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自行車隊登山 1人南投墜谷亡 !

其實可以開放但必須立下生死狀,出事其個人家屬朋友均放棄國賠,公務員樂得沒責任,玩得人也玩的無悔。


ps*開不開放在於國賠及相關人員責任,花蓮文山溫泉就是一例,國賠了事,相關人員處份
居然發出公告禁止單車上去了 超無言

這條路線我去三次了 危險性一定有 但大家絕不輕忽 戰戰兢兢地前進 和下山

需要牽車絕不逞強 大家都很喜歡這一條路線 要不是這一年路線損壞太嚴重

我每年都想去! 如今路線大致修好了 居然就因為一件事故被禁止了

柏油路上每天都有事故 那乾脆禁止開車好了啊

每條山路也幾乎都有登山客發生意外 那也乾脆禁止爬山好了

原本下個月計畫要上去了 結果卻這樣 超想罵髒話


PS 請問要去哪裡反映投訴阿 就這樣被封鎖了一條台灣最高海拔的絕美林道 實在很不甘心耶

prometheus0125 wrote:
再說,這條山路上,死的人有比基隆路多嗎?差的遠了!


比總數,差基隆路太多了。

比死亡率,基隆路差這段差太多了。

為了消除大小團體人數多與少造成的差異,比較時請用比率來比。

小菜蟲 wrote:
國外


不能跟外國比,要跟外國比就到外國去。

這是台灣。外國能的台灣不一定能,台灣能的外國也不一定能。

要怪就怪車友,太自信了,害到後起之秀少了一條騎車的道路。

不會游泳的不敢下水,大概很難淹死不會游泳的人。

會游泳的,覺的沒問題,下水之後不一定是自己疏呼。太多原因造成溺水悲劇。

前些時日看到國家地理頻道播放下坡車在半途車架斷了,騎士受重傷。

很多時後是膽太大,覺的沒問題,但是些許判斷上的差錯,可能就會出大事情。
禁騎車的公告你可以不用理它, 全台海邊只要有沙灘一定立一個牌子水深危險禁止游泳. 為的是出了意外以後可以打赢國賠官司.

萬一沒設牌, 對痛失親人的家屬來說抓到這個機會怎麼可能不告; 一旦走法律任何事都會被放大檢視
這不是誰講理誰不講理的問題, 就像法律上你就是有權請律師, 有權拒回答問題.

怕死就不要出來混, 戶外活動本來就有一定的風險, 我相信死者樂山, 死得其所, 車友騎車自己多小心. 無能的政府不會突然硬起來, 車騎進去沒問題啦, 但要注意行人優先跟不破壞環境, 像浸水營古道假日就己經熱門到接近容量的上限了, 去那邊禁單車還比較有意義.
http://picasaweb.google.com/HsiuChe.Shih

Simon_shih wrote:
禁騎車的公告你可以不...(恕刪)


很多時候

看新聞常出事的

怎都是經驗老道, 自信十足的人

sky_zeng wrote:
很多時候看新聞常出事...(恕刪)


自信跟自大只差一線之間 還是那句老話:{自己先衡量好自己的狀況跟心態 安全優先,山不會跑 有命還是有機會騎!~}
台灣人不是動不動就要投訴嗎?

簽個切結書, 若墜谷家屬不得告國家及負責管理的單位不就得了? 要去的人自行負責風險阿. 颱風天要登山也可以比照辦理簽切結書.
三爽mobile01
每條道路都會發生意外,但是機車不能走高速公路,腳踏車不能騎在禁止騎車的人行道上,這是最基本的規範。能高越嶺古道是一條”登山健行步道”,多處坍塌、斷崖,根本不適合騎單車,就算你騎上去,事實上許多地方你還是得下來牽車,說挑戰實在沒什麼意義。那天約12點左右,我們登山隊伍在8K附近遇見他門車隊,已過大崩塌處(那一段他們是牽車過去)。該位車友摔落的9.8K應是一處搭建木橋的斷崖,直接摔落150公尺深的山谷而身亡,生命何其脆弱。馬拉松選手猝死在賽道上,登山客埋身在深山裡是悲壯,但是單車好手不該命喪登山步道上。
這條保線道路早年汽車都可以行駛,不久之前山莊莊主也還都用機車來為搬運物資,您說它是"登山步道"不適合騎車?這路線我也走過多次(騎車1次),我倒是覺得這是很棒的登山車路線,可惜現在被禁止了!
登山車手命喪山徑與登山客埋身在深山裡同樣都是悲壯。
lishunyao wrote:
每條道路都會發生意外...但是單車好手不該命喪登山步道上。(恕刪)</bloc條ˊˊkquote>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