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和攝影助理在面對作品時的思考模式是不一樣的
攝影師是在攝影的過程裡不斷地累積經驗法則及個人美感層次
而助理除了藉由觀摩
他對攝影的理解往往從大量的完成作品本身
所以兩個人對攝影的理解會有不同
攝影師所面對的是被攝者或是被攝物怎樣轉換成影像的問題
這中間過程學問很大也很需要時間的累積
好的攝影師看光線就可以知道照片完成後的樣子
甚至看到物件就直接想出光線的打法可能性(老攝影師還要能判斷色溫 更麻煩)
但是助理通常只思考影像本身的美醜或是正確與否
有可能一張影像或照片上面有一些問題
助理可能提出來
但是他並不清楚這在攝影過程中是可不可以解決的(也有不能解決的可能)
或是這樣問題的產生往往是爲了達成某種美感而造成這樣的副作用
當然到底美不美這不一定的啦
我想說的是兩者能互補是最好
各有各自的盲點
如果不能那幹麻在一起工作呢
但我認為發問者目前無回應,不代表他就是躲起來。
他的文字我看不出來有任何不敬之意,除了第一句。
在年輕人涉世未深的情況下,難免會有這種想法。
學校也很少教這個,通常是社會大學才有這個學分。

以我而言,也是在前輩的循循善誘以及碰釘子下才慢慢領悟這做人處事的道理。
有些話(事)不該講(做),但有些話(事)不講(做),會有蠻大的可能讓你的那個單位更墮落。
就像你若是新手,在某個單位工作,老鳥都做很慢,你卻做很快,請問你要繼續做快還是做慢?
但以這個例子來說,在不瞭解老闆個性之前,我建議是不要講比較好,若你無法忍受,建議您可以換一位老闆,讓你可以心服的老闆,不然就像幾位前輩說的,您可以自創工作室。
題外話:台南阿青那種事,我也做過,當然也就被KO。

以我的經驗不代表是專業上的不尊重,有經驗的人應該知道,有很大的機會是:檔人財路。
社會學分不好修啊!
當世人多認為:多說多錯,少做少錯,這樣社會焉能進步?
但是,在適當的評估對方個性下,在未輕忽倫理的前提下,能說的就說,能做的就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