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hua0317 wrote:
當作上下班的通勤車
如果家裡車位有充電樁
當然不會有里程焦慮的問題
現在討論的是出遊
充電站快充簡單
問題是“充電速度”
也就是“流量”問題
一台油車加個油了不起3分鐘
一個加油槍每小時可以加20台車
一個加油站以四支槍,每小時可加80台車
換作電車,假設快充15分鐘就好了
每小時可充4台車
依你所計,一個充電站設4個充電樁
每個小時可充16台車
所以充電站的密度要是加油站的5倍
然後如果不是只要15分鐘的問題,那就會更久
更遑論充好了車主還在玩可能要2hr後才會回來
或是充個15分鐘家人小孩有沒那個耐心等等
至於休息站設8~50個
當然不是不可能
但以人的“心態”
有得充當然快充,哪怕我還有90%
這就會造成真正需要的人永遠搶不到
就算排隊
你也永遠無法預期你什麼時候可以排到
里程焦慮的問題個人覺得要等科技可以支撐充一次800~1000km才可以達到無憂無慮的境界
以入門Model3來說,485公里的續航,就算實際只有300公里好了,大家再問自己一下,一年有多少機會可以遇到在台灣單程行駛超過300公里?我是台南人,從台南市中心到台北中心就300公里出頭,台灣繞一圈就1千公里,你開汽油車繞一圈加油1次,你開Tesla充電3次,問題是你每天都在繞台灣嗎?
現在所有的用車習慣都是基於“加油”來的,現在為什麼加油不用排隊,也是加油站夠多啊!你如果加油站少了,就算加油速度一樣5分鐘,還是要排隊啊!
回到充電的問題,其實電動車跟你現在用手機充電有點像,我相信大多數人,尤其是iphone,基本上不是一天一充,而是一天好幾充,當電量低於50%的時候,“看”到插座就充一下,電動車未來也是這樣的場景,當你停在車位上,發現這個車位剛好有個充電粧,就順手拿起來充電,不論你的車電量還有多少。但加油的場景都是因為車快沒油了,所以我要去加油站專門為了加油這件事,然後一次把油加滿,這2者其實是有很大的使用場景區別,當然最後還是取決於基礎設施,這點我完全不否認,只是要大家用開放的心態來看待電動車這件事,因為電動車取代汽油車是不可逆的,而且不會是10年以後,5年以內,電動車就會開始大量取代汽油車,台灣可能不會這麼快,因為政府沒意識到,但世界不是繞著台灣轉的,電動車之所以能快速取代汽油車,沒別的原因,就是成本低、便宜,一台使用60度電可以跑400公里以上的電動SUV,類似RAV4的尺寸,在5年以內,這個車的成本會比一台2.0L+CVT的RAV4要便宜,而且對消費者來說,使用成本也比一台汽油RAV4要低,因為電費比油便宜,然後還不用保養。看看現在BMW、Benz、Porsche的佈局,都已經中止下一代引擎的開發了,因為法規越來越嚴格,引擎+變速箱的成本越來越高,但是電池卻越來越便宜,而且電動車開起來比汽油車要好很多.....因為不需要變速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