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念聚合體 wrote:是沒錯,人身部品確...(恕刪) 你的回覆文不對題;運動用途花5萬買的車若跑60km與1萬元車跑40km消耗同樣熱量,為何大家都一窩蜂想多花錢?是不是像蘋果手機效應,不吃蘋果吃芭樂就讓同學排斥?
autobike543 wrote:你的回覆文不對題;運動用途花5萬買的車若跑60km與1萬元車跑40km消耗同樣熱量,為何大家都一窩蜂想多花錢?是不是像蘋果手機效應,不吃蘋果吃芭樂就讓同學排斥? 不太懂你的意思......你該不會是想說,這兩者差距不大吧? ↑效率相差50%,這數據驚天地泣鬼神了好嗎?
airfkimo wrote:樓主要整台自己做嗎...(恕刪) 卜赫馬原本就是斜躺車專門廠商啊!猜斜躺車市場小,所以零組件啥的價格會比較高...以前就是因想騎斜躺車才進入自行車慘業的,沒想到公路車、登山車、小徑車、城市車、胖車啥的都買了,就是一直沒有買斜躺車......
bgshih wrote:反過來想,如果是想...(恕刪) 那當然好!競爭乃演化自然法則,如果我想騎又快又遠會選autobike,若又要求靜音,那就咖打掐+電動力- -我只是覺得自行車運動在台灣看來不正常,看北歐人騎單車景觀便明白
autobike543 wrote:那當然好!競爭乃演...(恕刪) 這個我覺得還好吧就像小時候崇拜NBA球員會想穿JORDAN 或者KOBE的鞋護膝 護腕 配件等然後買球衣 球褲 甚至到現在的快乾材質不就是想讓自己運動更舒服 可以保護身體 降低運動後可能的不適感然後離自己的偶像更近一點很多騎車的人亦然吧不過假如10幾20公里以內的路線 我會隨便穿吧XD
酷狗856 wrote:有時在路上會看到有...(恕刪) 以下以二輪斜躺車與一般二輪單車做一簡單比較1.騎姿不同:一般單車大抵是往下施力,斜躺車往前蹬 (1)往下施力反作用力會由腿部肌力(大腿外側肌肉用得多)及體重來抵銷 (2)往前蹬反作用力會由腿部肌力(大腿內側肌肉用得多)及腰臀背等抵銷(想像背靠在牆上用腳把東西往前蹬走) (3)一般單車要靠核心肌肉撐住上半身,斜躺車則是上半身放空(可以少一些體力上的消耗) (4)一般單車在騎乘上可能會有明明腿力還有但因為身體其他部份撐不住(肩痛、腰酸,手或屁股麻等)而必須被迫停下休息,斜躺車會被迫停下休息大部份會是腿力接近極限,比較不會是因為身體其他部位2.風阻不同:斜躺車正面投影面積小,風阻相對小 有些斜躺車會加裝整流罩使風阻更低,但整車包覆的整流罩動輒十幾公斤,如果不是能持續不停的路線,每次起步都會是折磨3.傳動效率不同:一般單車的鏈條大概是110目左右的話,斜躺車因為大盤在前輪前方,後輪驅動,從前面到後面鏈條長度至少要用到330目以上(三條鏈條),中間還會有導鏈管及導輪等,傳動效率會被吃掉 斜躺車雖有風阻低的優勢,但不利的傳動效率會抵掉優勢 目前斜躺車也有發展出前輪驅動的車種,鏈條長度縮短到與一般單車差不多,傳動效率較好4.車重不同:斜躺車車架設計上是獨木撐大樑(一般單車有鑽石型結構),所以中間那一根負責整車結構的管就不可能太輕(即便是用碳纖維做成管材,口徑也會很大管壁也相對較厚),再加上那一大片的躺椅,因此斜躺車都是偏重的(我的斜躺車加上馬鞍包等其他物品時就重達23公斤) 車重的影響是在起步加速時會很明顯的比一般單車慢及累5.舒適程度不同:因為是躺著腰與背有完整的靠在椅子上,對脊椎的保護較好,長途下來路面的顛簸震動比較不會影響到脊椎,上半身很舒適,至於是否會舒適到睡著,答案是不會,因為騎車時交感神經活躍,不是那麼容易睡著,而且要分清楚舒服到睡著與累到昏倒是不同的(不管騎什麼車都有可能因為過度疲勞或血糖不足等造成路倒,這不能說是舒服到睡著)6.爬坡一條蟲,下坡一條龍:結構、車重及傳動效率等使斜躺車在爬坡上非常不利,大概會多花別人1.5倍以上的腿力,下坡則因長軸穩定、風阻低、車重的優勢、車輛重心低等,下坡往往可以比其他單車快目前能想到的大概是這些斜躺車的車把有上把(ASS:above seat steering;也有稱之為OSS)及下把(USS:under seat steering)驅動有前驅及後驅前後輪輪徑有前小後小(一般指20吋以下),前大後大(一般指26吋以上),前小後大(不一定是前20吋以下後26吋以上,也有前16吋後20吋的車款)躺椅的角度在休閒型斜躺車上躺椅比較接近坐姿,競速型上的躺椅會接近半躺斜躺車也有避震款,大部份是後避震(大抵是搖臂與座椅間的避震),不過也有前叉避震的車種(與登山車的前叉避震方式不太一樣),下圖的車種是前後都有避震(紅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