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isma wrote:我是覺得真的不要太敷淺FIT的設計是經過計算過的 沒錯!現在的力學分析軟體(如廣泛被使用的ANSYS),非常容易就可以計算出車體結構分析。包括塑性變形在內的分析。我也是長期使用這類力學分析軟體的工作業者,所以我一看到這種文,只能夠一笑置之。如果不是看到討論真的越來越誇張,我還真的不想跳出來講我自己的看法,畢竟再捲入這種無謂、又沒有數據基礎的口水爭議,真的很無腦!
昔有亂入的扭力娘,今有失蹤的防撞娘人人都在找娘~您找娘嗎先說我不懂什麼車輛安全設計,我也不相信有幾位看官真正了解。但這位youtuber真的是不夠專業,沒查清楚就說人家沒有,要是這樣說我沒娘,我也會生氣的。阿可是好不容易找出來,卻發現娘親的位置是在腳踝,您說說這還有尊重嗎?
依下面這台車來說(先不考慮賽車還是民用車)話先說在前 不管其他的部份就單指圓圈圈起來那兩根位置為什麼也是那麼低難道賽車把那兩根roll bar做那麼低也是沒作用的??看到那麼多無腦的酸民難怪台灣會輸大陸那麼多XD車子一直在進步腦子一直在退步
推推 我們看這些影片的時候 確實需要更理性的判斷 找資料 他們就是因為拆rav4爆紅的 現在我都不看這個頻道了 因為沒有帶給消費者最正確的觀念 而且我覺得車拆來拆去 到時候買他們的車如果一堆異音不是很…希望能有更多看他們影片的人 理性的看就好 不需要帶多餘的情緒 讚揚或什麼這些車廠說穿了又不是傻子 如果真的這樣拆 看內梁就輕易的判定車子的安全 那車廠乾脆把一堆樑圍住整台車不是更安全?
製作影片的,跟看影片的人都是以自身現有的知識在理解車子當然現在有些車的造車工藝相當領先除非是原車廠的設計人員出來解釋不過,以我自己的話我寧願有板金厚一點的車門裡多幾根的前後有防撞樑的這樣的車至少會比沒有的還耐撞吧如果兩台車,價格、馬力、車型、全部其他的因素都差不多就差在板金、內鐵這當然是我選車的考量因素之一我家以前三台車喜美K5、歐寶、mondeo,現在開福斯我岳父開camry,我常幫他開車子板金差異多少,我想有開過的就了解
台灣 FIT 4 的前保桿比較突出, 是因為要符合國內法規, 所以日本原廠針對台灣法規重新設計既然有這例子, 難道國內法規不能再增訂後保桿必須要有內鐵的條文保護台灣汽車消費者, 讓廠商沒有不裝的選項。另外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如果後內鐵的作用十分必須, 為什麼法規要忽略這個?
杰運已經把影片修剪過囉~難道發現自己講錯,就這樣偷改影片,也不用說明或是道歉?水準也就是這樣而已27:42秒中間已消失27:43秒消失了什麼呢???當初不是說他裡面完全都沒有為什麼要改影片?後來發現有了嗎?為什麼不出來說明?正片(已被修改過)
一兵勤務 wrote:腦子是很好用的東西防撞樑的數量與位置FIT這台小車,或許受限於成本只能做一根,或是本田認為只要一根,不管出自什麼原因要做在哪個位置,那就是本田的專業去設計不然裝高一點跟裝低一點,都是一根成本差在哪,怎麼不做在像你這種用眼睛看"感覺良好"的位置?為什麼要做在低的地方?你可以用腦子想想阿~對不起...你沒有專業背景,我叫你想你可能也不知道答案,你又不是設計車輛安全的工程師 嗯腦子的確是很好用的東西但我不覺得你有在使用為什麼很多國外車子有的東西變台灣國慘就沒有???希望你有用腦子思考過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