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點擊圖片可下載原始大圖)
我以前是電腦業內人士,了解很多品牌筆記本電腦,如Thinkpad、惠普、戴爾、蘋果、聯想、宏碁、華碩、索尼、東芝、三星;也接觸過富士通、LG、神舟、海爾、方正、同方、明基、七喜、TCL、夏新,其它品牌道聽途說不甚了解故不做評論。
先說說我第一臺筆記本吧。5年前我周圍接觸比較多的是Thinkpad,那時候聯想剛接手處在過渡期,問題機型比較多,包括如高端的T60,所以我那時喜歡IBM,不喜歡Thinkpad,況且黑色太郁悶了。其次接觸多的是索尼,那時第一款基於迅馳平臺的15寸就是VAIO FS系列,定位彩殼大屏低價位家用機,後來進化FJ到FE到FZ到NW再到今天的E,那時候我比較中庸的看中了S系列和後續的SZ系列,喜歡13.3寸那中庸的尺寸和絢麗的貴麗屏,那時候宣傳美其名曰“黃金比例”嘛,後來發現蘋果推出基於intel雙核芯片的Macbook,想嘗鮮於是06年入手Macbook第一代。MAC OS X確實好用,雖然我現在用著Windows7(我經常用迅雷)。剛出來的新款電子產品總是問題多多,閃屏、硬盤壞、外殼變黃、主板散熱不好都給我遇上了,頭一個月基本沒玩幾天都在不斷維修中,我總算明白蘋果的標誌為什麽是一個咬掉的蘋果,缺陷美。而且有一個通病,不用電池只接電源適配器的情況下,不管怎麽設置,CPU倍頻不會動態調整,比如我這塊酷睿T2500應該是166MHz x 12=2GHz,結果只是166MHz x 6=1GHz。而只要插上電池,不管接不接電源適配器,就正常了。就這個問題我打電話問過蘋果中國技術人員,他說我的Macbook改裝了Windows系統不好說,我說在MAC系統下亦然,檢測軟件試過了,最後他也不清楚。接著我反復對比了一下,剛出來的基於Yonah平臺的筆記本如Thinkpad R60、T60、X60、T60都有這個問題,讓我明白了一點,新技術都不成熟,成熟了就不是新技術,用新玩意就得忍著點,而且要有耐心去探討解決各類問題。後來我買了Apple Care維護計劃延長至三年保修,過後到現在差不多四年了,除了電池用不了,屏幕老化發黃偶爾閃兩下(屏幕轉軸開合多了屏線松了),大負荷工作時風扇吵得像吹風筒,其它問題倒沒有,外殼保養得跟新的一樣,有時候拿出去人家說你小子買了新的蘋果電腦啊?我笑而不答。我覺得,用蘋果的東西挺折騰人的,但能學到很多技巧和知識,這是以前用PC無法想象的,從這點來說就已經值了。眼尖的朋友會看到Macbook的熱風是從轉軸中間的散熱孔排出來的,熱氣會吹過屏幕,看圖片或者電影在黑色背景下會顯得黑色不均勻,這是最大的敗筆。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大家,我見過這麽多筆記本,就只有蘋果的散熱孔是最少的。

我之所以選中現在這臺VAIO E 15.5寸定制版有幾個原因:索尼的品牌和款式、1920 x 1080全高清LED貴麗屏、懸浮鍵盤還帶數字小鍵盤、夠用的配置和合理的價位。在眾多IT公司裏我最佩服IBM、蘋果和索尼。IBM創造了無數經典的商務應用技術,蘋果引領了科技玩意的潮流,而索尼勝在產品多,消費電子產品包括電視機,相機,攝像機,遊戲機,音響,耳機,每樣都很出色,涵蓋了娛樂生活的方方面面。以VAIO為例,尺寸由8寸到17.3寸應有盡有,是所有品牌裏產品線最多的,除了價格不好,其它都好。Macbook應該算是最早采用鋼琴烤漆的本本吧,還好白色沾指紋也不容易看出來,而且不掉色(廢話,沒顏色的白色怎麽掉色),後來很多廠商都趕潮流采用鋼琴烤漆,特別是黑色面上都是手印貓爪似的看著就惡心,瞎趕潮流的惡習。VAIO E定制版銀白色外殼有漸變圖案,看著不單調。高解析度顯示屏的優點太多太多了,多軟件多窗口操作不用切換來切換去的,Alt+Tab的組合鍵都很少用了。而且我喜歡在床頭玩電腦,1920 x 1080全高清屏方便分屏工作,女友邊看電影我邊工作,你問我為什麽不一起看,拜托,弱智偶像劇看多了會變傻的(當然咯,女人越傻越好,咳咳(^ω^)。因為高清屏我曾經一度考慮VAIO F系列,行貨價格昂貴,水貨保修麻煩,直到VAIO E 15.5寸出現,而且LED比CCFL有很多優勢,比如不容易老化變黃,於是我就改變主意等VAIO E 15.5寸國內上市了。我這人有個怪毛病,上網就要下載,不然我覺得每年交兩千多塊錢的網費瀏覽網頁看看視頻簡直是浪費錢。一般的東西很快就下完,遊戲我沒時間玩,所以下載播放高清電影就成了我的愛好,這也是我要換電腦的原因。蘋果Macbook的懸浮鍵盤用習慣了,普通鍵盤用不來,這款VAIO E 15.5寸還帶數字小鍵盤,方便我在電腦上查看修改單反相機拍的照片(“/”和“*”鍵用的多)。酷睿i3處理器對我來說夠用了,就像以前T5800比T2500,T6600比T4400快不了多少,以前是二級緩存差異,現在是睿頻加速差異,要快直接上i7了,要中庸的i5幹嘛?藍光燒錄光驅是必須的,因為筆記本硬盤很容易壞,我每年壞一個換一個,DVD光盤我已經燒錄了幾桶放家裏,要找點東西還真麻煩,以後資料用藍光光盤保存,幾張搞定,方便,再說了,4速25G藍光光盤盒裝也就十幾塊錢左右,臺式機用的藍光燒錄光驅都要一千五,這個內置的光驅價格一樣,肯定方便又劃算啦。如果買新產品沒享受到新技術我幹嘛更新換代呢?很多人會想筆記本光驅容易壞而臺式機光驅穩定,而我的經驗卻是臺式機光驅壞了而我的本本光驅還沒壞,電子產品本來就不是耐用品,壞不壞全憑運氣!符合我這些要求的機子有嗎?現在來對比一下,Thinkpad W510系列又厚又重,板磚我可背不動,除了X301和T系列可拆卸光驅置換硬盤電池的設計、其它機型沒特色;惠普的DV6、7、8都死貴又熱又吵, ENVY 15沒小鍵盤,商務機不合口味,家用低端機差的要死,都是國外都不要的淘汰機型扔到亞洲市場;戴爾就是一電腦組裝廠,毫無特色還死貴,偶爾性價比高的機型又偷工減料華而不實;蘋果大本都是電熱板;聯想中低端產品還對得起那價位,中高端都是宣傳炒作;宏碁和華碩劍走偏鋒,追求電池續航時間你8小時我12小時,最後比戴爾還偷工減料;東芝虎頭蛇尾,第一個做筆記本的並不見得就做得好,超薄電腦有代表性,可主流機型都比其它品牌厚重,況且CULV平臺把輕薄筆記本的門檻和價位都降低,東芝還有什麽優勢?比如隨身聽Walkman是索尼發明的,但現在被蘋果iPod的光芒掩蓋了吧。三星擅長模仿,韓國最大的山寨廠商之一,有技術優勢卻沒有創新實力,這是最大的悲哀;富士通,一直保持高高在上的高貴姿態,在筆記本已經普及甚至下鄉的今天,白領也不見得會買奢侈品了;LG最大的失敗,就是模仿三星,但三星也是模仿別人,所以LG是四不像;神舟締造了山寨也能成為名牌的神話,在筆記本價位虛高的以前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把價格一下拉了下來,不然也不會有今天索尼價格合理的產品了,但現在新新人類有誰知道神舟呢?真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海爾讓我知道了宣傳炒作其實可以比聯想做得更絕;方正、同方在聯想強大宣傳的陰影下始終沒有出頭之日;明基、七喜因為產品沒特色而被人遺忘;TCL和夏新就是揪著筆記本好賺錢那幾年湊個數也想撈一把,純屬貼牌好玩,沒本錢就玩完了。

VAIO E的15.5" LED屏居然比Macbook的13.3" LCD屏還厚,看來Apple的做工還真不是蓋的。這款VAIO E的鍵盤質感比Macbook好,白色不規則紋理比黑色好看。個人覺得臺式機鍵盤適合黑色,筆記本鍵盤適合白色。

可惜舊愛不如新歡。

很喜歡窄邊框的設計

Macbook畢竟用了4年,屏有點老化暗淡。

選了一張在華南植物園拍的照片。

看表格太爽了,行能看到Z,列能看到44。同理多窗口辦公也爽。

看電影看網頁兩不誤,註意Macbook無法全部顯示有下面的滾動條,VAIO E剛好全部顯示。順便提一下,我是在搜狐視頻裏的高清電影電視劇看的,因為這裏的視頻可以放大自動調整,特別方便分屏顯示,這個功能其它網站暫時沒發現。小宋佳都說了,行還是不行,你給句痛快話吧!

家庭基礎版時的評分。

升級旗艦版後的顯卡評分高了,後來升級內存,內存評分達到5.9

驗明正身,因為藍光燒錄光驅讓我等了一個半月才收到貨,從3月31日到5月14日,夠久的了。2年前我一同事訂Z2藍光燒錄光驅兼植物花園版也等了很久。


兩個激光光頭。

先拿了三張威寶的試試,等日產的碟降價了再多拿幾張。經驗告訴我,光盤還是日產的好啊。


東芝的硬盤性能僅次於日立,但比西數好,最差是希捷和三星。硬盤始終是瓶頸,等固態硬盤降價就入手。

HDMI連40X200A對比

HDMI連接方便多了,Macbook還要用mini DVI轉HDMI接頭再插接音頻線。

總結一下,缺點:電池用1小時多點(一半亮度,無線藍牙全開,邊安裝軟件邊網線聯機拷貝數據)VAIO E喇叭小聲而且尖銳沒低音,最大聲有時會破音,而Macbook就好多了。3個USB接口在右邊,插鼠標纏線,插U盤移動硬盤什麽的擋手,左邊只有1個ESATA/USB接口,經驗告訴我,USB接口擠在右邊是不方便右撇子的。接著說優點:完美屏沒點,電流聲和風扇聲很小可以忽略不計,溫度很低完全可以放膝蓋上,達到Laptop標準。習慣高解析度屏再看標準屏,那叫一個渣啊!就像我看慣了自己的Touch HD再看女友的9120,有顆粒感。我敢猜測,高解析度屏和藍光燒錄光驅是筆記本發展的新方向,以後肯定會有更多其它廠商作為賣點推出新品炒作市場。





我的也是 VPCEB17FW
可以升級CPU跟HDD...
樓主的文章好密密麻麻
眼睛看了好酸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