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進入空頭市場(10/18)


馬提 wrote:
除了交易,我還有房地...(恕刪)


馬大在市場這麼久也會擔心失敗。

失敗不外乎下重注 馬大還會在某些時機下重注嗎?

爬山的阿光 wrote:
這樣類比是錯的

當時的公務人員的收入算是低的

所以才有,窮酸的公務人員or死薪水的說法

也才會在那時政府會推出18%優惠定存的辦法

反觀現在呢?


所以,現今的房價算是高的了


以前公務員收入算低,但也只是低一點點而已
而且也不是沒人要做
考試進去一樣不容易或者要靠關係

差別是賺錢的機會吧
房價以前也沒有低過
我阿公是因為做生意收入比一般人好
也才有錢買房
但重點是在觀念
他當時就知道要在西門町買店面
顯然他知道大富翁遊戲要怎麼玩



coadna6666 wrote:
正確的認知,當時大盤從幾百點直到衝到10000點那時,民間景氣好的要命,收入麥可麥可,當時公務員苦哈哈,很多人公部門不幹了,跳到私部門幹技師,收入頓時增加很多。
後來,縣市政府幹建管的,收入豐富(還是比私部門少),因為建設公司快一點拿到建使照,就早一點賺錢,花點小錢,可賺大錢。後來呢,老建管就被整肅了。
講故事,要合情合理合事實,不然會有漏洞。


以前有個無殼蝸牛運動
號召民眾睡在忠孝東路上
這是何時的事?
正是民國70幾年股市要衝到萬點時
景氣很好,收入很多
怎麼民眾出來抗議房價太貴買不起?

無殼蝸牛運動發起人李幸長本來帶頭抗議房價太高
這個運動讓他散盡家財
後來他創了四海遊龍
創業賺錢後買了房子
他終於了解積極的行動勝過消極的抗議







peavy112397 wrote:
馬大在市場這麼久也會擔心失敗。

失敗不外乎下重注 馬大還會在某些時機下重注嗎?


心裡的底層應該還是會擔心失敗
不過就像維京的老闆布蘭森常說的
勇敢向前的人可能活不長,小心翼翼的人卻虛枉此生
我覺得人生還是要去冒險
寧可失敗,但不能平凡的過一生

機會很好時我還是會適度的壓重注
大行情時只有小部位
這種感覺其實也蠻差的




馬提 wrote:
以前公務員收入算低,但也只是低一點點而已
而且也不是沒人要做
考試進去一樣不容易或者要靠關係


不對

當時的公務人員薪資低很多

每年的調薪,私人公司一調就是十幾扒,公務人員每年最多只能2~3扒

每年的年終獎金,私人公司一發就是十幾二十幾個月,公務人員每年最多只能二個月。


所以當時才會有死薪水、窮酸公務員之說


總之,您以公務員的收入來評斷房市

是有問題的

至於其它的算是後話了



平安、健康最重要

爬山的阿光 wrote:
不對當時的公務人員薪...(恕刪)


那你要看是哪幾年

所以優惠利率給早期清苦的公務員還ok,後期公務員薪資追上民間時,
繼續有18%就真的是自肥了

離題了,馬大還是一樣覺得大盤七月表態嗎?
布雷爾 wrote:
那你要看是哪幾年


當然是指西元2000年前的事了

馬大說是民國50幾年,那時基層的公務人員薪水更是少的可憐。


記憶猶新的是民國75~6年之後的幾年,一般的私人單位光是"年終獎金"就可以尬過公務人員的年薪了


那些年大學畢業的人,只有"乖乖牌"才會打算去考公職。

布雷爾 wrote:
所以優惠利率給早期清苦的公務員還ok,後期公務員薪資追上民間時,
繼續有18%就真的是自肥了


是的。所以18%有兩種

這篇
↑↑↑↑講的算公允的了

給你參考一下


另外

你自已都說了--->
布雷爾 wrote:
,後期公務員薪資追上民間時,


所以,樓主以公務人員的收入來推論房價不貴,實在與事實差異太大。

不過說真的,房價,從來沒便宜過,這到是真的!



平安、健康最重要
布雷爾 wrote:




那你要看是哪幾年

所以優惠利率給早期清苦的公務員還ok,後期公務員薪資追上民間時,
繼續有18%就真的是自肥了

離題了,馬大還是一樣覺得大盤七月表態嗎?...(恕刪)



怎還以為那些公務員都有18%?
早在84年後已不計算18%年資
只有84年前的年資才算入
不Google一下?
而且並不是公部門薪資追上私部門薪資,
而是以前景氣好時,私部門發給一堆大額獎金、津貼,現在都少很多,薪資又停滯不前。
馬提 wrote:
以前公務員收入算低,...
正是民國70幾年股市要衝到萬點時
景氣很好,收入很多
怎麼民眾出來抗議房價太貴買不起?

(恕刪)


這不否認,當時股漲樓漲,後來日本泡沫破滅後,台灣樓市沉淪一段非常久時間!
沒從股市樓市獲利的人,當然憑薪水去買,會覺得非常貴
馬提 wrote:


除了交易,我還有房地產的收入
後者

有土斯有財這句話只證明了
那個年代就有炒地皮的或是一群坐擁權勢的狐群狗檔

經歷這樣多改朝換代 土地重分配
誰家的土地是幾千年留下來的
也許中國緊密的家庭結構也是支撐這觀點的主因,
但不可否認也是社會矛盾加劇 跟動盪的原因之一

當明清開使跟外國互通有無後
中國的所謂的強富早被看破手腳

爬山的阿光 wrote:
不對

當時的公務人員薪資低很多

每年的調薪,私人公司一調就是十幾扒,公務人員每年最多只能2~3扒

每年的年終獎金,私人公司一發就是十幾二十幾個月,公務人員每年最多只能二個月。


所以當時才會有死薪水、窮酸公務員之說


總之,您以公務員的收入來評斷房市

是有問題的

至於其它的算是後話了

2,3趴是萬點崩盤後最近10幾年的事

我媽從女師畢業時的薪水就是6,700元
後來一路快速調整,很快調到3000元
這時學校很多老師已經買了很多棟房子
怎麼買的?
當時有補習風氣
一個學生一個月收500,一班至少2,30個學生補習,一個月就多1,2萬
你不補習,家長還會求你要開補習班
從700跳到上萬,調整的很快
並不是一年只有2,3趴,一年20%是常有的事
可以看這個表





要講額外收入或獎金,各行各業都有
因為那是成長的年代
用公務員薪水當標準有何不可
公務員和民間薪水的調整不會差太多
那也可以大致反應概況

我到現在都很佩服這些老師們怎麼選房的
當時學校老師邀我媽買剛起步的國父紀念館旁,還有天母
實在是很有遠見
另外我媽小時候本來是住萬華
後來房子被規劃為道路
拿到補償金,20幾萬
外公把這錢再添一些,就去買大安區
大安區怎麼買的?
他有天去釣魚,經過那邊,看到地主自己蓋
當場就付錢買了
這些成功的決定對他們來說也沒經過什麼複雜的思考
大概就是直覺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