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我看了一下 友達從2010~2017年的現金流量(2017/Q4 資料還沒出來,我自行約略預估)
2409 友達 歷年現金流量詳細資料 (合併)

友達近8年

1. 累計稅後淨利 -380億. 之前的反托拉斯可能賠了3百多億吧,不然2017年可能有機會打平虧損了.

2. 累計創造的營業活動現金流入 4360億,平均每年 545億

3. 累計投資活動現金流出 3417 億,平均每年 427億,

每年花400多億去投資,可以創造500多億的現金流入.

4. 累計 融資活動(借錢/還錢/發給股東股利)現金流出 647 億,平均每年 81 億,

雖然還款很多,但近年也借了不少錢去再投資

5. 累計 淨現金流入 219億, 平均每年 27億, 2009年底手上現金 854億,2017年推估現金有 1066億.

平均每年手上現金約 852億.看來友達習慣手上握有大量現金,那明年就算沒有重大新投資,也是要保留大量現金,明年的配息不知會拿出多少??


=======================================
對照組...
群創近8年 (我把路竹LTPS 314億投資算入)

1. 累計稅後淨利 -302億. 之前的反托拉斯可能賠了2百多億吧(光是歐盟就賠了2.88億歐元)

2. 累計創造的營業活動現金流入 5267億,平均每年 658億 ,群創和奇美合併後,產能規模比友達大3成,生意比較大,現金流大.

3. 累計投資活動現金流出 2629 億,平均每年 329億, 群創近年投資放緩,資本支出較少些.

奇美時代投資手筆大,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近年每年只花300多億去投資,卻可以創造600多億的現金流入.

4. 累計 融資活動(借錢/還錢/發給股東股利)現金流出 2565 億,平均每年 321 億,

早年奇美時代的長期借款,陸續到期,每年要還給銀行團好幾百億現金,群創必須得省吃儉用,籌錢還款,分紅配息不能太大方,雖然有借新還借,但總計群創這幾年還款錢給銀行團約 25xx億的現金,現在無債一身輕(不過天上意外又掉下來一座新廠,又得背一點債)

5. 累計 淨現金流入 44億, 平均每年 5億, 2009年底手上現金 365億,2017年推估現金有 408億.

平均每年手上現金約 500億.看來群創明年就算沒有重大新投資,也沒有重大借款到期,也是要保留部分現金,明年的配息分紅不知會拿出來多少?

翁慶鴻 wrote:
面版的應用層面大家都...(恕刪)


前天,我在X坤看到日系P家55"4K2K聯網液晶電視

結果今天在X潤發看到同一台電視,但售價硬是直降快3千

現在液晶電視沒有最低價,只有更低價啊!慘~

看來液晶電視的平均尺寸,2018年應該會直接從42"跳到50",加速躍升!

喜的是,面對大陸開出的龐大產能,不至於會嚴重供過於求,甚至還有機會供不應求。
--->所以,產能應該都賣得出去!

憂的是,價錢應該是回不去了!
---->所以,大概賺不了錢。應該都只是做功德去了!
kernlliang wrote:


前天,我在X坤看...(恕刪)

所以友達有發展新技術,其實我認爲任何的科技產品都是越來越低價,剩下的就是拼技術、成本,只要友達成本(包含良率)比陸廠低,加上技術不輸人,我想維持基本的賺錢應該不成問題,像前幾年的中鋼跟台泥一樣。
面板零組件的成本應該也會越來越低吧!

kernlliang wrote:
現在液晶電視沒有最低價,只有更低價啊!慘~

看來液晶電視的平均尺寸,2018年應該會直接從42"跳到50",加速躍升!

喜的是,面對大陸開出的龐大產能,不至於會嚴重供過於求,甚至還有機會供不應求。
--->所以,產能應該都賣得出去!

憂的是,價錢應該是回不去了!
---->所以,大概賺不了錢。應該都只是做功德去了!


看看DRAM的盤子價
體積小,運送成本更低
中國老大們,你們壓錯寶了嗎?

kernlliang wrote:
看來液晶電視的平均尺寸,2018年應該會直接從42"跳到50",加速躍升!


如果是這樣,那會缺貨缺到爆,雙虎股價直奔100

每增長一吋大約可以吃掉一座G8.5的產能耶,成長8吋,媽呀不得了了,要趕快去壓身家了
55吋4K 面板報價是$180(約台幣$5400) P牌那台低階55吋 IPS面板賣到$2.5萬, 毛利率應該很高,廠商促銷活動想一口氣降價$3000,$5000,不是難事.

大陸天貓購物的 55吋 4K 人民幣$1999,不到台幣1萬塊,比較能反應目前面板市場的報價行情.

根據群智諮詢(Sigmaintell)年終數據顯示, 2017年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的平均尺寸為43.7",增長1英寸;2018年,65"面板需求的增長成為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帶動平均尺寸將達到45.4" ,大幅增長1.7英寸。而到2022年,預計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的平均尺寸將超過50"。

各家研調的電視平均尺寸的統計有落差,群智認為2017年只增加 1吋,我對這個數字有疑問.

新興國家原本買 23.6吋,開始升級買32吋,

中國和北美市場,直接跳級到 55吋,成為主流.原本主流的 40吋,43吋,49吋,50吋的需求沒有預期中大,報價走軟.
且2017年 65吋出貨一口氣暴增7成.

2017年市場上,32吋熱賣 和 55吋非常熱賣,全球平均尺寸不太可能只小增1吋. 懷疑大陸研調可能拿 全球面板產能面積來除以全球出貨量,來計 算出平均尺寸的嗎?

三星2016年底關掉一座7代大廠後,BOE把電視產能拉去生產手機和PC面板, 2017年全年新增的產能面積只有2.5%, 研調若只是單純採用新產能增產來計算 42.7 x 2.5% = 1 吋. 忘了去考量,出貨量和存貨面積的改變..

很多面板廠,有把2016年的存貨拉出賣,才能滿足市場5%的需求面積成長,且 LGD,SDC,BOE 紛紛改切更大面板,出貨量下降.
我認為 2017年 全球電視平均尺寸可能是成長1.8~2.2吋左右.

pqaf wrote:
2017年市場上,32吋熱賣 和 55吋非常熱賣,全球平均尺寸不太可能只小增1吋. 懷疑大陸研調可能拿 全球面板產能面積來除以全球出貨量,來計 算出平均尺寸的嗎?


P大你自己不就說出答案了,2017年32"TV面板出貨佔總市場比例比2016還多啊
2017年LCD TV平均出貨尺寸增加約在1"-1.2",之後會有更多的市調單位發佈數據,群智腳步算快的


pqaf wrote:
我認為 2017年 全球電視平均尺寸可能是成長1.8吋~2.2吋.


成長1.8"-2.2"的話,TV面板價格是不會跌成這樣的,早就搶貨搶到翻了
群智研調認為 平均尺寸只從2016年的 42.7吋,只成長2.5%到43.7吋.

但 TrendForce 光電研究(WitsView)11月初研究報告顯示,2017 年第三季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為 5499 萬台,季增 16%,年減 4.0%。因此 WitsView 將 2017 年電視品牌的出貨預估下修至 2.1 億台,年減 4.2%。

出貨面積開根號/出貨量=平均尺寸 ,2017年的出貨面積成長約5%, 出貨量減少4.2%, 分子變大,分母變小...

105%開根號/95.8%= 102.5 /95.8 = 107%. 42.7吋成長7%可是要3吋. 當然是不會這麼多,但也不會是大陸研調所算那麼少.
不懂p大為什麼要用面積開根號去算尺寸

電視不是正方形的,是16:9,兩者對角線長度差很多
面積的單位是 平方公分(或公尺)

對角線的單位 公分(或公尺).

雖然不是正方形,但只要是同形狀同比例的, 不同尺寸的電視 邊長(或對角線)和 面積之間,就有平方開根號的轉換關係.

例如, 電視 40吋變42吋,對角線增長了5%,

如果40吋的面積是 Y平方公尺,

那 42吋的面積就是 Y x 1.05 x1.05 = 1.1倍 Y 平方公尺.

所以,把面積反推回去對角線,當然是開根號.

驗證我的說法
網路上查到 40吋面積的長x寬是 88.6 x 49.8 = 4412平方公分

42吋面積的長x寬是 93 x 52.3 = 4863平方公分

4863 / 4412 =1.1 倍

===============

換句話說,不要小看一年市場平均尺寸只小增2吋(4.7%)的影響性,對 面積 和 產能需求 而言,存在平方的 乘法放大效應, 面板廠得提供 1.047 x 1.047 = 110% ,得蓋新廠增加10%的產能.

想要2吋 或 10%的新產能 可不簡單,付出的代價是要再投資 1.5座G10.5廠,3500億的投資,才能滿足市場需求.

消費者的眼睛被寵壞了,面板生產成本和價格一直降,同樣的價格,卻可以越買越大台,只要全球消費平均尺寸每年有2吋的成長,目前規劃每年新增1座 G10.5產能是不夠用的,所以,郭董,BOE,CSOT,甚至連惠科...都打算蓋2座G10.5.

郭董的數學還不錯,知道 平方的 乘法擴增效果,背後代表很大的面積需求 待搶食. 為了籌錢,賣地賣廠賣股票,能賣的都拉出來賣,就是一心一意要擴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3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