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天天禮拜六 wrote:
管妹刪文終於知道為...(恕刪)
你被刪文,可能是你引用的發文裡,有使用"媒體"的錯別字,選字不正確...想不到現在01對錯別字抓的這麼嚴...下次我也要注意不要把彭董打錯字了..

================
空方使用快4萬張借劵賣出群創,但外資今天卻只小小賣超8千多張.匯豐大買,瑞信大賣

友達已沒有借劵可以賣,反而被外資用現股 賣超2萬多張,尤其是年初借劵賣空友達最積極的 國泰和大摩,今日一口氣倒出3萬多張,最兇殘,國泰竟然還有那麼多現股可以賣...

不知是誰接走外資倒出的籌碼, 岡山螺絲幫口袋深不可測,繼續吃貨. 瑞士信貸,也轉賣為買. 但買超張數不多,不知今日多方為何能夠抵擋外資的超大賣壓,守住平盤? 且 不知是誰在 $12以下用幾萬張大買單掛著嚇阻散戶賣壓.

ligasy wrote:
我知道這裡不喜歡空...依歷史經驗,只要報價一路下滑,那空方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下殺一段(恕刪)
依歷史經驗面板報價反彈時間是不會超過1年,報價也不可能超過前波高點...所以,空方早在今年2月就大舉進場借劵賣出,

結果這波歷史經驗被改寫,面板報價持續漲了快15個月,40~43吋報價還漲超過2015年的前波高點. 讓空方借劵這次被套了半年多,還無法解套.

面板報價可能會續跌,但也許不會跌到面板廠的現金成本價了. 40吋去年底漲到$140高點,2月法說時,就被友達預警40吋需求走弱,5月底才開始走跌,現在7月底報價據說是在$130...

40吋得跌到$90現金成本價附近,面板廠就會虧損,但$130是否會以$5~$10/月的跌速,在年底前跌到$90? 就等下周超哥如何看待40吋未來半年的供需.

pqaf wrote:
依歷史經驗面板報價...(恕刪)


韓媒:蘋果引進Sunic System蒸鍍機 在台研發中心建立OLED研發產線

原文網址: 韓媒:蘋果引進Sunic System蒸鍍機 在台研發中心建立OLED研發產線 http://digitimes.com.tw/tech/dt/n/shwnws.asp?CnlID=1&Cat=210&Cat1=15&id=0000507972_I35L1S9Z6T0AZU302G1US&wpidx=4#ixzz4nRSX0vjB

沒想到蘋果要自研面板!
內資對友達操作比 外資還積極,

岡山螺絲幫累積持股已經超過26萬張.持股僅次於宏碁集團和廣達,還繼續加碼,沒有要撤軍的動作.
瑞士信貸原本是買超第三名,但7/7後大量賣出9.5萬張,剛好賣光這8個月累積的9.2萬張買超張數,瑞信今日又轉為買超.

賣超友達的前三名,竟是凱基 的分點 凱基台北(南京東路) 和 國泰綜合總公司(敦化南路) 的兩大主力.這兩個分點的賣超,都不是 劵商的自營部,因為他們的賣超都沒列入證交所自營商買賣統計.


形成 高雄主力 和 台北主力 在對決. 台北主力多是以借劵方式賣出,高雄主力就不清楚是用現股還是融資的方式買進.
主力賣超 要比 主力買超 明顯來得多50幾萬張,

今年2~3月主力(大摩,凱基台北,美林,高盛,國泰)借劵賣出的這50幾萬張籌碼,部分被岡山螺絲幫吃下,其他可能被劵商各分點的中實戶,散戶和融資 收走了.

友達現在的價位$12.2(還權是$12.75) 還在 多空主力的成本均價附近.


===============
群創過去8個月也是被國泰和凱基台北賣很多. 但 主力買超 和 主力賣超的張數 竟然差不多,
我原以為都是散戶在買群創,現在看來是 港商主力也在力挺群創,難怪群創股性比較強.


空方主力(大摩,高盛,國泰,凱基台北)在5月以後借劵賣出的40萬張,部分被美林和花旗吃掉,部分被 港商主力吃掉了,部分被中實戶,散戶,融資戶吃掉.

群創現在股價$14.7,前陣子甚至在$16.x,港商的成本均價$14.x,應該有小賺,放空的國泰和凱基台北均價$14.1就賠了不少...必須竭盡所能,想方設法讓面板股跌下來,弭補虧損.

港商的資金是來自陸資,或是台灣的假外資在香港開戶 嗎?


ambitiously wrote:
韓媒:蘋果引進Sunic...(恕刪)
apple不是面板廠,不像老字號的面板廠在過去10幾年累積了成千上萬的面板專利,apple是國際大廠,應該不敢像大陸業者 靠重金挖腳,連偷帶搶的把技術和專利拿過去快樂用.

apple這種出貨大廠,若想靠自己無中生有開發面板技術,小心將來專利訴訟沒完沒了.

apple雖有錢買設備來玩玩,但得先找到有OLED技術背景的面板廠合作或專利授權,玩出來的東西才有機會交付代工量產.

有OLED手機或智慧表 面板量產經驗的只有 韓國三星,LGD 和台灣 AUO.

大陸天馬和京東方或許也具備OLED量產的經驗? 但apple龍潭研發中心,應該不會選擇和大陸業者技術合作.友達雖,有OLED技術且緊鄰apple龍潭研發中心,但AUO目前沒有大型OLED產線,除非apple願意拿錢給友達買設備架線,不然和友達合作也沒有意義.

apple在韓國和日本也有面板研發中心,過去採購的面板主要來自韓國和日本兩地,為何不直接把OLED研發重任交給韓國或日本研發中心就好?

apple手機事業很難再大幅成長,甚至守成不易,apple若真有興趣深入研究OLED和uLED技術,或是將來有考慮推出TV產品線的話,apple手上有幾千億美元現金,不如趁便宜,花個2千億小錢,直接買下台灣整家面板廠就好....


媒體過去總是用出貨量來報導,老讓一般人以為友達是全球排名第6的小型面板廠. 但如果以 出貨金額來排名,友達去年可是全球第三大,僅次於三星.

群創的產能面積雖比友達大1成以上,但ASP比友達低6%.且去年受地震影響.群創的排行是落後於友達. 今年群創在8.6代廠量產後,出貨金額可能就追上友達了.

三星顯示在OLED業務的利潤是LCD的三倍,當然要專注在技術領先的OLED產業,今年底若真能關掉L7-2那座大廠,三星的產能還會減少15%,三星明年的大尺寸LCD產值排名可能就要落台灣,台廠產值將擠身全球第二. 友達今年后里8.5代廠,再次擴產中.明年Q3開始量產,.

京東方出貨量號稱是全球第二,但產值還是落後於台廠.2019年10.5代廠量產後,可能就會逼近台廠了.

至於 華星光電 中電熊貓和夏普的產值排名,仍遠遠落後於前四大廠.

郭董自己掏腰包花幾百億買下SDP超過5成的股權,買到了名氣,買不到產值,有點心酸...郭董那幾百億還不如拿來買 友達或群創股權.
不過藉由SDP的名義,郭董就可直接在大陸投資電視面板廠,不像台廠受限於台灣法令,還要拐彎抹角偷偷跑去大陸投資結盟.

夏普SDP G10廠是郭董個人的投資,不是拿鴻海股東的錢去投資,郭董可是LCD產業,全球出資最大的個人投資者.

IHS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我們看到液晶面板市場將從2017年下半年變為過剩供應更糟糕的過剩供應將在2019年發生
下次若有記者敢問郭董,擔不擔心研調和外資看空面板的分析預測時,郭董會不會霸氣的把報紙給撕了..

==============
原文出處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副秘書長胡春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17年LCD供給量為19841萬平方米,需求量為19437萬平方米,LCD供需比為2.1%;2018年LCD供給量為20605萬平方米,需求量為20259萬平方米,LCD供需比為1.7%。但到了2019年,隨著10.5代線產能陸續開出,平均每年增加1100㎡左右,平均年增長率約為5.6%。因此,2019年供需比將大幅提升至8.3%,2020年為8.8%,2021年預計為9.3%。

胡春明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一般而言,LCD面板的供需比一般如果超過10%則可以認為供給過剩,基於此,可以判斷2019年~2021年之間供給過剩風險可能增長,尤其是結構性過剩風險可能加劇。

再來看10.5代線產能情況,根據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預計,2020年,全球43英寸面板存在1500萬片(折合10.5代線月產能9.5萬片)缺口、65英寸存在960萬片供應缺口(折合10.5代線月產能13.7萬片)、75英寸存在29萬片供應缺口(折合10.5代線月產能0.55萬片)。

因此,預計2020年全球43英寸、65英寸、75英寸的合計產能缺口為月產能為23.75萬片的10.5代線產能。到2025年,全球43英寸、65英寸、75英寸的合計產能缺口為月產能為28萬片的10.5代線產能。


=========
業者 和研調和外資的分析有明顯落差.研調認為2019年後會嚴重過剩.

郭董和 大陸業者甚至友達,認為到2020年產能缺口仍不足2座10.5代廠,故仍將大力擴產..大陸政府則是擔心,商機雖仍很大,但業者如果為了搶食眼前這塊大餅,繼續瘋狂搶進,將導致2020後供需失控,開始出手控管.
3 月 1 日,郭台銘個人為最大股東的 SDP 轉投資超視堺國際科技廣州(SIO)10.5 代面板廠,舉行了動土典禮。

郭台銘,為何還要到廣州蓋一座 10.5 代面板廠?

理由一:鴻海電視代工一直處於挨打狀態

要先回到鴻海去年完成入股夏普和入股堺工廠,原本是為了大客戶蘋果的小尺寸面板技術需求。但蘋果在今年有一個產品線的急轉彎,也就是 iPhone8 要換成 OLED 面板。這對鴻海在小尺寸面板方面的佈局是有影響的。

「因此在大尺寸面板,拚電視代工訂單就成為鴻海比較重要的 priority(優先),」集邦科技顯示器資深研究協理邱宇彬分析,像夏普電視品牌對鴻海來說,就是很重要的面板出海口,「夏普電視品牌有它的價值。」

他需要這座面板廠,而且有時間上的壓力。
鴻海有強化電視代工的壓力。以去年來說,鴻海全年總量大概 800、900 萬的規模,且偏偏這些單多是 Sony 的組裝單,ODM 的訂單很少,利潤比較不好。

但幾個主要競爭者,譬如全球第三大的電視品牌中國 TCL,去年做到將近兩千萬的規模(註:品牌加 ODM)是鴻海的兩倍多。另外一個競爭對手冠捷,去年也做了 1,700 至 1,800 萬台,也是鴻海的近兩倍。

不只如此,就連面板廠京東方也開始自己組裝電視,去年竟有 600 至 700 萬台的量,「今年號稱要破千萬,鴻海再不強化, 就被追過去了,」邱宇彬分析,可以透過夏普的品牌來衝刺。

但郭台銘手上的面板武器,需要再升級。

「他需要這座面板廠,而且有時間上的壓力,」一面台灣面板業資深經理人透露。

這名資深面板經理人分析,郭台銘在大阪的堺工廠雖然 2010 年量產後,成為世界唯一一座十代線,「但連同蓋的時間,至今也 8、9 年了,面對未來液晶技術和經濟切割都不一定符合客戶需要,競爭力弱了些,郭台銘是需要這座廠的。」

他進一步分析,廣州市政府是歡迎這個案子的,在土地取得和建廠上會給予優惠,「鴻海最大的成本其實只是買設備。」

理由二:比中國業者晚跨入 10.5 代

但時間是郭台銘最大的壓力。10.5 代線可提供 65 吋和 75 吋最好的經濟切割效率。但中國面板業者早就紛紛搶進,鴻海算是後進市場。

譬如京東方在 2016 年就宣布於合肥興建 10.5 代線工廠,且京東方 10.5 代線規劃產能也能達每個月 9 萬片的水準,和鴻海廣州廠產能一樣,但京東方目前預計在 2018 年第 2 季就會量產,比鴻海廣州面板廠還早投入市場。

不只京東方,還有 TCL 撐腰的華星光電,目前 10.5 代線也是規劃在 2019 年量產。

理由三:萬一中國啟動進口關稅保護主義

這也代表中國隨著國內產能愈來愈多,中國難保不會對面板開啟保護主義。

「當中國國內產能足以應負國內需求和外銷需求,如何幫中國國內面板廠抬轎?那就是拉高面板進口關稅,」邱宇彬觀察,如此一來鴻海在中國設廠就有時間壓力,因為一旦拉高關稅,就算鴻海有群創和夏普,都會被進口關稅卡到。

「鴻海一定要做到面板在中國生產,做到面板中國在地化,否則關稅多課各 2 至 3% 就慘了,做電視是微利的,」他說。

鴻海這條增城的 10.5 代線今年正式動工後,將在 2019 年完工,預計將在當地創造 1.5 萬名面板產業相關技術人員的就業機會,創造 920 億人民幣的年產值。

郭台銘玩真的,也代表 8K 面板戰火在中國只會打得更洶湧了!

(本文由 天下雜誌



鴻海和夏普打算在美國砸逾100億美元設立工廠,他們預料最快本月將與威斯康辛州達成協議,在該州設立LCD面板廠,最快2020年開始生產大型先進10.5代顯示器。另外,鴻海和夏普也考慮在美國中西部其他地區設立另一座工廠,這座工廠將生產尺寸較小、用於汽車和飛機的顯示器。
..
研究業者IHS Markit指出,今年北美電視出貨量預估將逼近4300萬部。在美國賣出的電視大多從國外進口,夏普認為在美國生產電視能縮短前置時間,進而讓該公司靈活回應美國市場需求,並讓夏普產品與進口產品區隔。(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看來郭董在 北美 空間 還很大

vul34622 wrote:全球第三大的電視品牌中國 TCL,去年做到將近兩千萬的規模(註:品牌加 ODM)是鴻海的兩倍多。另外一個競爭對手冠捷,去年也做了 1,700 至 1,800 萬台,也是鴻海的近兩倍。

不只如此,就連面板廠京東方也開始自己組裝電視,去年竟有 600 至 700 萬台的量


我只確定一件事
以後大家會有便宜的大尺寸電視可以看
1.MoneyDJ新聞 2017-06-27 08:41:10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日經新聞26日報導,鴻海(2317)轉投資的夏普(Sharp)將和日本影像機器廠商ASTRODESIGN合作,藉由將夏普擁有優勢的液晶、相機用感測器技術和ASTRODESIGN所擁有的數位信號處理技術相結合,共同研發可支援8K的影像系統,包含攝影或製作影像所必需的相機、影像處理裝置、顯示器等產品。

2.比三星量子點技術更強!日本研發最完美 8K LED 技術!

現今踏入 4K 年代,可能不是每人家中的裝置已經支援到 4K 的播放器材,但是 8K 也即將來臨了。近日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NIMS)與 Sharp 宣佈,成功聯手研發出以 LED 技術達到 8K 解像度的「完美技術」。這個新技術透過調整綠色熒光體的著色效率,從而有效改善了屏幕對紅色、綠色以及藍色「三原色」的還原度,並且達到 8K 色域的要求,色彩還原力比同級的 LCD 技術更佳。

消息指出,NIMS 與 Sharp 所研發出新物料「γAlon綠色熒光物料」,可以透過綠色進行著色,令螢幕色彩可以可以覆蓋90%的BT.2020標準色域。研究人員表示,目前較常用的提升螢幕色域的方式是使用鎘量子點技術,不過十分不環保。他們全新的技術,只需要更換背光源中的白色LED部件就可以實現色域提升,成本更低,而且更安全。




各家競逐 眼球革命 觀眾有福
TCL多媒體公佈2017年首季度業績

母公司擁有者應佔溢利同比增長10.2%

海外市場經營業績持續改善 LCD電視機銷售量同比提升38.0%

該集團截至二零一七年三月三十一日止首季度業績回顧

該集團液晶顯示(「LCD」)電視機銷售量470萬台,同比增長11.9%,中國市場LCD電視機銷售量同比下跌7.7%至222萬台;海外市場LCD電視機銷售量同比增加38.0%至249萬台。



===
上述新聞TCL Q1=470萬台電視
下圖為witsview估計TCLQ1=280萬台


2個數據差很大.其中一個數據可能錯誤




====
2017年7月8日 港股直擊 中國財經
TCL多媒體上半年LCD電視銷量升12.2%
TCL多媒體(01070)宣布,今年上半年LCD電視機銷售量按年增長12.2%至960.33萬台,其中智能電視機及4K電視機銷售量分別為611.96萬台及222.69萬台,按年分別增長49.8%及45.6%。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3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