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變速: SRAM 或是SHIMANO
🔘功率計 : GARMIN,SHIMANO或是SRAM
🔘碟煞 : SHIMANO或是SRAM
🔘ISP車架 : TIME 或是 BMC
🔘超絢麗塗裝技術 :
🔘空力型爬坡 : CERVELO 或是 PINARELLO
🔘爬坡型空力 : BMC 或是3T
1. 前叉碳纖
2. 坐管碳纖
3. 車架選擇集中在鋁架或碳架, 其他的材質變成極少數民族
4. 淘汰快拆, 轉向貫通軸
5. 坐管規格照各自廠牌特殊化
6. 龍頭把手規格也慢慢特殊化
7. 減少25C以下的窄胎, 增加28C以上的寬胎. 車架設計偏向容納寬胎.
8. 油壓碟煞 (C夾越來越少; 機械碟也在減少中)
9. 碟煞越來越多flat mount, 越來越少post mount
10. 壓縮車架佔大部份
11. 隱藏走線
12. 越來越多壓縮與超壓縮大盤
13. 二速或單速前變; 11或12速後變
14. 配備後變長腿變多, 短腿變少 (長腿有利於變換後變齒比)
15. Tubeless Ready
16. 電變仍然太貴,不普及
17. 電動輔助車大行其道
wikiwikiwildwildwest wrote:
1. 單盤傳動系統
四年前只有sram,現在shimano也跟進
wikiwikiwildwildwest wrote:
2. 寬輪胎
四年前公路車版吵了半天,現在25~28C是常態
wikiwikiwildwildwest wrote:
3. 碟煞
四年前公路車版吵了半天,現在碟煞是標配
wikiwikiwildwildwest wrote:
4. e-bike
不用多說了吧? 單車其他車種版快變成e-bike版了
wikiwikiwildwildwest wrote:
5. bikepacking
6. gravel biking
四年前要買gravel/bikepacking bike只有fuji jari和LHT,現在早就氾濫了
wikiwikiwildwildwest wrote:
7. 伸縮坐管
四年前這在登山車上還是新玩意兒,現在公路車都在用了
wikiwikiwildwildwest wrote:
8. 無內胎
不用多說了吧?
靠,8/8,預言超準的。實在太佩服自己的眼光了,捷安特美麗達還不快請我當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