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tbear wrote:
其實人眼還有個特點就是色偏
( 就是色盲啦! )
國內大多稱為 "色弱" (對部份顏色不敏感), 完全的 "色盲" 很少 (只有黑白)
維基百科: 色盲
而數位相機的CCD一般來說都對紫色的表現不佳, 常會拍起來像藍色...
近視、遠視、老花眼, 都算是一種移焦 (對焦環轉到底還對不到)
散光據說是由角膜不規則或水晶體弧度不規則造成的,算是鏡片損傷或瑕疵吧
總之, 好好愛護自己雙眼, 有太多地方是相機比不上的
不能拍照的地方就好好用眼睛欣賞, 記在腦海裡吧
plovea wrote:
●有效畫素:約 5 億 7600 萬畫素(576mp)
這有恐怖到。最近數位向機已經不追求畫素了,否則應該有一天也會到達這個規格。
●感光元件:光電探測器細胞
人眼的感光細胞有分感覺亮度的桿狀細胞與感覺顏色的椎狀細胞。
●感光元件尺寸:7~12mm直徑,大約1/3 inch
算是小DC的規格了。
●最大影像尺寸:30358 x 18973 (16:10)
不知道raw data會有多大...
●等效焦長:22 mm 定焦鏡頭
超廣角~可視範圍大約接近180度,不過只有中央2度解像力是銳利的...
●光圈值: F2~F11
這點和一般相機差不多。
●快門:B~1/24
這受限於影像處理器,短於1/24的影像會被連續化。
●動態範圍:20 EV
人眼的動態範圍超廣,連底片都自嘆弗如。
●對焦模式:自動 / 手動 / 無限遠
一般只有自動,可以自己訓練手動對焦。
●測光模式:模糊分割測光/中央重點測光
視線外的光源會稍微影響到瞳孔,所以分割測光的部分是模糊的。
●ISO感光度:自動(1~800)
不會有任何攝影器材可以做到ISO1,只有人眼做的到!!
●機身尺寸(cm):這怎麼算....
●電力供應:食物
●儲存媒體:大腦皮質
●機身重量:...呃...
●防手振:六條肌肉控制搭配小腦處理器
人眼的防手振非常強,可以到達G力的水準。
特殊功能:
●人臉自動追蹤
●低畫質自動內差補點
●預期運動追焦
選配:
●(11、12樓)正妹追焦系統、正妹濾鏡
●屈光校正系統...
●(22樓)ND鏡(太陽眼鏡 )、遮光罩(帽子or手)
純粹在心裡想像,沒有實際功用的:
●(18、19樓)瞳術...
難得能看到這麼有趣的文章,如果發去嘴砲區一定會有更鮮的回覆.
加分!加分!

不過儘管功能似乎很強,實際上並不是這麼回事.
自己可以去試試看就知道,真正在盯著物體的時候,其他的部份是沒有成像的感覺,說是淺景又不太像,不會糊成那樣,與相機的感覺相差挺大的.(至少你在半夜超低光源看東西,沒什麼雜訊吧!!)
不過人家自從韌體更新之後,"布丁先決"對焦越來越快了呢~~~


還新增了"恐龍妹自動迷焦"這個也常常用到.

不知道誰的韌體支援"阿飄對焦"機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