業的生態攝影世界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為什麼要去拍生態,是自嗨?

還是當職業的,給業主當推廣教育用?

既然要推廣教育,你有沒有想過 業主的交片要求有多高

拍不好絕對被打槍的....

另外影片拍的最好的不是NGC

而是BBC

BBC自己擁有製作團隊,要求很高,能力不足很難入選

創意不夠,會被開除

NGC則習慣委外製作,自己控管品質

有時會支持研究人員研究,請研究人員直接拍攝,並派遣攝影人員合作



這條路肯定難走的,如同幾位前輩所言。
辛苦的過程絕不是三言兩語能帶過,拍這個通常都是本身很喜歡動物。
我就被朋友數落過,他說要學真正的攝影,應該要從人像著手,而非拍這些阿狗阿貓 ( 比喻 )
不過我覺得生態攝影也蠻難的,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拍不好

路過的刺客 wrote:
現今的數位機身都已經...(恕刪)

從前輩學到一招了!筆記 下次來試試


風清雲淡 wrote:
那個是行腳節目,不是...(恕刪)

真的很辛苦呢! 看來很難以這個當職業

想請教前輩,如果像拍動物星球,那種算嗎?
因為我常看這幾個節目。
jones691122 wrote:
想請教前輩,如果像拍動物星球,那種算嗎?
因為我常看這幾個節目。...(恕刪)


星球系列是BBC的作品,製作費常常高達上億台幣
為水準最高的生態節目。

英國廣播公司對於製作團隊的要求非常高
做不好,會請妳走路

反觀台灣公部門提供製作節目的經費通常都在50-100萬之間

怎麼比?


NGC在台灣的製作經費約300萬,

很多嗎? 甚麼都還沒拍到就花完了 XD

小小音樂 wrote:
小弟今年高二從小就對...(恕刪)


現實和夢想往往是有所距離!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在現實生活,就是把自己<能力><產品>=>金錢=>提供生活。

也就是像是畫家,不是畫出一張作品,然後自動就有隨隨開個數百萬等高價買去,然後自己就可以生活無虞!

一者他是要等自己死後,被某人鑑賞擴大宣傳之後,然後這些作品在各收藏家手邊流傳。

二者它通常必須要做其他能夠換取金錢方式,可能小街上替人畫畫,在學校或其他機構教學。









食衣住行育樂,越貼近人生活需求,是越有較大需求數量
像是婚禮攝影或著婚紗攝影,主要面對需求就是結婚對象,往往是直接和購買者打交道。

而像風景生態等攝影,往往作品是需要透過出版社等單位,經過種種上面,才能夠轉換成商品。


現在身為學生,大部分金錢都是來自上面支付,但是工作與有對象之後,這些大大小小都是要自己來承擔。
舉凡單身時候,出個遠行到世界各地工作,都不會覺得有何壓力,但有家庭有小孩之後,這一切即將大不同。



興趣當作工作是表面聽起來美好,但現實往往會改變許多。
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成功了快樂加倍,即使失敗了也是開心
人生有許多的可能性,從小立定志向,就鼓起勇氣去試試看吧!
畢竟年輕就是本錢~

照相的事情很遺憾~沒什麼堪稱能夠分享的東西
但版上有人回覆的一句話相當正確
努力學好外語,對跨出去有很大的幫助
接觸到一個新的世界後~您的人生也會截然不同
也許哪天您就會是BBC的攝影者之一也說不定...加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