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ST 正新輪胎與大家熟知的 MAXXIS 同屬正新集團,真要說起來 CST 並不是一個全新的品牌,1989 年正新集團就在廈門投資設廠,為了讓全世界的消費者更容易認識這個品牌,將漢語拼音的 Cheng Shin Tyre 簡化為 CST 做為品牌名稱,擁有近 30 年的輪胎設計與生產經驗,產品線包含自行車胎、摩托車胎、汽車等交通工具,並結合集團內的技術資源帶來新產品。

這次發表的 CST CM-SR 是一款以高性能定位的輪胎,命名當中的 SR 代表的是 SUPER RACING,除了文宣海報直接用比賽車輛來展示,CM-SR 還選擇在大魯閣卡丁車場發表,就能知道產品這次訴求是比一般通勤族更注重性能表現的客群,而這次的發表會包含 CM-SR 新胎試駕部分,就讓我們一點一滴慢慢認識這款新輪胎。
在發表會開始前大家可以先看一段影片,了解 CM-SR 輪胎的開發過程中與車手們的經驗交流,以及國內車手們在賽道使用輪胎的心得分享,畢竟選手是以更嚴苛的標準在使用輪胎,也可以藉由選手的心得來了解輪胎在賽道上需要的是什麼。
- 營銷總監李瑞廣
- 陸翔董事長黃清源
- 國外部課長朱欣欣
- 研發部經理蔡青
相信大家對 CST 這個品牌應該相當陌生,原廠也準備了一支影片來幫大家認識 CST 這個品牌,此外,也介紹為何會針對賽道競技及運動的取向開發 CM-SR 的淵源,以及輪胎在開發過程的技術資訊。
- 胎體設計
- 複合曲率胎型
- 花紋設計
- 高抓地力配方
- 抓地力比較
- 不易衰退
- 產品尺寸
- 性能雷達圖
- 售價公布
- 上市優惠資訊
- 輪胎外觀
- 前輪花紋
- 後輪花紋
- CST品牌
- CR-SM名稱
- 尺寸標示
- 裝飾紋路
- 胎壓及載重標示
- 胎體結構
- 前輪胎體
- 後輪胎體
- 胎唇鋼絲
- 比賽車輛
- 安裝 CM-SR
- 賽事佳績
- 獎盃展示
- 試駕車款
- Racing S 150
- New CYGNUS-X

第一階段小編體驗的車款為 Racing S150,原以為偏圓的胎型在傾倒時會較為遲鈍,但實際上 CM-SR 的反應非常明快,不會太過於敏銳,但能展現 12 吋車款靈活的優勢,即使入彎前重煞也能給予信心。

在大魯閣卡丁車場密集的小彎當中相當可靠,即使是快速變化的 S 型左右彎角,在左右傾角變換時能在靈活中保有不錯的穩定性,幫助騎士面對快速變化的彎道,在炙熱的賽道上輪胎也很快到達工作狀況。

在大約兩圈之後小編開始嘗試以更快的速度攻略彎道,CM-SR 在彎中的穩定性非常優異,即使是大傾角加上較快的速度仍然安定,不愧是經過賽事成績肯定的性能胎款,會讓人想要再嘗試以更快的速度過彎。

因為試駕車輛並未將中柱拆除,幾次磨到中柱還是覺得未到極限,但為了安全上的考量,僅粗略體驗 CM-SR 在賽道直線衝刺與彎道的表現,但若是在公路勢必需要在速限內以較安全的方式駕駛

在換車之後小編選擇最近發表的話題車款 New CYGNUS-X,雖然在動力上不如 150 級距,但在短暫的直線衝刺過程中輪胎的穩定性也很不錯,可以相當放心的開油門。

在煞車後入彎,短軸距的 New CYGNUS-X 相當靈活,可以照著預想的路線劃過彎道,無論是入彎前的煞車,還是過 Apex 點之後的開油門加速都牢牢的抓住地面,這也是大部分性能派騎士最在意的部分。

在刁鑽的小彎中快速變換傾角相當自在,也因為輪胎抓得住地面,在左右的變換上會更有信心,但同樣因為磨到中柱而無法在繼續使用傾角,只能藉由路線的修正盡量少用傾角,若將中柱拆除後應該可以體驗到更不同的表現。

雖然 CM-SR 是一款以賽道取向開發的輪胎,適合注重性能表現更勝經濟與磨耗的使用者,但它仍然是能夠在一般道路使用的輪胎,原廠也表示 CM-SR 的耐磨里程大約在 4000 公里左右,若你是在意輪胎的性能表現,又想要在賽道上體驗車輛更進一步性能的騎士,CM-SR 會是值得嘗試一條全新性能胎。
- 輪胎變化
- 行駛情形

在賽道試駕結束之後原廠也針對這次參與的媒體進行 Q&A 時間,藉由這個機會了解媒體們在賽道試駕的感受,以及為過程中產生的疑問做解答,以下為現場的問與答談話內容。
Q1.對於可以對應賽道性能的輪胎設定,在通勤使用里程大約是多少?
A1.目前這條輪胎的使用里程大約在 4000 公里,未來推出的 CM-SSR 是更偏向日常使用的產品,預估會有 6000-7000 公里的使用壽命。
Q2.胎壁的部分有增加剛性的設計,胎面是運用 KEVLAR 纖維,可否補充說明?
A2.相對於常見的街道通勤胎,CM-SR 使用成本更高、結構更強的材料進行製造,由於材質本身的特性不同,能發會較好的支撐與穩定性。
Q3.在訂價部分 CM-SR 略高於目前國內市場上的同類型產,是否具有某種宣示的意味?
A3.CM-SR 是經由大量的賽道經驗開發,不斷與車手回饋並對開發中的輪胎不斷改進,在膠料與胎體結構的開發也相當用心,當然也因此得到賽事的成績與選手的肯定,正式發表前就在國內 TSR 賽事就拿下多座獎盃,而日本也傳來在全國錦標賽中拿下冠軍的捷報,在比賽場地差 0.1 秒就是輸和贏的差別,所以我們對這次 CM-SR 的訂價有信心。
Q4.相較於同屬正新集團的 MAXXIS F1 及 R1 性能胎,CM-SR 的差異是什麼?
Q4.在膠料部份 F1 與 R1 在初始的狀況下會較 CM-SR 來的軟,CM-SR 在胎體的強度比較高(硬),在充分行駛後會越跑越柔軟,而且都可以達到非常黏的抓地力,對於習慣維持較快車速的騎士較適合 CM-SR,對於會時快時慢走走停停的騎士則可以選擇 F1 或 R1。
Q5.台灣與廈門的團隊在 CM-SR 的開發過程中如何分工?
A5.在開發過程中廈門正新集團派團隊來到台灣學習,與台灣的開發團隊進行合作,並運用台灣相當成熟的賽車經驗,希望將台灣如此的經驗帶到更具規模中國市場,運用 MAXXIS 累積的良好基礎在進行優化,在雙方的共同合作下創造出了這條新輪胎。
Q6.未來會不會推出 130/70-12 或 110/70-12 這類國內常見規格的輪胎?
A6.因為 MAXXIS 的 F1 與 R1 也有推出對應的尺寸,所以 CM-SR 目前會以這次發表的尺寸為主,其他的輪胎開發作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若有新消息會再跟大家報告。
Q7.對於 CM-SR 在道路上使用與溼地抓地表現是否可以補充說明?
A7.在原廠的測試當中 CM-SR 在濕地大約有乾地時 80% 的表現,以一般通勤騎乘仍然能應付雨天的路況,在開發時也有到中國雲南進行測試,在濕地測試出來的結果是獲得認可的,但產品定位中 CM-SR 還是比較偏向乾地。
Q8.賽道的建議胎壓是17psi,那一般道路的建議胎壓是多少?
A8.因為賽道上輪胎會劇烈的升溫,所以才會有 17psi 的建議胎壓,至於一般道路上,各種車輛原廠都有標示原廠建議胎壓,依照車重與乘客的體重而略有差異,只要遵照車廠標示的建議胎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