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一年多資產減少近億,慘!

RentHA wrote:
龐氏騙局都這樣啊!
一定會有段期間讓你可拿到利息,1-5年不等,甚至可以更長...
且先期也都可以把本金全拿出來!
好賺啊!好賺!就會有更多投資者的資金進入,
龐氏騙局本業只是做個幌子,並不靠本身的營業利益,


其實公安有去調查,錢的確有一部分進到股市操作.....

而該平台在2017第一季度,私募排行績效是第一....

它是有拿正規私募牌照的.......

只是搞到後來應該是虧損,只好來個後金補前金,變旁氏騙局了.......

(當然也不排除這都是布局,一個三年之久的詐騙布局)

-----------------------------------
只能說前6年多太順了,太好賺了,一下失去戒心+貪心.....

10個半月就毀了.............

Adfn wrote:
樓主之前做的工作是會計,很懂「知道產銷成本概念」的。...(恕刪)

會計只懂帳面上的數字,
從基層做起的老闆,才懂得什麼叫做產銷成本。

進貨殺價的是採購,進料檢驗是品管,出貨議價的是業務,
rickchiu wrote:
收租140的房,值不...(恕刪)

我客戶平台快倒還不出💲,改以虚擬Q幣替代,你可自己衡量,風險很大
樓主投入的私募股票平台
其實還真的滿危險的
如果樓主持續把資金分散在P2P
就算暴雷個一兩家,應該也還是正報酬吧...

我本人除了自營外
還兼營某香港私募基金的CIO
因為我的極度自信的關係
今年八月我個人帳戶輸回去3200萬
而私募基金也輸到剩70%
當時其實說實在蠻危險的...
倘若我做的商品的走勢繼續持續再噴出10%,
可能我自己跟私募基金的帳戶都會慘生無法彌補的虧損...
而...
我當初因為很自信地告訴基金的老闆說我連賺八年都沒在停損的
所以我不簽賠多少停損
結果造成了很恐怖的雲霄飛車
還好直到今天1/15!我把基金回到100%以上了,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所以跟樓主說
其實私募基金真的都是操盤手或老闆的人為決定
因為我們都在拚高績效,想要募資更多的大戶資金
只要拚出績效,就有機會得到瑞士信貸的認可
到時候基金的規模可以五倍起跳...
所以一般私募基金的操作波動都會非常大...
所以...私募股票...應該風險也不小
A*Man wrote:
樓主投入的私募股票平...(恕刪)

感覺私募基金為了賺更多的錢,獲得更大的基金規模,賺更多的獎金,都拿投資人的錢在玩高風險的投資,這樣玩個幾年,就算前面連賺很多年,還是很容易一個誤判造成大風險的產生。
Adfn wrote:
感覺私募基金為了賺更多的錢,獲得更大的基金規模,賺更多的獎金,都拿投資人的錢在玩高風險的投資,這樣玩個幾年,就算前面連賺很多年,還是很容易一個誤判造成大風險的產生。

是阿...我如果績效創新高,每個月領績效獎金
賠錢?賠錢跟我沒關係,頂多領不到錢而已
不過我個人蠻有職業道德的
基金老闆說,他旗下的Traders已經踢掉五個人
結果這五個一年給的獎金150萬(有些按季有些按月算)
結果實際操作的基金共賠了1800萬
所以他虧了將近2000萬
我個人把這老闆當朋友,賺12%的時候沒跟他拿獎金
結果八月到九月從本金112%陪到剩67%
但我到現在還是把它賺回100%了
從這個教訓告訴我,以後我要按月領
A*Man wrote:
樓主投入的私募股票平...(恕刪)


我本身有幫4位親友代操,如果是自己親友的錢應該會更謹慎。

天龍國鄉民 wrote:
我本身有幫4位親友代操,如果是自己親友的錢應該會更謹慎。

我也有,但我只是給他們一個月1%固定的,算是一種幫他們理財吧
損益我自負,這樣我比較沒壓力
不然賠錢總不能跟表弟表姊姑姑二嫂說
抱歉我這個月賠了30%,所以你們也要等比例的扣吧...

rickchiu wrote:
自2017年8月分...(恕刪)

很想知道樓主的致富路程
A*Man wrote:

是阿...我如果績...(恕刪)

按月領,那你現在可能要換工作了。
我不幫人代操盤的,連我爸要拿錢給我代操都被我拒絕。幫親人代操其實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風險,因為為了不讓自己失去面子,常常會做出無法控制的風險。雖然我一直覺得我標的很多,資金太少,錯過很多賺錢的機會,但我還是覺得那些機會錯過了就錯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