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一年多資產減少近億,慘!

rickchiu worte:
那時候真的知道p2p是甚麼嗎? 反正覺得大於定存利率的就很危險吧?
其實現在也未必知道p2p是甚麼吧....反正都當成是老鼠會吧!


其實很多勸過你的人都比你了解P2P,
你還沒看出來嗎?
尤其是現在還在這棟樓的人,
基本上大概幾乎都算是有一定了解的了。


rickchiu worte:
詐騙份子真該死,趕快死一死,死後下地獄去吧!


贊成,但是光是這樣希望也無濟於事,
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提升自己的危機意識,
你不能奢望別人不要來騙你,你只能督促自己不要被別人騙。
這雖然很殘酷,但卻是現實。
騙人的人也許很多都會遭到報應逞罰,
但是被騙的人卻很少有拿回本金的例子。
就算當初騙你的人真的死後下地獄,
你也拿不回那些被騙的錢呀。
還是看開點吧,沉沒成本就別再去留戀了,
那只會影響你對未來的判斷而已。



rickchiu worte:
反正馬後炮都超容易的阿......酸民的強項......
而且還會說早就說了啊....其實是甚麼是私募,甚麼是p2p還分不清楚...
先說先贏吧!


所謂的馬後炮,是事前什麼都沒說,然後等事情發生了才來說嘴的人。
這邊還在的人大部分早在事情發生前就已經跟你分析過很多東西了,
只是你當時聽不進去而已,現在風險果然發生了,
這不叫馬後炮,這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你可以回去翻翻看,我跟你提過的風險,哪一個今天沒有發生的?
包含人民幣的匯率前幾年你應該已經有感絕了,但是可能沒有大傷到,
包含你的風險意識不足,這是你最大的問題,
包含貸款利息固定投資獲利不定的現金流問題你現在也正在面對,
這些其實很多網友在你一開始說要借錢去投資的時候就已經分析給你聽過了。



rickchiu worte:
我又不是持有人,是家父持分的....2014年初正好是房市的高峰
本來有人開價1.4億,可是親戚都太有錢,堅持不賣阿.........
現在跌到6000萬都賣不出去......反正也不打算賣了......
我以後也不會要的阿.....給其他的人繼承就好,永久流傳阿....這樣也敗不掉阿...
可以傳N代(所以不要再說,富不過三代呦,我們家不適用)......


其實除非你甚麼都不要,也就是放棄繼承,
否則你說你不要這個可能未必會如你的願。
假設令尊以後留下這個難搞的不動產跟其他好搞的資產,
可以想見的是應該很多繼承人都會抱持"我不要這個不動產,這個不動產給你們其他人分就好"的想法。
而這樣的想法,其實另一個意思就是"我只要那些好搞的資產就好,難搞的你們自己去處理"。
當人有這樣的想法時,要嘛就放棄繼承啥都不要,不然一定會有遺產分配上的爭議。
所以有時候留有遺產對後代未必會是好事。
因為談錢就傷感情。
JuliusCeasar worte:
被宮廟佔用的土地就像雞肋...食之無味(該說是根本就無法吃),棄之可惜。
數十年前被當地角頭佔去蓋廟,後來角頭過世了,廟變成無主狀態,只剩一些志工打掃上香,想訴訟還找不到對象...就算勝訴了,真要拆廟...心裡還是毛毛的...目前也只能像你說的,留著日後跟國稅局斡旋斡旋...


rickchiu worte:
實物抵繳被占用的土地?
1.遺產稅的應納稅額必須為三十萬元以上2.課徵標的物或其他易於變價或保管的實物
你那土地明顯不易於變價或保管....若地不是被繼承人的,是不可能被抵繳的
若地是被繼承人的,也只可能被按比例有限度的抵繳....反正還要看國稅局是否同意......
況且被繼承人都不會留有現金? 國家不會隨便接受沒用的地的.....
你若被占用的是精華地區的建地,當然還是打官司要回來......
我家這持分的金店面都沒啥路用了.....被占用的地若不值錢的就算了吧......


這部分其實R大說的可以參考,
因為目前就遺產稅實物抵繳的部分,
如果被繼承人留有現金部位的話,一定是先用現金抵繳,這是沒得選的。
等到現金抵繳完還是不夠,才會輪到其他實物抵繳,
而且抵繳的方式是按照比例來抵繳,
而不是說你可以選一塊沒有用的土地來整個抵繳,
什麼意思呢?假設被繼承人現金部位抵繳完之後,
還剩下三塊土地,
假設這三塊土地價值(土地公告現值)都差不多,但是其中有一塊地因為某些因素難以運用,
通常這時候繼承人們會希望用那塊難以運用的土地去抵繳剩下的遺產稅
然後其他兩塊好利用的土地就可以完整的保留下來
但是實際上的做法其實不是這樣的
是要依照這三塊地的價值所佔遺產的比例,去算出每一塊地能抵繳的稅額上限,
也就是說,很有可能最後就是每一塊地都只能抵繳三分之一的遺產稅
假設每塊地的公告現值都是500萬,遺產總額是1500萬,然後尚未繳納的遺產稅假設是30萬,
最後的結果很可能就是這三塊地每一塊地都分五十分之一的持份(價值10萬)出來抵繳。
因為每一塊地的價值都只有遺產總額的三分之一,所以每一塊地能抵繳的上限就是稅額的三分之一。
所以不動產的實物抵繳其實沒有多數人所想的那麼美好,
可以選一塊用不到的拿去抵,因為國稅局也不是笨蛋呀!
所以這部分建議可能還需要考慮清楚。
vivian93 wrote:
你還沒看出來嗎?


的確沒看出來.....



vivian93 wrote:
就算當初騙你的人真的死後下地獄,
你也拿不回那些被騙的錢呀。


我知道阿, 詛咒一下而已...


vivian93 wrote:
你可以回去翻翻看,我跟你提過的風險,哪一個今天沒有發生的?
包含人民幣的匯率前幾年你應該已經有感絕了,但是可能沒有大傷到,
包含你的風險意識不足,這是你最大的問題,
包含貸款利息固定投資獲利不定的現金流問題你現在也正在面對,


你們忘了之前常說的升息?

我從2011打算舉債投資時.....超多人說升息怎辦? 一直聽了好幾年....

那時候貸款台灣利率大概2.0X%吧......

現在都過了快8年了......印象中最少降息4次...

最近降息壓力也大,繼續降吧.......

然後你們說甚麼都很危險啊....只要投資失利,就會被當是你們預知了?

你們那時候知道我會投私募? 會投p2p?

舉債投資當然會有現金控制的問題....這是雙刃劍阿.......這不用借款也知道阿

vivian93 wrote:
當人有這樣的想法時,要嘛就放棄繼承啥都不要,不然一定會有遺產分配上的爭議。
所以有時候留有遺產對後代未必會是好事。


協議繼承了.........一堆負債,沒法放棄繼承...哈

的確,所以花光最實在...

vivian93 wrote:
可以選一塊用不到的拿去抵,因為國稅局也不是笨蛋呀!
所以這部分建議可能還需要考慮清楚。


反正他意思是能抵就抵,不然只能留著繳稅......

不過基本上是雞肋....沒啥路用的啦.......
Mirage-Ulysses wrote:
正常的P2P沒辦法立刻贖回?(或頂多就是七個工作天 就一定能入袋為安?)


有些平台有債轉制度,有的沒有.....

像我剛剛想轉一個正常營運平台的債權...



這个標10萬投了,兩年期,利率(10%+4%獎勵),就是說兩年後可以拿12.8萬.......

現在過了10個月了......想提前轉讓,手續費居然要4000....而且沒有獎勵......

平台規定在特定時段才能轉,上午是10:30....

結果10:30一到我秒轉,卻顯示額度已滿...不持有到期都不行,還有14個月要撐..慘
rickchiu worte:
你們忘了之前常說的升息?
我從2011打算舉債投資時.....超多人說升息怎辦? 一直聽了好幾年....
那時候貸款台灣利率大概2.0X%吧......
現在都過了快8年了......印象中最少降息4次...


風險的意義就是你不知道他會不會發生,
你也不知道他會在甚麼時候發生。
如果真的發生了,那就不叫風險了,那叫已知。
當初跟你講的風險,就是因為不知道會不會發生,但是你應該要考慮的事情才會跟你講。
你的貸款年限到現在應該還過不到一半吧,
那麼確定他不會在你貸款期間內發生嗎?


rickchiu worte:
你們那時候知道我會投私募? 會投p2p?


其實我之前有說了,
投資標的不是問題,
問題是出在投資者的心態跟做法。
以你輕忽風險的心態跟做法,
就算沒有私募、沒有P2P,
也很容易會有其他的事件出現造成你的損失。
因為這是投資心態的問題。


rickchiu worte:
舉債投資當然會有現金控制的問題....這是雙刃劍阿.......這不用借款也知道阿


知道是一回事,
但是知道不代表能做到。
我也知道吃太多美食對身體不好,
但是我就還是愛吃會吃呀。

你雖然知道有這個風險存在,
但是你當初卻選擇相信這個風險不會發生。
所以你現在就是在為當初的選擇負責。
rickchiu worte:
有些平台有債轉制度,有的沒有.....
像我剛剛想轉一個正常營運平台的債權...
這个標10萬投了,兩年期,利率(10%+4%獎勵),就是說兩年後可以拿12.8萬.......
現在過了10個月了......想提前轉讓,手續費居然要4000....而且沒有獎勵......
平台規定在特定時段才能轉,上午是10:30....
結果10:30一到我秒轉,卻顯示額度已滿...不持有到期都不行,還有14個月要撐..慘


怪怪的,
既然是"債權轉讓",
為什麼會有額度限制?
而且還秒滿,
感覺這根本就不是債權轉讓,
也許這只是提前贖回,
提前贖回有設額度上限算是合理,
因為要避免擠兌效應影響整體營運。
但是債權轉讓根本不應該有額度的限制,
只有能不能轉讓的限制而已,
能轉讓就是100%能轉讓,不能轉讓就是100%不能轉讓才對。
但是提前贖回跟債權轉讓差很多,
不管是字面上意義還是實際意義都差天共地,
感覺這平台也怪怪的,大概也撐不久了吧。
“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

V大不用那麼累,我看開了,
他是真的不能明白問題在哪,
只用自己的邏輯詮釋,
所以只能以受苦來抵償。

一再承受苦果,直至難以承受。
vivian93 wrote:


怪怪的,
既然是...(恕刪)

這個其實很簡單,為什麼會有這種秒滿的轉讓機制呢?原因就是平台的控制人要把自己的錢從p2p平台提出來,但不想其他人能夠在其平台中提出錢,所以才會有這種秒滿的狀況出現,有權力的人才能夠提出錢來。

平台要爆炸前,把自己的錢跟用假的人頭資料把所有p2p平台剩餘的錢合法的放到自己的口袋。
http://www.sohu.com/a/348618921_119666
太离奇!账户凭空消失,8亿资产也没了!私募大佬玩币被骗?


看來大陸騙人的事業體真的不少,連當地專家都受害。
brandonhu wrote:
看來大陸騙人的事業體真的不少,連當地專家都受害。


版上這邊還在的人大部分早在事情發生前就已經分析過很多了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