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揚 (Weng) wrote:
一天到晚一直用 X86 去衡量其他平台的性能
1) 繪圖晶片不是 x86 架構, x86 架構是 CPU 的東西
2) 如果具體狀況直接無視, 一切看信念上相信與不相信, 看好與不看好, 劃分支持者與反對者的話; 那種算信仰問題, 而不算討論了.
開頭也說了, 是 "類似" 不是 "相等", 後面也強調了, 是 往上類似還是往下類似或是怎麼類似 都還不明
功耗推估上, 兩個因素要考慮. 一個是製程微縮及配合的調整 (降低功耗);
但另一個是 "往上類似還是往下類似", 方向是哪邊, 程度多少 目前都不明
具體的話, 以 Radeon 4890 /4870 的表現在現在的繪圖晶片中算是中階偏高水準,
但是 Wii U 發售點是半年以後的事情, 加上預計的主機壽命期幾年估進去
慣例上應該是要向上調整 (增加功耗).
兩個主要因素影響下, 到底會是怎麼調整不明. 參考用指標之前已提出來,
剩下就是看各自要不要自己有什麼預期, 會是強化版還是弱化版還是特規 (往哪邊怎麼特規?)
... etc 等的看法來配合考量了.
L17iP wrote:
會如此提出質疑是對未來主機有很大的愛
主機是玩遊戲用的工具, 不需要有愛沒有愛什麼的.
上面有想玩的遊戲認為值得就買, 沒有想玩的遊戲的話就不用管買不買的問題.
倒是一些設計方向可以當作參考, 或是興趣
像 PS3 有個問題是架構基本理念走得太前面
(走總計 8 核心規模的異質核心協同演算, 重程式平行演算寫作)
大方向沒錯, 但環境整備與時間不對. 但同樣的趨勢, 後來在 PC 業可以得到證明與展現
主流 CPU 核心數穩定上昇, 以及 CPU 與 GPU 協同演算方向都算確立了
至於 Wii U 嘛... 目前還看不出來有沒有什麼這樣的變化.
硬體設計與軟體要合作, 但也不要混為一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