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中長期操作方向分析~~~(對於外資中長期操作方向想分享的)~~請進

好文章 受益良多!!!!
AKIRA2010 wrote:
3Q...(恕刪)
用台積漲30%=台指不過9700
其它權值股不如台積=舉不出來

這比喻還蠻神奇的。

Acer_kewei wrote:
我把加權指數大盤比...(恕刪)



太強了,很理性的分析~

我不像前輩們知之甚詳,我先將指數單純化,就純粹以比例來看,
加權指數從5/16起漲8067.6到9/26收盤9194.52,漲了約13.96%,
台積電從5/16起算到9/26從143漲到183漲了約27.97%,
若以這個比例關係看,大盤漲1%,台積電要漲2%左右,

以10000點估算,10000/9194.52,大約漲8.76%,
台積電要漲17.52%,大慨是215左右...
這還是其他公司股價也一樣有這樣的表現才有,如果其他公司股票不爭氣,可能還要漲過215才有辦法,

當然台指漲跌不能只看台積電,但畢竟他佔了17.61%,第2~5名加起來都沒他比重重,
操控起來較容易,

我知道這樣看指數太攏統了,少了太多因子做分析,小弟只是隨興說說寫寫,前輩們還請一笑置之,別鞭我丫~


rookiesu=>其實我的重點在於,有人覺得大漲會漲到9500,9750,甚至10000點,我只是把指數用股票還原,當股票到達某個價位時,如果單純的你是買股票,你會買嗎?換做是我我是不會去買那種種位的股票。為什麼我不像你一樣用比例來算,其實用比例來算的話就失去了我的重點了,我的重點在於,股票要漲,公司一定要強,要有基本面,那我列出了加權加數比重前100檔,最有基本面的台積電和大立光,外資也許還敢買,那剩下的呢?沒有基本面,股價漲高高了,外資還敢等比例的買?我觀察似乎是沒有,似乎都只敢買台積電,大立光,以這種情形再下去,加權指數要漲到9700,都靠台積電的話就要238元,這才是我的重點。


我問我自已,這前100檔,佔大盤比重超過50%以上的的股票群,我敢不敢買或會不會買,我的答案是不會,所以當有超過一半比重的股票我自已都不會去買了,當然理應我不就不該作多台股,佔大盤比重愈超過50%以上你不敢買,70%你不會買,80%你不會買,那如果你的基本面功力不差的話,那大盤怎麼會再漲多高。


我說其實很簡單,這100檔權重股各位有興趣挑大盤比重率大於50%以上的股票自已分析一下基本面,如果你超過比例50%以上你不會買,你就不該作多大盤指數,因為這樣你才不會陷入單純的只看指數跳動,只憑感覺,只用三角尺劃劃線的猜,你做愈多功課,分析愈多檔股票,你對大盤指數會愈有感覺。

我想外資也是在做一樣的事,不要以為外資想拉到幾點就幾點,他們可是買各股票後指數才會漲,試問如果你是外資你會為了拉指數,買進一些你自已都不敢買或不想買的股票嗎?如果他會,他就不配當基金經理人或專業操盤手。
有沒有人要提供0050外資的持有張數?
pigstand=>你不是號稱買了0050長期投資,不在乎大盤如何,專心在投資自已的專業上,使得自已月薪已有13萬不不含分紅,獎金?

我怎麼覺得好像還蠻常見到你發言的,感覺不出來是長期投資而不擔心大盤是否在高點。

外資挸在持有138,544張,在105/05/13時持有47,706張~~~

我是沒有持有0050然後配息,去年配2元?今年配0.85元?去年的0050均價應該是66,如果配2元,那現金殖利率是2/66 =3%?

好像輸大盤殖利率4.x%,不知道我有沒有算錯~~~

年度 現金股利 股票股利 合計 員工
配股率(%)
盈餘發放 公積發放 小計 盈餘配股 公積配股 小計
2016 0.85 0 0.85 0.85
2015 2 0 2 2
2014 -- -- 1.55 1.55
2013 -- -- 1.35 1.35
2012 -- -- 1.85 1.85
2011 -- -- 1.95 1.95
2010 -- -- 2.2 2.2
2009 -- -- 1 1
2008 -- -- 2 2
2007 -- -- 2.5 2.5
2006 -- -- 4 4
2005 -- -- 1.85 1.85


其實我問你一個問題好了,假設如果你手上沒有任何股票,也沒有任何獲利,現在有現金一仟萬元,你願意在目前的指數買多少比例?願意花多少錢買0050?

如果你的答案是超過500萬,你願意在現在的指數位置買500萬以上,代表你看多,如果你願意全買,代表你強多,如果你一毛都不願意買,代表你也覺得現在指數相對高了,你不買了。
Acer_kewei wrote:
pigstand=&...(恕刪)

先回答你的幾個問題:
1. 台灣五十從今年開始,改成每半年配息一次。計算報酬率的時候,必須同時計算資本利得以及配息收入。
2. 如果我手上只有現金1000萬的時候,依然會按照八年前開始進行被動投資策略一樣,花兩年建立起70%的ETF部位,每一季增加ETF佔總資產8.75%比例。這樣的用意是希望建立部位的時候,能夠平均掉買進成本。兩年之後再開始用配置再平衡方式,調整回70%。
被動投資的充分條件就是不去選股,也不擇時,不去預測市場的未來走向,不知道你是否理解了?
pigstand=>你之前去記錄的文章中,老前輩有交待,這10年內賺錢的,只是金融風暴一波長多頭的產物,你沒有抱著你的0050經歷過一兩次到3000~4000,你是沒有辨法成為二十年、三十年的大贏家的。也許你這8年用你說的策略是work的,但如果明年跌到3000點,你的心情能接受這8年來賺的全歸零,或是9000->8000->7000->6000->5000連續四個月這樣跌,也許你現在說你可以接受。不過等台股發生一次大空頭後,指數到4000點時我會再問你一次的。

以目前的情境很多人都說自已行,感覺就像我說的,3000~4000點時有人說,如果漲到8000,9000一定空到死,結果現在也沒有看這些人空到死,有人說現在9xxxx,如果跌到4000~5000一定押身家,我想到了那時很多人也不敢買。現在自已的長期投資還賺6x%,說不擔心,如果9xxx跌到4xxx,這6x%就全部不見了,那一兩年,你八年的投資心血就歸零了。也許你會說放著四~八年又會回來,不過我還蠻想知道那時你的心態及你那時會說的話,是不是像現在說的這麼有信心。
Acer_kewei wrote:
pigstand=&...(恕刪)

我的信心來自於當那天來臨時,有一半以上的投資人比我還慘,那就夠了。又因為我每一年起始時,只壓70%,所以忍受空頭的能力又比100%持有大盤的人好。其實對於被動投資人來說,事前準備一個能夠參與大盤上漲,又能夠度過大盤下跌的投資組合才是值得關注的,因為我們知道投資有風險,而風險可不是靠預測未來走勢就能消弭掉。
pigstand=>不擇時,也不選股,嗯~~花兩年建立持股,好像哪裡有一點問題~~~


如果有人學你這樣建立持股,過去兩年建立基本持股,所以他得到的均價應該是約三年線附近的88xx,若以長期投資而言至少看十年線,現在的十年線卻是8000左右,以長期平均來說,建立完後,至少得賠3年的股息,,如果沒熱錢,均價在7000點上下也不是難事,所以88xx怖完,到7000,約有1800點的落差,那至少損失8以前的股息,你之後才會開始賺錢。


所以我說你的策略,在你那時空背景所以沒有問題,2008~2009,也許你怖的成本就是6000~7000,以10年線,你還是遠低於,所以你才賺得到你所謂的差價加股息,如果你這兩年怖在88xx,我覺得股息可能賺得到,但是差價要賺到可能會比較難一點。


還有,你不是外資,投信,自營商,不要有那種觀念,別人賠了60%,你只賠了30%,就比別人厲害或是就賺了,我們單純是投資者,我們要的就是"賺錢",賠了就是賠了,應該不需要別人賠多少,我"只"賠多少,對我而言,我只在乎我今年能賺多少,我明年多賺多少,我如何去達成,用什麼工具,做哪個方向能讓我達到今年賺多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