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個人認為似是而非的觀念....

感覺開版的大哥怎麼一直在抓社大老師的小辮子

學攝影也要學會尊重別人,懂一點皮毛就自以為了不起的人還真多

如果你覺得他教的不好
你不認同可以不學阿
在01斷章取義的砲老師我覺得很BABY

你覺得他拍的不好
我覺得至少他敢把EXIF檔附上
而且還告訴你這場景要怎麼拍

在你眼中的這位老師
照片拍的好不好,教學教的好不好
那是你的問題還是老師的問題?


ellis630908 wrote:
感覺上就有那麼不對味,要是把"清晰焦段很短"直接說明"景深很淺"這樣不是更容易理解??

坦白講, 我以一個初學者或者說過來人來看, 這位老師說的"清晰焦段很短", 我可以很容易就明白他講的意思,重點在"很短"這兩個字,很容易可以想像得出來。
但"景深很淺"我會一直想說:景都很"深"了為什麼還會變很"淺"?
我是覺得這位老師有他獨到的一面,
他的教法的出發點必須是針對一群對攝影領域一知半解的人們,
而不是已經玩相機有一段時間,
對很多理論都覺得習以為常的個體喔。

ellis630908 wrote:

Canon500D+Sigma18~200mm,焦距96mm,M模式,未閃光,WB:晴天,1/80s,f5.6,ISO100,銳利度6,對比度5,飽和度3
拍攝重點在於,拿綠葉放置於鏡頭前,讓綠葉部分遮擋住MD的臉,及曝光加三級(快門值原應為1/160s)。


數位時代多數快門可以 1/3 級調整不求慎解的餘毒.........
leon-ex wrote:
但"景深很淺"我會一直想說:景都很"深"了為什麼還會變很"淺"?
我是覺得這位老師有他獨到的一面,


景深很淺的完整說法是 "景清楚的深度" 很淺.........
完整的說, 除非對方智缺, 不然根本不會有不懂的情況.
ellis630908 wrote:
有次他提起老師教測光的技巧時,說道先用P模式測,得到光圈.快門的數據後,再切回M模式並用P模式所得到的數據調整光圈.快門以得適當曝光值,我聽到這段話後,便問為何不要在M模式下直接看測光表來調整?還要多個像似多此一舉得動作?並請朋友問問老師這個問題,結果得到老師的回答是在朋友剛學習的階段,不說明這個原因。我真的有點無言了.......(恕刪)


Steve McCurry大家都有聽過吧

十幾年前他幫國家地理頻道製作節目

介紹他拍攝的心得跟工作情況

這位大師也是先用P模式當測光器

得到參考值再決定用何種模式去拍

沒有灰卡時他會用手掌測光,再用包圍曝光去拍攝





milofox大:

小辮子是啥?我向來是尊重人的,要是給你這樣感覺,在這向你抱歉了。

我從頭到尾沒說過我在這位老師那學習啊,大大怎會這說?是我表達錯誤?還是大大沒看清楚?

我倒不認為有斷章取義,我都把這位老師的整段話PO過來的,而且我先前也只說讓先進們看看這位老師的作品而已,好不好看我沒在這篇說過。我不是在那學習的,所以這位老師也沒告訴我那個場景怎拍。

是誰的問題?我的問題是對自己要求高且要正確,那你看出這位老師的問題了嗎?

純討論,望大大能給指點,若有得罪,海涵。


leon-ex大:

套你一句話

但"身高很矮"我會一直想說:身都很"高"了為什麼還會變很"矮"?

但"體重很輕"我會一直想說:體都很"重"了為什麼還會變很"輕"?

以上簡單的例子,看起來應該就能顯現出來了,身高、體重都能知道是一個詞,應該不會有問題。但景深這詞也就如同前例一樣,學生若不懂,老師要說明,就這樣,個人認為一個詞就是一個詞,不應該遇見不同的人就會變化,那就失去這詞的代表意義了,你說是嗎?


Cudacke Dees大:

是啊,心想從學這位老師的學生們都學到如此,基本上偏了那就只會一路偏到底,要拉回來還是得費功夫,要是開頭謹慎,就不會有後續問題,何不樂哉。


有感謝三位先進指教,願 平安喜樂
木村倒頭栽28大:

受教,測光方式算是已理解,也已有回文說了,有感謝提供資訊。


願 平安喜樂
以前學生用FM、FM-2學攝影,就沒辦法教學生用P模式測光了,都是相機進步惹的禍。

ellis630908 wrote:
木村倒頭栽28大:受...(恕刪)

請問我要從那看到該位老師的作品?
可否私訊給我???
w9876p大:

已私訊給你,再麻煩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