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學(舊版)(舊樓)


股市阿屎伯2908 wrote:
發給大家一筆錢,目的在增加大家的消費與投資意願,使整個經濟體系的需求增加,最終使人們的需求滿足增加,經濟成長


老問題是你根本還弄不清楚沒有沒代價的印鈔票,好幾天了,也給方向了,想明白了嗎?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七七三 wrote:
投資或公共支出乘數效應


這是兩個不同東西
會增加投資那是需求上升或預判未來需求會上升
公共支出本身複雜度相對高很多
增加公共支出是否代表政府赤字會上升?
邊際效用遞減判斷?
未來經營成本?(會不會有蚊子館)
還不少要估算的,所以公共支出上升的效用評估相對複雜很多

貨幣政策對經濟還是有幫助的,價格政策下降可以將低企業經營成本,甚至有些企業會在資金成本低廉時先收集資金以便未來投資(台塑很早期有類似作法,經濟差時趁貨幣寬鬆投資,等經濟恢復時可能廠蓋好了可以產出),數量上增加可以讓企業容易周轉、避免發生系統性風險(對想投資的企業也容易集資)

經濟學的學派很多,支持各種擴張的都有,這一般不會有高度認同哪種比較好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看來即使是01,還是沒多少人對經濟有興趣,好像對投資興趣也不大,對買明牌興趣比較大,最好當天買當天大賺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看來即使是01,還...(恕刪)


我想對經濟學有興趣或了解的人應該很多,只是不見得想在此討論或認同樓主的一些論點假設。
經濟學是很有趣的科學。而且是以人為主體的科學。更具體來說就是研究眾人行為的科學。其中人最大的行為準則就是"利己".每個人在這個行為準則下為自己創造最大利益,也帶動整個經濟社會進步。
另一個經濟學的大準則就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任何經濟手段下去(例如QE)後面都一定會有副作用。沒有完美的方法可以讓經濟一直好。經濟學家一直作的就是調整來維持動態的經濟平衡。這點台灣這幾年做的很不好。長期低利招式已老,反而造成房價和物價上揚。

最後,當今世界經濟最大問題是"貧富差距", 而且看不到各國政府有很好的政策。這會是以後嚴重的問題。不管是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國家都一樣 (徵稅效果也有限,因為政府和富人一定是好朋友)。經濟學家們應該想想這個問題。
只不過反應人性,物競天擇,競爭下的結果。
完全公平原本就不可能存在人類行為之下。
物極必反,新規則制度或許產生。但人類歷史以是最好借鏡,不管專制或民主,共產或資本,終究會還是會走向失衡崩潰的結局,差別只是時間的長短。

獨孤求敗5805 wrote:
我想對經濟學有興趣或...(恕刪)

獨孤求敗5805 wrote:
長期低利招式已老,反而造成房價和物價上揚。


台灣物價不算上漲快
房價是看地區,也不是全面性的高,且部分地區房價會高有部分原因是貨幣量(非主動政策)造成的
純以貨幣政策來說算很不錯了,起碼沒被大規模收割,穩定度也還不差
雖然我對央行政策有些地方看法不同,但我也沒把握我的邏輯成果會比較好,政策是相當高度不確定性的

獨孤求敗5805 wrote:
當今世界經濟最大問題是"貧富差距", 而且看不到各國政府有很好的政策。


這個K大的研究比較深,他才是專家,德國、瑞士、……等等部分國家其實不差,很多人都覺得大陸很差,但看人家的數據,也沒持續惡化

sdxx666123 wrote:
不管專制或民主,共產或資本


前者是政治制度,後者是經濟制度
以經濟來看,其實有相對穩定的搭配,台灣現在的經濟制度貧富差距能小才奇怪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缩小的代价不是劫富济贫,而是赶富均贫。

回忆一下去年贺岁片“KINGSMAN”吧!只是不知道是否还有以众人为己任的神秘组织了。
economic:
所得只是把錢從左手換到右手,並不會使消費需求增加
引用小弟拙作內文:
人們的支出能力主要會受到身上持有的貨幣與資產市值影響。那經濟學家又是怎麼想的呢?從大名鼎鼎的凱因斯提出凱因斯模型開始,再到赫赫有名的傅利曼提出恆常所得假說,一直到現在,包括前兩位經濟學家在內的所有經濟學家皆一致認為所得(收入)是影響消費者支出的關鍵因素。聽起來也滿有道理的,賺十萬元的人有十萬元可以花,自然支出的意願會比賺一萬元的人高,這想法有什麼問題嗎?看一個人的時候是這樣沒錯,但是經濟學研究的是整個經濟體系,當然要以整體的角度來觀察。小明向小高購買十萬元的機器,使得小高的所得增加了十萬元。這時候經濟學家就會說:「你看!小高的所得增加了十萬元!所以小高的支出能力增加了!又因為小高是經濟體系的一員,表示整個經濟體系的支出能力增加了!」等等!你們把小明放到哪裡去了?小明也是經濟體系的一員耶!你們怎麼都沒有想到他?小明向小高買了十萬元的機器後,身上同時減少了十萬元可以花用,因此在小高支出能力增加的同時,小明的支出能力卻減少了!一來一往之間,這筆交易雖然使所得增加,但卻沒有使整個經濟體系的支出能力增加。

如果亂印鈔票的後果就是惡性通貨膨脹,我知道,我前面也說了。所以我才說要看通貨膨脹率來決定是否要印鈔票
以下再次引用小弟拙作:
政府可以依據通貨膨脹率來考慮整個經濟體系的支出能力是否足夠,是否需要發行新鈔提高支出能力。若通貨膨脹率像日本失落的十年那樣,年年為負,通貨緊縮,表示整個經濟體系的生產力足夠,有許多存貨、生產線、資源被閒置,沒有被投入生產,但是人們卻因為支出能力不足而不敢消費。這時候政府就應該發行新鈔提高支出能力,增加人們的消費與投資意願。一旦人們的需求增加,廠商就會開始啟用原本閒置的生產線與資源進行生產,賣出原本屯積的存貨,使人們的需求獲得滿足,讓經濟成長。但若是通貨膨脹率像辛巴威那樣,年年居高不下,表示人們支出的意願已經很足夠,但是產出不足,政府該做的經濟政策就不會是印鈔票,而是應該想辨法增加產出。如果政府在這種狀況下印鈔票,只會造成更嚴重的物價上漲,對經濟毫無幫助。結論就是:政府在經濟政策上應該讓物價維持小幅上漲,保持經濟體系足夠的支出能力,使經濟能夠穩定成長。

然後小弟的問題,不解的疑惑,還等著大師您做開示呢!

七七三:
我認為你講的那個東西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我知道經濟學上有教那個東西
為什麼我不認為會有乘數效應,原因如同我上面講的。乘數效應就跟我上面提到的所得一樣,他只考慮到其中一方獲得收入支出力會增加,卻沒有考慮到另一方會因為同一筆交易支出力減少。當你只考慮收錢那一方的時候,當然會得到乘數效應這樣的結論,可是花錢的人呢?考慮進去之後,你是否還會得到與經濟學家相同的結論呢?

我前面在講的你完全沒有在看,我已經說了,如果生產力不足,印鈔的確會造成你所說的惡性通膨,這是事實。但是當生產力足夠但需求不足的時候,印鈔卻可以使經濟成長。
然後印鈔票完全無法刺激產出嗎?其實是可以的。印鈔同時也可以使廠商的支出能力增加,使廠商的投資意願提高,這不也間接刺激產出了嗎?

獨孤求敗5805:
貧富差距的確是經濟學上很重要的問題,經濟學上對此著墨相對較少。小弟文章對此著墨較多(但大多在書的後半,改寫版還沒寫到那裡…)
其實我覺的貧富差距主要在於資產問題。就像前面說的,人家20歲~60歲工作,年薪百萬,一輩子也不過賺個4000萬。但是只要在台北市中心隨便繼承一間房子,少說也是8000萬起跳。人家資本家一輩子都不用工作,得到的錢就比你賺一輩子的還多,我覺得這是現在貧富差距最大的問題。
主要解決方法還是要改變課稅方式,改以資源稅、資產稅、遺產稅、贈與稅等等做為主要課稅標準,才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sdxx666123:
完全公平本就不可能,只能做到相對公平
…你這麼說是正確的,但我並沒有這麼悲觀。這是哲學問題。
我這麼講,你我是不是遲早有一天會死?地球是不是遲早有一早會毀滅?是吧?但是雖然我們都有會死的一天,我們可以說我們經歷過的事情,做的事情都沒有意義嗎?
我會這麼想,人生就像一像夢,它雖然是假的,但你可以選擇不要夢(自殺)、做個好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或是自己選擇墮落,做個壞夢
回到你講的。地球遲早要毀滅,經濟體系遲早會完蛋。但是在完蛋之前,我們就不能大家一起做個好夢嗎?

llinsh:
照現在的政策走向,貧富差距只會越來越大是事實。但政府與我們應該有能力可以改變它
我的理念是
接受以下事實
1.人類文明帶來生產效率增加
2.人類人口不可能無限增加,人口縮減是好事
3.由於人口的縮減,緩和的通縮是正長的。不要為消費而消費。不要為數據而生產。

另,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
人類有文明
不只是物質上,也是思想上

台灣對於非特定政治思想教育非常的差
而特定政治的思想教育恐怕也是以利益為出發點
談不上文明
股市阿屎伯2908 wrote:
經濟學家皆一致認為所得(收入)是影響消費者支出的關鍵因素


你先弄懂我問你的那個再回來看你說的,問你很多天了,你還是答不出來不是嗎?
你把那個的會計資訊都列出來,會有比較好的概念
我個人是覺得如果你沒基礎,或基礎觀念建立不夠好,你說的東西都想太多

股市阿屎伯2908 wrote:
我才說要看通貨膨脹率來決定是否要印鈔票


你先多去觀察歷史案例再來說
更何況你對通彭概念很差,對通彭可能引發的骨牌效應有適當認識?08年的金融海嘯在某些經濟學派的看法就是Alan Greenspan多年過度寬鬆造成的,但你可以去看他任內的通彭並不高,但隱藏的通彭一次爆發出大事
還有物價的定義你有適當觀念嗎?沒的話你說的東西也太遙遠

股市阿屎伯2908 wrote:
我不認為會有乘數效應


那是你觀念有問題,因為實務上和經濟邏輯上非常高的比例是有的,你慢慢去想吧

股市阿屎伯2908 wrote:
貧富差距的確是經濟學上很重要的問題,經濟學上對此著墨相對較少


經濟學上面有說,對經濟學來說這不複雜,是個制度取捨的問題,有答案說一堆幹嘛(K大的觀念就是答案)

股市阿屎伯2908 wrote:
完全公平本就不可能,只能做到相對公平


這個說得好,現代制度的觀念大多是建立基礎的公平性

KCLin0423 wrote:
由於人口的縮減,緩和的通縮是正長的。不要為消費而消費。不要為數據而生產。


這我說過了,經濟學上並沒有所謂價格不能下降的絕對論,通縮怕的是預期心理造成的不消費和延遲消費,那是扭曲正常的經濟運作的,也容易有逆循環,但經濟是觀察人的,人都會有預期心理,所以通彭但效用(福利)不變的方式應該比較好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