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才發現白白的地方裂開了 

難怪有一次 

後煞車煞不住


Thames wrote:
這當然不是大工程,但...(恕刪)


我是希望在各位前輩追求高深的境界時

(比如說 上萬元的車、什麼輕量化之類的、高深的外國產品名稱時..還是不懂,永遠不懂= =)

有空的時候,也可以回回一下

我這種騎低級車的初學者問題

我會盡我的努力學的

這樣子我就很謝謝~感謝
Warm Water wrote:
剛剛才發現白白的地方...(恕刪)


塑膠手把強度不夠,會把煞車力道吸收,要換全金屬製的.
Warm Water wrote:
改v夾需更換煞把(跟原先所用的吊夾剎車行程、角度不同)夾器及剎車外管線(使用原來的剎車線固定座角度太小,阻力變大)要改拉整條至後夾器上(外管線-彎管要注入黃油),
完成後再將管線固定(可用束子或管線固定座)在車架上即可
吊夾剎車行程、角度是什麼??有高手可以教我嗎??.....
彎管注黃油是??管線裡面上油??

...(恕刪)


關於賣家的回答, 由於吊煞是將一個力分成兩個力, 假設三力之間是120度夾角時應該任一個吊煞的分力就等於出力(就是如你的圖一像賓士mark那種比例), 此時, 吊煞部分煞車線垂直吊煞座時力矩應該為最大(因此若使用吊煞系統時, 角度的調整很重要), 角度調整正確的情況下, 此時吊煞力臂長度決定了煞車力道

而V煞就是利用彎管, 利用可撓性的煞車線將力量轉90度, 分送給兩個V煞座, 兩分力同樣等於煞車出力, 但是V煞力臂更長, 根據力矩=力X力臂, 出力一樣時, 力臂越長力矩越大, 就是煞車力道越強
但V煞癥結應該在於彎管處, 你要把力量轉90度, 最大的問題就是摩擦力的損耗, 所以才有人建議彎管要灌黃油, 因此降低摩擦力, 理論上不用灌黃油, 換了V煞也能有更強煞車力道的增長, 當然灌了黃油更是錦上添花 (因此管線內部灌油同樣也能降低管線與外管間的摩擦損耗, 使煞車更順暢)


Warm Water wrote:
原來的剎車線固定座角度太小,阻力變大??
改拉整條至後夾器..不要用剎車線固定座的意思嗎?
...(恕刪)


這邊我想簡單說, 就是兩種煞車安裝方式不同, 原本的走線方式要改的話, 第一個是固定座用不到, 第二是管線太短, 要換條長的, 看你自己貼的圖應該就可以明白, 若仍不懂可私下pm給我



Warm Water wrote:
剛剛才發現白白的地方...(恕刪)


再來, 煞車力道最重要就是元件的剛性, 塑鋼原本就太軟, 加上又有損傷, 因此才會有車友建議用金屬把手,
試想你坐在翹翹板的一端, 另一端放重物, 如果翹翹板軟軟的, 你體重壓下去的力量大半被翹翹板吸收了, 重物能被舉多高; 如果翹翹板是完美剛性(就是絲毫不變形), 你壓多深對面的重物就上升多少高度

最後, 這樣的改裝不難, 一般工具皆可達成, 材料費去網拍認真搜尋, 應該也是最便宜幾百塊(大於500塊小於1000)搞定, 只是施工比較麻煩, 當然熟的人就很快了, 不熟的人就看有沒有興趣搞了

肥滋滋的鯉魚門 wrote:


關於賣家的回答,...(恕刪)


謝謝鯉魚門 大大的詳細解釋

感恩啊~~ 


Warm Water wrote:



謝謝鯉魚門 大...(恕刪)


不用客氣, 念書時常常幫同學修車, 專門解決破銅爛鐵級的問題, 這些孩子(現在當然跟我一樣也是LKK)從不保養車子, 鏽死卡死什麼碗糕都有, 要把這些東西搞到能動, 還要動的順暢 也因此練就一身乞丐功, 專解低階單車問題
您的車子在我那時算是蠻高檔的貨了(還有避震), 低階的原始玩具都沒人玩了(應該說被淘汰吧), 但我學的還留在石器時代, 因此還略知一二, 可與大家互相交流~
請教各位大大,

C煞(夾)可以改成V煞嗎?

要如何改呢?
tasco16 wrote:
請教各位大大,C煞(...(恕刪)


這個更困難吧!要先看車架與前叉上是否有V煞座可以來裝,不過我想多半是沒有吧!

yukiaoi wrote:
上個月也剛剛把老GI...(恕刪)


煞車手把之前的車手把 好難拆 ~~

Warm Water wrote:



煞車手把之前的車手把 好難拆 ~~...(恕刪)


這就是我說的其中一個"麻煩的地方"
試試看用個一字起戳進去, 撐開一點點之後注入一點肥皂水或是洗衣粉水或是洗髮精水
然後再轉看看有沒有幫助
用一字起的缺點是技術不好可能會刮傷手把, 但是不care的話就沒關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