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kashan wrote:有誰知道,年薪50...(恕刪) 寶佳爸爸搞土地賺很多兒子就是仗著爸爸錢多 但甚麼事情都沒做成 財大氣粗恭子哥若是換做一班人哪有辦法像他有這種多機會 呵呵按照他搞了這麼多次一鼻子灰 早就負債還不完可以去跳樓囉
weber2654 wrote:寶佳從投資永豐金、...(恕刪) 這幾年買金融股的哪沒甚麼人會賠到甚麼錢殖利率也都很好我都也有賺錢他砸那麼多錢 不是要賺去年的配股配息 或是 價差而是想要入駐金融業但是砸了那麼多次都沒功 嗆聲很大聲 最後都虎頭蛇尾 被擋在外面代表"作事"沒他父親厲害身家夠粗 出盡"鋒"頭 就怕台灣江湖不知道他這號人物跟他有多少錢 :)
sakashan wrote:年薪50萬,股利拿80萬,單身,以標準扣除額來算的話,會被扣多少的呢...(恕刪) 總所得 130萬(年薪50萬+股利80萬)免稅額 40.8萬 (個人免稅額8.8萬+標準扣除額12萬+薪資特別扣除額20萬)所得淨額=總所得-免稅額=89.2萬 (130萬-40.8萬)股息抵稅額 6.8萬 (80萬*8.5%)---------------------公式:應納稅額 = 綜合所得淨額 X 稅率 – 累進差額540,001 – TWD1,210,000 12% TWD37,800--------------------應繳稅額 6.924萬 ( 89.2萬 X 12% - 3.78萬)再扣除股息抵稅額 需補稅0.124萬 (6.924萬-6.8萬)主要是股息 多了35.2萬 把股息抵稅額吃光光 須補3.5%的稅 (12%-8.5%)如果股息降到44.8萬讓淨所得在54萬 (5%稅額上限)就變成可退稅 1.108萬元當薪資所得來到 94.8萬以上股息就全部都須補稅 至少3.5%以上 (所得稅率12% 超過抵稅額8.5%)
weber2654 wrote:台新金過去壹年的走...(恕刪) 彰銀案的結果我以實務來看不見得有明顯基本面影響:-台新敗訴,續當最大股東,繼續領股息,殖利率也有6/7%,何樂不為?=> 此項投資可分成本法 or 權益法, 台新金似乎無法領到彰銀的股息.(可觀看彰銀股息發放時, 台新金的EPS)或可視為每年降低投資成本. 直到投資成本降為0後, 台新金才開始享受到果實.(反映到EPS上)不過長期投資的話, 只需等果實成熟了. (詳情可去電詢問台新金)-台新勝訴,派些董事,持續領股息,但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我感覺元大金只是中短期投資,購買動能已緩。若想拿董事席次甚至掌經營權,永豐及台新機率還是大些。當然在目前金管會的「原則」下,董事席次仍屬不易。彰銀有無在財報顯現,有人介意。我是覺得單獨把台新金經營的蒸蒸日上,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台新金的真實營運數字漂亮,就會有吸引力。
weber2654 wrote:好公司加上好的殖利...(恕刪) 沒錯,就是這樣 寶佳去年爭取台新金董事失敗,公開說會長期投資......可是,我第二天就賣掉大部分台新金持股了 然後又賣出富邦金 全部轉進玉山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