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攝影之五…拍出有立體感的照片(更新版)

之前po的文章有些不完整,這是根據之前先進的建議後的更新版,若是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請先進不吝再指正…





我的部落格…

小夫的異想世界



想請問一下,圖中提到數位與底片感光層的立體感區別,這段話是根據哪邊得知的?
跟焦距比起來會是第一順位嗎? 謝謝
出自那裡我也忘了,之前看過的,
dp-1就是仿底片的三層感光。
這是先天上設計的問題,
跟焦距倒是沒關係,
但,長焦所營造出的壓縮又是另一個效果。
若談到立體,全幅會比aps-c來的更立體。
這個比較照片就知道了。
這是我的認知,若有不對的再請前輩們指正。
謝謝。
我的部落格… 常玉的意想世界
王昊 wrote:
快擠不出來有什麼可以...(恕刪)


阿~我與你的立體感定義不同~~
你說的比較像透視感~~例如你照片中表現出來腳比較近~~頭比較遠的感覺~~
這個我的定義是透視感~~

至於立體感~以你提供的照片來說~~小還臉蛋看不出眉骨高度~~看不出鼻樑~看不出顴骨~~
臉部沒拍出立體感~~小腿看起來平平的~~看不出是圓柱體~~也沒拍出立體感~~
不過~~手指頭有表現出一點立體感~~

當然你要繼續將遠近的透視當作立體感我是不反對啦~~反正01有一大票是這樣看立體感的~~
說不定開放投票~~你的票會比較多~
nemenen wrote:
阿~我與你的立體感定...(恕刪)


所見略同+1。
我用600D寫日記
王昊 wrote:
快擠不出來有什麼可以...(恕刪)


說實話.立體感和三層與否沒關係.可以參酌一下冼鏡光老師的書.有比較好的說明...

通常是透視感.光線(斜順).景深.影響較大啦....

一直以來看了您分享的一些經驗..覺得您一定是超愛小孩的父親...

我自己也是.從小朋友出生一直拍到現在二歲..說實話.沒拍還真不行..看一下以前為小朋友拍的相片..

小朋友友容貌的轉變真不可謂不大..沒相片我常以為抱錯小朋友了呢..

近期由於很多相機都有1080HD因此我也投入這個錄影的領域...科技真進步以前這一類沒有三十萬無法入

門的機械..現在連我們這種素人都可以拍得好..建議可以再從錄影著手...早晚都要敗的..本以為和攝影沒二樣..

一玩不得了..超難..還不說錄影.編輯..


要說補充..有二點拍小朋友很重要..

1.追焦.要提高成功率.要看好小孩(除非有另一半幫忙.)實在是不容易的事呀..

2.室內環境的克服.閃光燈如何應用.打跳又不容易打的好..ISO高小朋友的白裏透紅難出得來..

大光圈又常出現景深淺的半臉圖..這一點的成功率如何提升實在....您初文就有分享..但這一點.我想再深入

也不為過..我看過還有父親連日光燈下為何小朋友拍出來會多種顏色的臉這種問題都有的呢...

謝謝您的分享..建議可以將小朋友每一個月選一張..以後等他到一個人生重要階段..送給他這一個相片合集.

我想那是很好的禮物...另外我發現別以為小朋友記不得小時的事情..沒事拿相片給他回憶..可是記得窂窂

謝謝囉
nemenen wrote:
阿~我與你的立體感定...(恕刪)

呵…對耶。
這麼說倒是比較像透視圖,我是半路出家的啦。
所以,總覺得這麼拍看起來照片就是比較立體,
所以,也沒想那麼多啦!感謝分享。
我的部落格… 常玉的意想世界
MUCHA__ wrote:
圖中提到數位與底片感光層的立體感區別,這段話是根據哪邊得知的?


王昊 wrote:
出自那裡我也忘了,之前看過的,
dp-1就是仿底片的三層感光。


一般 CCD 感光元件上, RGB的排列轉換方式如下
http://en.wikipedia.org/wiki/Bayer_filter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mosaicing

而彩色底片如下
什麼是底片?
彩色底片也是利用鹵化銀結晶來記錄光線的明亮度 (或暗影)。但是,感光乳劑不只一層,而是共有三層 - 每層分別反映一種主要的顏色。底層反映紅光,中層反映綠光,而頂層反映藍光。因此,各層反映程度隨著對應顏色 (紅、綠或藍) 的曝光程度而定。
是三色分層曝光

至於 DP1 的 Foveon X3 sensor
http://en.wikipedia.org/wiki/Foveon_X3_sensor
也是三色分層曝光(感光)

這感光機制與有無立體感... 我覺得扯不上邊...
如果要正經一點解釋的話


三層感光元件的優勢是在於沒有高頻細節的干擾問題


眾所週知目前CCD/CMOS都是將RGBG四像素一組作馬賽克排列方式
然後再從周圍插點運算得到每一個像素的RGB數值

這麼作會有一個問題
就是碰到高頻細節(線條很密集的圖案. 例如衣服上的紋路. 紗窗. 遠方的鐵絲網一類)
會產生干擾和誤判
摩爾紋就是其中一種

所以廠商為了避免這個問題. 就在感光元件前方加裝Low pass filter. 將高頻細節給糊掉
就可減輕摩爾紋的現象
但相對代價就是會稍微影響機身的解析力表現


而三層感光元件的Foveon X3 CCD/CMOS. 既然沒有干擾誤判的問題. 就不需要Lowpass filter
nemenen wrote:
阿~我與你的立體感定...(恕刪)


對耶,原來我說的是透視圖喔!
這個我也不是很懂啦。
只是覺得這麼拍出來的照片會比較立體,讓看的人有身歷其境的感覺啦。
沒說真的不知道自己的觀念是錯的,
感謝分享…

系統怪怪的啦!怎麼我剛po的不見了,又po了一次,結果,之前打的又出現了…
我的部落格… 常玉的意想世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