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站在同一個平面上的八個人的臉都對到焦呢???

BSA老大,真的是受教了!

不要只顧著說自己的語言啦。

其他大大說的好像比較有道理,跟平常實拍的一樣耶!
BSA wrote:
先把話裱起來, 免得變出戲法又有爭議.(恕刪)


感謝幫我表框了~^^
您這樣說是因為
BSA wrote:戲法人人會變, 巧妙各有不同.
嗎?呵呵....
其實我在50樓有先說一次了啦~您漏掉了~

所以您要貼200mm開大光圈拍攝八人的團體照照片了呀?
01的傳統,有圖有真相,真的我也想看

70-200 F/2.8 拍的

婚禮場合團體照
friday0994 wrote:
感謝幫我表框了~^^...(恕刪)


請問一下
如果真的貼出來呢???
風輕揚 wrote:
請問一下如果真的貼出...(恕刪)


嗯?那不是很好嗎?
代表BSA大願意分享作品以及拍攝方法
讓大家多上一課.....

我又不是在賭氣...呵呵...
風輕揚 wrote:
請問一下, 如果真的貼出來呢???




就衝著您這句話, 貼兩張舊作瞧一瞧. E-300, 50-200mm (50 mm) f/2.8 (f/2.97) 室內拍攝, 閃燈大概是用 SB-26 吧?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機不在貴要拍才行
CutePanda wrote:
BSA大大,希望你不...拿你舉的例子來說
一、顯微鏡部份,因為主體距離鏡頭極近,自然使用光圈很小,但景深還是看起來很淺。
二、你要說望遠鏡怎麼就不符定律嗎?你設定的條件是對「非常遠」的地方,自然景深就深;反過來你拿望遠鏡頭對近處的物體,不就三點都符合了?(恕刪)

用白話來說, 景深是比率原則而非絕對值原則. 或者說景深範圍是物距正負百分之幾的範圍, 而非物距正負幾公尺的範圍. 比較以下兩種敘述方式.

絕對值敘述 : 對焦於 1 公尺時 0~2 公尺景物皆清楚成像, 對焦於 10 公尺時 9~11 公尺景物皆清楚成像, 對焦於 100 公尺時 99~101 公尺景物皆清楚成像, 對焦於 1000 公尺時 999~1001 公尺景物皆清楚成像.

相對值敘述 : 對焦於 1 公尺時 0.9~1.1 公尺景物皆清楚成像, 對焦於 10 公尺時, 9~11 公尺景物皆清楚成像, 對焦於 100 公尺時 90~110 公尺景物皆清楚成像, 對焦於 1000 公尺時 900~1100 公尺景物皆清楚成像.

在 1 公尺近距離和 1000 公尺遠距離兩個極端條件下看出景深的端倪了嗎?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機不在貴要拍才行
BSA wrote:
就衝著您這句話, 貼...(恕刪)


BSA大,小弟斗膽提點意見好了....
畢竟我也一直嚷著要您貼照片~

兩張感覺都沒對到焦呢(還是01縮圖的問題?)
兩張的曝光似乎也不太夠。。

而且....您是用50端拍攝的?
呃~咱們不是在討論長焦段大光圈的嗎?

friday0994 wrote:
BSA大,小弟斗膽提點意見好了....畢竟我也一直嚷著要您貼照片~兩張感覺都沒對到焦呢(還是01縮圖的問題?)兩張的曝光似乎也不太夠。而且....您是用50端拍攝的?呃~咱們不是在討論長焦段大光圈的嗎?

BSA wrote:
站遠一點 (5~10 公尺) , 用大光圈望遠鏡頭拍攝 70-200 mm f/2.8.

BSA wrote:
戲法人人會變, 巧妙各有不同. 您自己體會比較好, 不然豈不是有無止無休的要求.

friday0994 wrote:
無止無休的要求?您言重了~不就想看實際作品罷了...呵呵 想知道您的戲法如何的變、巧妙有何不同之處....不過看來這要求太為難您了~

既然您是貴人多忘事, 那又何必追問.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機不在貴要拍才行
BSA wrote:
既然您是貴人多忘事,那又何必追問


我不太了解您的明白....anyone?

您建議用70-200來拍..
但是自己示範的照片是50端..
曝光也不是很足....

我還忘了什麼?
噢~該吃飯了......

-----------------------------------------
噢唷~我知道了啦

BSA大只是建議用70-200這顆鏡頭來拍(還好您特別裱框了)
並沒有說"要用200端來拍"
也沒說拍出來曝光會ok..也沒說不會模糊...

這樣看起來~也是沒錯啦~
謝謝您的經驗分享~: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