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hua0317 wrote:
當作上下班的通勤車
如果家裡車位有充電樁
當然不會有里程焦慮的問題

現在討論的是出遊
充電站快充簡單
問題是“充電速度”
也就是“流量”問題

一台油車加個油了不起3分鐘
一個加油槍每小時可以加20台車
一個加油站以四支槍,每小時可加80台車

換作電車,假設快充15分鐘就好了
每小時可充4台車
依你所計,一個充電站設4個充電樁
每個小時可充16台車
所以充電站的密度要是加油站的5倍
然後如果不是只要15分鐘的問題,那就會更久
更遑論充好了車主還在玩可能要2hr後才會回來
或是充個15分鐘家人小孩有沒那個耐心等等

至於休息站設8~50個
當然不是不可能
但以人的“心態”
有得充當然快充,哪怕我還有90%
這就會造成真正需要的人永遠搶不到
就算排隊
你也永遠無法預期你什麼時候可以排到

里程焦慮的問題個人覺得要等科技可以支撐充一次800~1000km才可以達到無憂無慮的境界


以入門Model3來說,485公里的續航,就算實際只有300公里好了,大家再問自己一下,一年有多少機會可以遇到在台灣單程行駛超過300公里?我是台南人,從台南市中心到台北中心就300公里出頭,台灣繞一圈就1千公里,你開汽油車繞一圈加油1次,你開Tesla充電3次,問題是你每天都在繞台灣嗎?

現在所有的用車習慣都是基於“加油”來的,現在為什麼加油不用排隊,也是加油站夠多啊!你如果加油站少了,就算加油速度一樣5分鐘,還是要排隊啊!

回到充電的問題,其實電動車跟你現在用手機充電有點像,我相信大多數人,尤其是iphone,基本上不是一天一充,而是一天好幾充,當電量低於50%的時候,“看”到插座就充一下,電動車未來也是這樣的場景,當你停在車位上,發現這個車位剛好有個充電粧,就順手拿起來充電,不論你的車電量還有多少。但加油的場景都是因為車快沒油了,所以我要去加油站專門為了加油這件事,然後一次把油加滿,這2者其實是有很大的使用場景區別,當然最後還是取決於基礎設施,這點我完全不否認,只是要大家用開放的心態來看待電動車這件事,因為電動車取代汽油車是不可逆的,而且不會是10年以後,5年以內,電動車就會開始大量取代汽油車,台灣可能不會這麼快,因為政府沒意識到,但世界不是繞著台灣轉的,電動車之所以能快速取代汽油車,沒別的原因,就是成本低、便宜,一台使用60度電可以跑400公里以上的電動SUV,類似RAV4的尺寸,在5年以內,這個車的成本會比一台2.0L+CVT的RAV4要便宜,而且對消費者來說,使用成本也比一台汽油RAV4要低,因為電費比油便宜,然後還不用保養。看看現在BMW、Benz、Porsche的佈局,都已經中止下一代引擎的開發了,因為法規越來越嚴格,引擎+變速箱的成本越來越高,但是電池卻越來越便宜,而且電動車開起來比汽油車要好很多.....因為不需要變速箱了
qiyunn
買車就是要圖個方便,是車子要替我服務還是我要替車子服務啊?我選前者。
wind0083
車主說的是事實,大部分的人都沒遇過加油站排很久的情形,有機會可以在汽油漲價前的星期日去中壢好市多體驗看看什麼叫排隊半小時才加到油。這時就覺得在家充電真舒服,前提是你要住透天。
jameskan1965 wrote:
有意願買純電動車的人(恕刪)

有焦慮直接跳過就好了...
目前又不是沒有其他選項...
當你認為一個產品有焦慮..又要往裡跳..那是自己的問題了吧?
考慮自己生活圈...
要長時間長途跋涉...就不需要考慮電動車了...
家裡或者公司可以充電...這就可以考慮...
qiyunn
其實與其糾結在「里程焦慮」這四個字,不如說是「使用方便」,畢竟人生最寶貴的就是時間,並不是金錢,隨心所欲的使用車輛,讓它為我服務,而不是我在替它服務,這才是最重要的。
jameskan1965 wrote:
有意願買純電動車的人(恕刪)

小時候汽油還是專賣制度時
看著父親尋找加油站的里程焦慮
30~40年之後汽油的里程焦慮因為打破專賣制度而消失
新能源起步之初,都會有焦慮

全世界的汽車大廠
都以2030當作一個油電的分界點
2035年之後將電車變成主力銷售對象
顯然油車已經是上一個世紀的產物
不管你如何焦慮、不喜歡、厭惡
電車的時代即將到來
你無法抵抗
只能眼睜睜習慣能源的轉換
llyujen
hello, 這裡是台灣,是還在補助機車油車的台灣。歐盟在討論要把核電列為綠電,我們要不要挽救核電?
qiyunn
歐盟是歐盟,台灣是台灣,台灣如果哪個政黨要推禁售油車,不論是機車或是汽車,你看老百姓不跟它翻臉才怪。
青茶無糖正常冰 wrote:
看看連假在路上跑的電(恕刪)
續航力不是重點,重點在充電速度以及電池老化速度
續航力1000公里,但是5%-->95%充電要2小時的車
我認為比不上續航500公里,但是5%-->95%充電只要5分鐘的車
但問題是,這種需要高壓+大電流的充電技術難以普及
因為能負擔大電流的電線會很貴,可能還要新設變電箱/變電站
Dr.Corgi
高壓大電流充電這已經有套件方案,鴻海做的就是其中之一,但他們也是整合其他廠商的方案
qiyunn
其實與其糾結在「里程焦慮」這四個字,不如說是「使用方便」,畢竟人生最寶貴的就是時間,並不是金錢,隨心所欲的使用車輛,讓它為我服務,而不是我在替它服務,這才是最重要的。
要買佈點少的,當然會焦慮
特斯拉最多站,也可以用第三方的
其他牌自己的都沒多少站,用第三方設置,甚至還有充電跟電動車保養多少錢配套都沒有的
光是第三方充電APP都要下載幾個了,下載才能找到地圖充電站佈置
誰先開闊疆土,電動車地位自然就在那

其他牌要去除里程焦慮,就是特斯拉開放超充給其他牌用的時候
因為是目前建置最多的
慢充好像就沒差,不過其他牌也不太會到特斯拉的慢充去充電
ThomasLin wrote:
以入門Model3來說,485公里的續航,就算實際只有300公里好了,大家再問自己一下,一年有多少機會可以遇到在台灣單程行駛超過300公里?我是台南人,從台南市中心到台北中心就300公里出頭,台灣繞一圈就1千公里,你開汽油車繞一圈加油1次,你開Tesla充電3次,問題是你每天都在繞台灣嗎?

現在所有的用車習慣都是基於“加油”來的,現在為什麼加油不用排隊,也是加油站夠多啊!你如果加油站少了,就算加油速度一樣5分鐘,還是要排隊啊!

回到充電的問題,其實電動車跟你現在用手機充電有點像,我相信大多數人,尤其是iphone,基本上不是一天一充,而是一天好幾充,當電量低於50%的時候,“看”到插座就充一下,電動車未來也是這樣的場景,當你停在車位上,發現這個車位剛好有個充電粧,就順手拿起來充電,不論你的車電量還有多少。但加油的場景都是因為車快沒油了,所以我要去加油站專門為了加油這件事,然後一次把油加滿,這2者其實是有很大的使用場景區別,當然最後還是取決於基礎設施,這點我完全不否認,只是要大家用開放的心態來看待電動車這件事,因為電動車取代汽油車是不可逆的,而且不會是10年以後,5年以內,電動車就會開始大量取代汽油車,台灣可能不會這麼快,因為政府沒意識到,但世界不是繞著台灣轉的,電動車之所以能快速取代汽油車,沒別的原因,就是成本低、便宜,一台使用60度電可以跑400公里以上的電動SUV,類似RAV4的尺寸,在5年以內,這個車的成本會比一台2.0L+CVT的RAV4要便宜,而且對消費者來說,使用成本也比一台汽油RAV4要低,因為電費比油便宜,然後還不用保養。看看現在BMW、Benz、Porsche的佈局,都已經中止下一代引擎的開發了,因為法規越來越嚴格,引擎+變速箱的成本越來越高,但是電池卻越來越便宜,而且電動車開起來比汽油車要好很多.....因為不需要變速箱了
意思是說,電車上了高速,從台南開到台北之後,你就必須立刻找到充電站;
而且充電站必須有空位,不然就會顧路,
然後途中遇到塞車時,夏天不能開冷氣,冬天不能開暖氣
否則可能開到新竹就沒電了
這種車充其量就只是交通玩具,不是交通工具

再來談補充能源的速度
小客車加油5分鐘,隨便都可以再跑500公里甚至更多
特斯拉3代超充5分鐘,能給你100公里? 而且現在超充費率也沒有便宜到哪去
而且使用越多超充,電池衰退越快,加速花大錢換電池的時間
說穿了,未來10年內電動車還是只能當玩具
如果不是為了應付不食人間煙火的法條或是履行企業ESG,
根本不會有運輸業者想要用電動車,除非像亞馬遜那種,錢多要做形象
SongYC
電動車塞車時比高速還要省電,不要搞錯了.至於暖氣,只要是用熱泵的也很省電.
qiyunn
其實與其糾結在「里程焦慮」這四個字,不如說是「使用方便」,畢竟人生最寶貴的就是時間,並不是金錢,隨心所欲的使用車輛,讓它為我服務,而不是我在替它服務,這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上下班50KM內,周末出遊也200KM內,只要家裡有車庫有充電椿就不用擔心了.
qiyunn
其實與其糾結在「里程焦慮」這四個字,不如說是「使用方便」,畢竟人生最寶貴的就是時間,並不是金錢,隨心所欲的使用車輛,讓它為我服務,而不是我在替它服務,這才是最重要的。
認清現實
全世界的共識就是要減碳排救地球
充電站這種小事
只要需求上升自然就會有各種五花八門的服務推出
wys819
美國國土那麼大,他們都能賣了,台灣有什麼好唉的[^++^]。是的,要不要買在於個人想法。目前會買的人,基本上真有需求又或是當玩具,充電算不上是大事件,一直討論"里程焦慮"也不會影響現在會買的人的想法
qiyunn
其實與其糾結在「里程焦慮」這四個字,不如說是「使用方便」,畢竟人生最寶貴的就是時間,並不是金錢,隨心所欲的使用車輛,讓它為我服務,而不是我在替它服務,這才是最重要的。
郊區最少五公里內一定有快速充電樁,然後有三十秒充電完成的技術,電動車根本不用有電量焦慮!

jameskan1965 wrote:
有意願買純電動車的人(恕刪)
qiyunn
其實與其糾結在「里程焦慮」這四個字,不如說是「使用方便」,畢竟人生最寶貴的就是時間,並不是金錢,隨心所欲的使用車輛,讓它為我服務,而不是我在替它服務,這才是最重要的。
惡魔的右手 wrote:
意思是說,電車上了高速,從台南開到台北之後,你就必須立刻找到充電站;
而且充電站必須有空位,不然就會顧路,


當你今天開一台油箱比較小的汽油車的時候,你從台南開到台北,你也必須立刻找到加油站,而且加油站必須要有油可以加還必須也有人上班,不然就會顧路....所以這個場景跟電動還是汽油無關,這是基礎建設的問題!

惡魔的右手 wrote:
然後途中遇到塞車時,夏天不能開冷氣,冬天不能開暖氣
否則可能開到新竹就沒電了
這種車充其量就只是交通玩具,不是交通工具

途中遇到塞車的時候,1.5公升汽油可以大約支撐一個小時左右的冷氣使用,電動車的冷氣大概1度電可以支撐一小時,所以如果電動車是60度電,可以支撐50個小時以上的冷氣使用,汽油車50個小時需要大約65公升,但零度以下的天氣,電動車就會消耗更多能源。簡單來說,正常氣溫下,電動車怠速消耗的能源比汽油車怠速要好非常多,因為引擎怠速基本上都拿能源去發熱,熱效率連20%都不到。這個場景電動車跟汽油車是一樣的。


惡魔的右手 wrote:
再來談補充能源的速度
小客車加油5分鐘,隨便都可以再跑500公里甚至更多
特斯拉3代超充5分鐘,能給你100公里? 而且現在超充費率也沒有便宜到哪去


5分鐘肯定油箱可以加滿,跑500公里以上,但目前已經有的快充體系,以Tesla為例,240Kw的快充粧,一分鐘可以充4度電,5分鐘可以充20度電,一度電model3可以跑7公里,所以5分鐘20度電可以跑140公里,比加油還是慢,這個是個客觀事實,但沒有想像中這麼差了。今年800V的充電體系開始推廣,預計3年後變成標準體系,800V可以做到360Kw的快充,也就是1分鐘6度電,5分鐘30度電跑210公里。
惡魔的右手 wrote:
而且使用越多超充,電池衰退越快,加速花大錢換電池的時間

現在鋰電池的壽命都是支持1500次完全充放,衰退幅度低於10%,以model3為例,完全充放電可以跑400公里,也就是這組電池可以支撐60萬公里的行駛里程,你可能會說,很多人電池都壞了啊!但就跟很多人開不到10萬公里,引擎也有很多人會壞啊!!!你會再說,換電池很貴,但換引擎也不便宜,引擎還有引擎號碼,所以通常不能換只能修,但電池壞掉的機率真的不會比引擎高。
惡魔的右手 wrote:
根本不會有運輸業者想要用電動車,除非像亞馬遜那種,錢多要做形象


運輸業接下來的發展方向是氫能源,商用體系會慢慢轉向氫能源,民用體系還是電池,因為商用體系大多都是24小時運轉,關注的是補能及使用效率,而不是購買成本,民用剛好反過來。

最後最後,有個因素真的是短時間無法解決的,就是二手車殘值,因為電動車的估值體系尚未形成,現在只能認賠,這個體系要形成,前提是巨大的保有量,這個只能靠時間解決,不是技術問題。
pppon
我的車怠速吹冷氣儀表板顯示 0.6-0.7 l/hr 一小時耗0.6-0.7公升的油 大熱天中午的時候會飆到0.9-1.0
caesar0054
一度電跑7公里,充滿電跑400公里,這太理想化,正常使用下沒幾個人能達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