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提 wrote:
除了交易,我還有房地...(恕刪)
馬大在市場這麼久也會擔心失敗。
失敗不外乎下重注 馬大還會在某些時機下重注嗎?
爬山的阿光 wrote:
這樣類比是錯的
當時的公務人員的收入算是低的
所以才有,窮酸的公務人員or死薪水的說法
也才會在那時政府會推出18%優惠定存的辦法
反觀現在呢?
所以,現今的房價算是高的了
coadna6666 wrote:
正確的認知,當時大盤從幾百點直到衝到10000點那時,民間景氣好的要命,收入麥可麥可,當時公務員苦哈哈,很多人公部門不幹了,跳到私部門幹技師,收入頓時增加很多。
後來,縣市政府幹建管的,收入豐富(還是比私部門少),因為建設公司快一點拿到建使照,就早一點賺錢,花點小錢,可賺大錢。後來呢,老建管就被整肅了。
講故事,要合情合理合事實,不然會有漏洞。
布雷爾 wrote:
那你要看是哪幾年
布雷爾 wrote:
所以優惠利率給早期清苦的公務員還ok,後期公務員薪資追上民間時,
繼續有18%就真的是自肥了
布雷爾 wrote:
,後期公務員薪資追上民間時,

爬山的阿光 wrote:
不對
當時的公務人員薪資低很多
每年的調薪,私人公司一調就是十幾扒,公務人員每年最多只能2~3扒
每年的年終獎金,私人公司一發就是十幾二十幾個月,公務人員每年最多只能二個月。
所以當時才會有死薪水、窮酸公務員之說
總之,您以公務員的收入來評斷房市
是有問題的
至於其它的算是後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