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二重疏洪道的道路品質,及路標,麻煩台北縣政府好好改善,道路品質其差無比,路標是有看沒有懂,不小心還會騎到死路。
二、 台北市華江橋與萬板橋間有棒壘球場,假日打球的人都會把汽機車開到自行車道上,這一段麻煩做好動線規劃,還有處理這段路垃圾異味。
三、 除了硬體設施外,建議加強自行車道的管理,自行車道大多沒有足夠的照明系統,建議加強取締無前後燈就上路的自行車,麻煩你們找個天氣好的晚上到台北市這端的自行車道看看,從中正橋到華江橋這段,晚上沒有前後照明的單車有多少。
四、 建議在自行車道入口處或者是汽機車入闖入的地點,裝置攝影機,有闖入自行車道的汽機車直接行徑告發。這麼一來我不相還有人會把汽機車開進去自行車道,只靠警察巡邏是不夠的。
五、 北市南區木柵與北縣永和新店地區的自行車道麻煩用心思考如何整合並延伸至碧潭烏來。
最後還是建議樓主其實也可以自己有空騎看看台北縣市的自行車道,用使用者的角度來看這些問題,不同的時間,也都會有不同的問題,尤其是假日下午你騎過一次絶對讓你印象深刻,加油。
身在公門,還有很多任務要執行,有些來不及一一回應的意見,尚請見諒,
大家的發言,我們會一一紀錄, 並且在後續的地圖資料庫平台中,加列於議題表單中。
我們試作了一個資料庫的初稿,未來也許就會把各項議題放在地圖上,讓大家知道哪些意見被提出了,哪些意見還沒被注意, 以下是6/22在新莊星光團的協助下進行的[新莊-鶯歌]河濱自行車道踏騎問診的議題紀錄,我們利用 GOOGLE MAP的方式, 希望這是個可行的資料庫與討論平台.
要先聲明的是,這個議提整理表的內容目前仍只是我的個人意見,還不是縣府的正式方案 ,我們內部還再確認每一個方案的具體改善方式與計畫期程,文責由我個人承擔,但請大家看看這個資料庫是不是可以當成討論平台?
因為很多車友的意見,沒有地理位置,還是有點難以掌握
http://maps.google.com/maps/ms?ie=UTF8&hl=zh-TW&om=1&lr=lang_en&msa=0&msid=112248437954840359296.0004512eb926a3cf4a4c9&z=12
陳情主題: 八德公園週邊違規停車
陳情內容: 我是一個單車愛好者, 經常會利用八德公園旁的自行車專用道至河濱公園運動, 但是八德公園旁停滿機車,有時汽車還會上去, 更扯的是有時早上還會有一堆擺攤賣菜的, 希望有關單位能夠管理一下
回覆內容: 臺端留言敬悉:臺端反映板橋市八德公園週邊違規停車1案,本局海山分局已於97年5月13日派員查察,當場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56條第1項第1款逕行舉發交通違規在案。為爭取作業時效,臺端如發現所述情形,請以「110」電話報案,本局將立即派員查處。感謝臺端關注交通問題,再申謝忱,嗣後如有任何問題,歡迎隨時以電話(02)2964-0340與海山分局交通組聯絡,當竭誠為您服務。
於板橋「楠仔溪」有一小段自行車道會通到河濱公園,但就在自行車道終點與河濱自行車道要連接的地方確沒有(可以過的)路橋,要穿越車水馬龍的環河路才能有一斜坡進到河濱公園,此地點在台北客運總站對面的三角路口,從新海橋往土城方向右彎的車輛速度多半不慢,車從土城往新海橋方向也不少,沒有行人穿越的斑馬線,常見到騎車的車友冒險的遷車過去真的滿危險的,自己或汽機車駕駛稍不注意都有可能發生危險。
●疑問:自行車道終點與河濱自行車道要連接的地方(水利單位屋子旁邊),其實那裡有個封起來不讓人走的橋好像建一半還是怎樣,已經在那裡好久了。
●疑問:既然在板橋「楠仔溪」有一小段自行車道通到河濱公園,那是否應該在連接的地方提供個方式讓車友安全越過車水馬龍的環河路。
請協助研議,謝謝。
小弟幾個月前開始騎小折上班 家住新店安康路二段 <--> 公司在羅斯福路三段師大路口,也就是靠近兒童交通博物館
當然這條單車道的一些重點詬病問題已經有好幾位前輩提出,我就不贅述.
小小建議,當我從單車道要往交博館有兩條路.
第一就是提前從福和橋出口.
第二就是再走約500公尺左右扛著單車走上人行陸橋.
我一直以來就是選第二.
因為選第一我還要走一大段與機汽車爭道的路,我怕會有生命危險.
請問這個人行陸橋上與下是否可以在階梯邊緣做個小坡道?以便單車牽行?
我不曉得是不是只有這個人行陸橋是這樣,只設計給行人專用?
如果不是,那就可得增加一些小預算,畢竟不是所有的單車族都會是從大出入口進出河濱公園.
如果是,那還真是忽略到囉.....
謝謝!
1.光復橋的北市端牽引道已蓋好許多了,板橋這邊沒動靜耶..沒法直下環河,必須遶一大圈與車爭道.
2.浮洲橋的單車牽引道板橋端的,用樓梯就算了,還走圓梯呢?河濱空間很大,不必要這樣吧.還蓋個沒用的單車牽引道,也太窄了吧.走圓梯至少要考慮到迴轉半徑的問題吧.前輪過了,後輪可過不了.同一問題,另一端樹林端也沒牽引道.
3.多種樹,看來新河橋到大漢橋河濱的大樹,歷經數年的水災,也沒被沖走.(北市端也是一樣)看來在河濱植樹的可能性是很高.多植樹,多造氧,可降溫,又可提供人們休憩乘涼的好地方.
4.目前似乎在蓋四泗頭到華江橋的機車專用道,但緊臨單車道.把癈氣及噪音帶進來,嚴重影響河濱的品質.
(至少把單車,行人及機車道分開)
麻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