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y3472 wrote:
我沒本事啊!我50歲...(恕刪)
Morris Chang 路過表示⋯⋯


一鴛一 wrote:
百大還是老樣子
一言不合就pk資產
YFLSS wrote:
網路上沒法PK資產,因為所看到的只是水面上的部分
例如水面下的不動產是否有設定抵押? 還有多少待償貸款?
有多少其他型態的資產? 例如有多少張保單?當下的總解約金約當多少? 保單有無借貸? 鎖在銀行保險箱的珠寶名錶貨幣總值?
如果網路上兩造間真的想PK資產,那得真刀真槍去做資產鑑定清算
例如不動產部分,有市值一億的不動產,但貸款有七千萬,那麼該不動產淨資產就不是一億,而是只有3千萬
若是貼銀行存款,但負債部份呢? 此外,高資產者通常會在多間銀行往來,只看一個戶頭的資產也非全貌
所以真實的PK,得委任專業會計師與鑑價師做財產清單,所有資產負債全挖出來算,才能知道誰高誰低
網路上的單據只看得到資產,但看不到負債
不過這些是一般民眾PK的狀況,通常很有錢的人,藏資產都來不及了,怎會傻到去把資產攤在陽光下,引國稅局的官員來?
你看看王永慶生前在海外藏多少鉅額資產? 若非後來王文洋與其他人爭產,把鉅額海外資產抖出來,否則政府與大眾怎會知道他在海外藏了那麼一大筆錢?
所以王永慶生前一定不會跟蔡萬霖PK資產的,他們不會為了爭個名,而把資產全攤下陽光下,這只會讓稅務人員省力,讓國家開心
低調,不引注意(特別是不引稅務人員的注意),是我觀察身邊熟識的極高資產者的特質
很多人以為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就是真實的資產數字,其實不一定
前陣子經手一宗併購案,光是公司不動產重新鑑價,就得找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針對不動產進行重估
幾份鑑價報告中共有近百筆土地建物等資料,看得眼睛有點吃力
當然公司還有多少貸款,應收應付等,自然都得一併考量
無形的智財商標資產,etc.
最後重新鑑價清算的結果,資產可能遠高於之前財報上的數字
歡迎網路上大家PK,但請先去委任會計師,估價師,才能同時考量除了資產之外的負債,才能知道實際的淨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