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從微笑開始 wrote:
看到有些單車騎士.....(恕刪)


腎臟壞了在來喝水就來不及了
路跑5000公尺可以不喝水,路跑10000公尺勉強可以不喝水,繼續路跑下去再不喝水會死人,我騎單車北宜一趟可以喝掉500CC-800CC的水甚至可以喝掉1000CC的水。
敗腎/尿道炎/中暑.......長距離運動時一定要補充水分, 不喝水並無法代表你很強, 幹嘛??要參加環法啊??
http://tw.myblog.yahoo.com/abojes/ 很高興認識各位朋友^^部落格歡迎參觀!!
騎一趟石門水庫來回不到80KM
結果喝掉一罐卡打掐+800CC開水+半罐舒跑
這樣會不會喝太多??
我體重90幾~一爬坡都喘的要死休息時就一直喝
1個半小時之類的運動我都不喝水,回來我才喝~

感覺喝下去很難騎車。
大量流汗 一小時一支
少量流汗 兩小時一隻
有停下來就要補一口水 等渴了都來不及了..

血液中的廢料濃度會上升
對人體器官不好

國人洗腎慮很高 就是跟不喝水 憋尿還有亂吃藥有關係..
土城加藤鷹
國際上的路跑應分9 12 24 42公里
我腳踏車上沒水壺
不要以訛傳訛好嗎?!?!
水喝得少不代表你厲害~只會把自己的身體狀況搞到很差而已

騎車(或跑步)一個鐘頭不喝水?!?!?! 有強度的騎程這樣的做法只會讓自己很快的進入摃鼎的行列
不過如果你是超級有氧的輕鬆騎(心跳值大約在120以內)就不在此討論範圍內

真正有效率的喝水是每10~15分鐘就喝一小口~不要等到感覺口渴的時候才喝
因為這時水分傳導已經不足以補充您瞬間需要水分的渴望

身體會直接表現給您知道的!!!如體力急速下滑~乳酸快速堆積~~等等情形
就像我說的,若是您騎好玩的就沒差!!!可是如果你是參加賽事的話~~~你就只有去旁邊玩沙的份了
新聞報導
新聞報導

熱衰竭

在酷熱環境下,當人體體溫上升時,身體會藉增加排汗及呼吸次數以散熱,降低體溫。不過,若環境溫度過高,體溫急升,體內缺水,便會產生熱衰竭情況,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氣促及神志不清。若體溫再上升又未能及時散熱,更可能出現全身痙攣或昏迷,即中暑。此時必須即時替患者降溫及進行急救,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由於個體長時間處於溫熱潮濕的環境中,而在大量排出汗水後,由於忽略「水分」適度的攝取,或者一時飲用過量的水分而忽略「納離子」的補充,而衍生「熱衰竭」的合併症。事實上,「熱衰竭」罹患者體內並無過度熱積蓄的現象,其中心體溫通常低於攝氏39度,其大部分罹患者是以老年人為主,而常見的症狀包括有暈眩、頭痛、全身衰弱、噁心、嘔吐甚至暈倒或不省人事;罹患個體一旦在被搬離高溫環境後,便會逐漸清醒,此時罹患者可能會呈現冒冷汗、皮膚蒼白、嚴重電解質不平衡甚至血壓降低的現象;假若不及早認知及處理,則會進入「中暑」的病況。

熱衰竭:
 熱衰竭是因為所處環境悶熱,出汗過多,導致體內水分及鹽分不足,患者臉部蒼白、身體濕冷、脈搏快而若有頭痛、昏眩、噁心現象。

運動好處多,但運動流汗後記得要快喝水,否則發作尿結石、痛風的危險將大增。一項研究顯示,大量流汗無助排泄尿酸,所以劇烈運動飆汗後,體內尿酸濃度會上升,若未補充足量水分,長此以往,高尿酸產物如痛風及結石便可能「上身」。

引起的疾病~
不少運動員有痛風毛病,據調查,日本職棒球員罹患痛風的比率,竟是一般民眾的10倍,而我國也有許多職棒人痛風,例如鯨隊總教練徐生明,及象隊強打蔡豐安、教練吳思賢。運動員罹患痛病比率之高,引起學界研究興趣,經調查發現,運動員喝水習慣不好,也許是引發痛風病情的關鍵。

該研究由陽明大學公衛所博士黃建財進行,他表示,當初曾和徐生明訪談,徐說球員在練習期間,不管有多渴,都不太敢喝水,因為怕水喝多了腹脹影響表現,也怕喝水反而流更多汗,所以他們都是操完了才一口氣灌水,於是啟發他針對流汗和尿酸濃度的關聯性,做進一步分析。

為明瞭流汗是否可減低血液中尿酸濃度,該研究先測定汗液中尿酸的濃度。研究收集16名男性密集運動1小時後的汗液,結果顯示,汗液尿酸濃度僅占血清尿酸濃度的6.3%,表示想藉流汗來降低血清尿酸濃度,是行不通的。

該研究另徵募13名打羽球的男性,讓他們在7天內有計畫的運動、休息,結果顯示,13人在有運動的第4天,其平均血清尿酸濃度顯著上升,比沒運動的第2天增加了18.2%。根據以上結果推論,引起大量流汗的運動,會導致尿液尿酸排泄減少,並使血清尿酸濃度增加,進而提高罹患高尿酸血症的機會。

所以請大家平時運動後,請多喝水,套一句某商品的廣告詞,沒事就多喝水、多喝水就沒事!

以前運動員在比賽過程當中,不易看到有補充水份的現象,吃苦耐勞理所當然,或則運動精神紀律約束,所以中場或休息時常不見有人喝水補充,當然還有人以為易引起消化系統的毛病。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觀念。

  人體的百分之七十是水組成的,我們常說,生命要素就是水、空氣、陽光,可知補充水份異常重要,所以運動選手的運動前、 中、 後的喝水、是必須注意而做好的工作。

  為什麼運動時喝水如此重要呢?

  不喝水或喝水不足則增加血液濃度及代謝器官運作的負擔,輕微則引起頭痛或酸痛等症狀,運動中不喝水有時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或衰竭,嚴重時則引起其他如腎臟病、心臟病等併發症。因此運動之前、中、後,適度的喝水是必要之措施。

  喝水之多寡,避免引起不適,最好在運動之前十至二一分鐘就飲用水,運動後五分鐘馬上補充才對。但是運動後,不能一下子大量飲水(一小時勿超過800cc),以免胃部吸收不良。

  最重要的是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就太遲了(此時血液濃度已增副作用已漸次出現)

  另外,運動飲料應該少喝,除非太累,由於其中鉀、鈉的含量較多故,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更應避免在運動前後飲用,蒸餾水雖乾淨,但沒有礦物質,如果流汗過多,可在水中加少許的鹽,冰水最好不要飲用,以免傷到肺部及氣管。
一路南北騎~^^運用鐵道與單車之結合,親身體驗臺灣之美
上山吹涼風 ..... 喝 " 密魯 " 算嗎 !!

吼搭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