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研所的事故調查數據,單純討論數據背後的意義

cguser wrote:
那請問兩者相比本身總數量也是差距過量.有啥好比的???
本身過小的數據就應該排除...一億跟一毛比有何意義?
既然拿出來就要與一般小客車來比較,那為啥不用整體比例來去做比較???
而特別挑出單項來比較???


數量過小的數據就應該排除??統計學裡有這樣的規則嗎??
除非你的數據很明確的是錯誤誤植,不合物理與學理,你可以用6 sigma理論排除不合理
它是中間對等的型態,你把最左邊去除, 相對的最右邊也數除掉
但這樣做有合理,有正確嗎??符合統計學理嗎??

如果統計學出來的結果,不具正確性,那這門學問可以生存這麼久,製造業視為聖典
這些人應該可以去填海了才對

今天運研所他們就是要呈現各車種間的量化數據,議題相當明確
議題既然相當明確,那他們只呈現議題的結果,而不去喇其他與議題無關或不在議題範圍內的數字
這本來就是做研究的方法態度

如果以這份研究報告的標題來看,報告內容並沒有什麼不對和不合理的地方

cguser wrote:
但是事故就是事故,肇事多,政府卻無能力去管理限制,而去製造出一個小型族群為禍源
來規避自我的責任....實屬不當

我相信政府從未說過路上車禍這麼多是開放重機造成的,或重機是禍源這種話,
以重機的量來說還不致於造成這麼大的效果,這也是政府敢開放快速道路甚至部分國道的原因。

但是運研所的數據的確顯示「重機肇事率較高」,這是不爭的事實。
將重機的數據與機車的整體數據比較,也可以發現重機的肇事率明顯高過機車全體平均值,
因此將重機與一般機車分開計算,這種做法也是受到統計學支持的,
就像大貨車與一般汽車分開計算是一樣的道理。

簡單說,「量少」是支持政府開放重機路權的重要因素,
「肇事率較高」則是妨礙的因素,同時也會影響重機騎士的形象,
而形象也會影響政府的決策(考慮人民觀感)。

豬年...豬頭啊... wrote:
數量過小的數據就應該排除??統計學裡有這樣的規則嗎??(恕刪)


看來你沒學過統計學。

你要比較,例如重機跟汽車比較,一個2.5萬台,一台450萬台,運研所提供的數據就不能拿來比較,因為數量差異太大。運研所又用簡單的方法, 重車事故/重車總數量,汽車事故/汽車總量。請問這兩者有何交集? 如果重機的數量在汽車誤差範圍內,例如差個幾萬台,幾十萬台再互相比較,那才有意義,才公平。

運研所的數據,他要提供"例年來"各車種事故率的成長情況,例如96,97,98年的數據都要提供,才能去判斷到底哪種車種發生事故的"成長"比較高.
所以我才說運研所這"一個"數據根本沒什麼意義,只會誤導觀眾

如果你"再"聽不懂,我也

takayamah wrote:
看來你沒學過統計學。...(恕刪)


我看你才沒學過統計學, 統計學裡面有因為母體或抽樣數量太小而不能統計分析?!
妳回去跟你的統計學教授把你說的話再說一遍, 再問他看看想不想當你!!
如果因此被當只是剛好活該罷了

你先去搞清楚, 為什麼運研所要用"輛次"這樣的方式來做出比較與結論
再搞不清楚, 你去跟土木系或運輸工程科系的人去借有關運輸工程的書,好好去研究一下

不要把那些運研所的人當白癡,如果你覺得他們的結論是胡說八道, 沒有學理依據的鬼扯,那趕快去考明年高考,想辦法進去那個單位裡,去把這份報告給推翻
豬年...豬頭啊... wrote:
為什麼運研所要用"輛次"這樣的方式來做出比較與結論(恕刪)

說到輛次我反而懷疑了。
怎麼可能有4.9%這麼高的事故率,
如果說三年間每一百輛車會有4.9輛次發生事故我覺得還合理,
但是每「一百輛次」就會有4.9輛次發生事故,豈非每天上路都有4.9%的機率出事,不可能,
是不是新聞寫錯了。

...找到台灣醒報的寫法,應該才是正確版:
根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調查,在民國97年至99年間,每百輛車的交通事故中,550c.c.以上大型重型機車為6.3次,一般汽車為3.7次,250c.c.至550c.c.的重型機車事故次數為12.7次

yuffany wrote:
...找到台灣醒報的寫法,應該才是正確版:

根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調查,在民國97年至99年間,每百輛車的交通事故中,550c.c.以上大型重型機車為6.3次,一般汽車為3.7次,250c.c.至550c.c.的重型機車事故次數為12.7次


恩, 前面開板的有貼過,我寫的太簡陋,容易造成誤解

這份資料如果真的要討論出盲點,應該是學習曲線的問題
如果記得沒錯,96年底那時剛好開放快速道路路權,這個期間的學習曲線仍高,學習曲線的因素是否有被合理的考量到,從既有被披露的資料上並沒看到,現在看到的為數字結果

所以說,立法院修法要求交通部三個月內去制定完善規則(如果我記的沒錯的話), 後開放部分偶數國道試辦, 在這三五年除了一邊統計分析重車和一般車輛之間互動狀況外, 也作為修法和完善規則的測試模擬參考, 同時也可以蒐集全體無論重機或車輛駕駛民情反應與輿情,我覺得至少這個方向是正面的,不會被數據和歷史經驗給侷限在某個狀況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