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 Wii U 繪圖晶片類似之前 Radeon 用的 R770 晶片

會如此提出質疑是對未來主機有很大的愛

還是??????????????????????????

bightj32903 wrote:
現在重點是,它能抓的回原有的市場嗎!?

就如同上面幾位大大說得,如果慢了人家4.5年,推出來的東西只是跟別人差不多,甚至比別人差...(恕刪)

我倒覺得東西跟人家差不多就夠了
硬體跟人家差不多 加上獨有的控制器 應該能打下一片江山
Wii的問題就是雖然直感操控獨特 但硬體功能太弱
現在遊戲開發成本提高 大廠都想跨平台以降低成本
但Wii太弱沒辦法移植 造成只能靠任天堂本家獨撐

若是硬體能跟上 移植作品就能彌補任天堂的不足
甚至Wii U的版本表現更佳(控制器適合射擊遊戲)
有了這些跨平台作品當基本
才有辦法用心發揮新控制器的功能
管他用什麼晶片
好久沒買主機了。手好癢
有出我就買
以功耗來討論chiyenms 是對的

不過我想任天堂也知道不可能用舊制程去搞這個啦

也許是用32 28 nm..也許 還來一個mobile版

說到這個 任天堂似乎很少公布 主機的完整性能喔

一天到晚一直用 X86 去衡量其他平台的性能,一直都沒人發現根本很難做客觀比較嗎?

還有些傢伙擔心 Wii U 會不會不支援 DX11 ..... 真的支援我看過去 Microsoft 表示要收購 Nintendo 的日子果然快到了

有人比較過微軟侵入遊樂器市場前,遊樂器的硬體架構嗎?微軟入侵後才出現類似 PC 架構,簡單講 PS2 是用什麼東西算圖的?
阿揚 (Weng) wrote:
一天到晚一直用 X86 去衡量其他平台的性能


1) 繪圖晶片不是 x86 架構, x86 架構是 CPU 的東西

2) 如果具體狀況直接無視, 一切看信念上相信與不相信, 看好與不看好, 劃分支持者與反對者的話; 那種算信仰問題, 而不算討論了.

開頭也說了, 是 "類似" 不是 "相等", 後面也強調了, 是 往上類似還是往下類似或是怎麼類似 都還不明


功耗推估上, 兩個因素要考慮. 一個是製程微縮及配合的調整 (降低功耗);
但另一個是 "往上類似還是往下類似", 方向是哪邊, 程度多少 目前都不明

具體的話, 以 Radeon 4890 /4870 的表現在現在的繪圖晶片中算是中階偏高水準,
但是 Wii U 發售點是半年以後的事情, 加上預計的主機壽命期幾年估進去
慣例上應該是要向上調整 (增加功耗).

兩個主要因素影響下, 到底會是怎麼調整不明. 參考用指標之前已提出來,
剩下就是看各自要不要自己有什麼預期, 會是強化版還是弱化版還是特規 (往哪邊怎麼特規?)
... etc 等的看法來配合考量了.



L17iP wrote:
會如此提出質疑是對未來主機有很大的愛


主機是玩遊戲用的工具, 不需要有愛沒有愛什麼的.

上面有想玩的遊戲認為值得就買, 沒有想玩的遊戲的話就不用管買不買的問題.
倒是一些設計方向可以當作參考, 或是興趣

像 PS3 有個問題是架構基本理念走得太前面
(走總計 8 核心規模的異質核心協同演算, 重程式平行演算寫作)
大方向沒錯, 但環境整備與時間不對. 但同樣的趨勢, 後來在 PC 業可以得到證明與展現
主流 CPU 核心數穩定上昇, 以及 CPU 與 GPU 協同演算方向都算確立了

至於 Wii U 嘛... 目前還看不出來有沒有什麼這樣的變化.
硬體設計與軟體要合作, 但也不要混為一談.




chiyenms wrote:
1) 繪圖晶片不是 ...(恕刪)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11/06/15/wii-u-radeon-r770/

L17iP wrote:
http://chi...(恕刪)


呃... 我看不太出來你引文然後配合發那個聯結的意思?

和開頭引的是同一個來源, 只是差是中文版的而已.
如果要強調那是中文版內容的話, 發文時註明一下是中文版的, 其他人比較會進去看
內容沒什麼不一樣就是 (除了用字沒那麼精確, 英文部份視為原稿的話)

chanhsiaohsin wrote:
若使用RV770還會...(恕刪)


RV700系列已經沒有庫存DIE了,早在數年前最後一批全給了大陸某個廠商

但該系列有一顆只要小調整就能立即上線生產的既存40nm製程設計品

RV740,在原始規格下就有960GFLOPs 與80w max功耗表現

這顆只要重新校調原始金屬層的不足跟線路再調整就能立即應用,重新修正後功耗也能再壓低一次,頻率也可以小微調,要達到1TFLOPs是很簡單的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