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li wrote:
今晚也看了57台群...(恕刪)
我第一篇有放,我再放一次好了
http://www.moneydj.com/KMDJ/wiki/wikiViewer.aspx?keyid=d8f66836-9422-4723-94cf-a32607b4a2a3
2.銷售狀況
2014年區域銷售比重為亞洲佔58%、美洲佔24%、歐洲佔17%、澳洲佔1%。
2012年公司生產之快閃記憶卡控制IC全球市佔率達25%、USB控制IC達45%。
公司Flsh控制IC之銷售對象包括Toshiba 、Microsoft、 M-System、Numonyx等,而矽碟機成客戶包括美國PNY 、法國Dan-Elec、英國JustRam及日本客戶等,固態硬碟模組客戶為NB廠大眾控、宏碁、華碩等,USB控制IC客戶為Dell、Hewlett-Packard、宏碁、Microlan、三星電子,eMMC控制晶片客戶包括Micron、SK Hynix、Toshiba、Kingston、聯發科等,記憶卡IC客戶則包括JustRam、Kingston。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wiki/wikiViewer.aspx?keyid=d8f66836-9422-4723-94cf-a32607b4a2a3#ixzz4NE6wtPqx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下列是群聯的網站
http://www.phison.com/Traditional/Main.asp
Memory Card
SD Card
CF Card
SSD Module
SATA
PATA
USB
SSD Drive
SATA
PATA
SSD Mobile Embedded
SATA
工業用 SD
工業用 CF Card
工業用 Half-Slim
工業用 SFM
工業用 AFM
工業用 UFM
工業用 2.5吋固態硬碟
工業用 2.5吋固態硬碟
uSSD
工業用 microSD
工業用 CFast Card
工業用 mSATA
工業用 M.2 2280
工業用 1.8吋固態硬碟
工業用 1.8吋固態硬碟
工業用 mSATA mini
工業用 M.2 2260
ibmb7613 wrote:
看完專訪 感覺不大...(恕刪)
台灣近幾年的最大問題就是資本市場不熱絡,我常常在感嘆台灣的中小型電子業群還能在這個環境下撐多久,台灣有國際競爭力的就那幾家,本益比和大陸國家都不能比,所以要併購,要壯大,都是非常的困難的,想一想之前的宏碁、華碩,也是有國際競爭力的公司,後來聯想起來後,打到都快趴到地上了,聯想的本益比動不到50~100倍的,之前的紫光也是如此,一點點獲利股價高高在上,本益比100多倍的,前一陣子不是一直發動要併購台灣的公司嗎?用一個簡單的方法想好了,我開一家雞排店一年賺10萬,你也開一家雞排店一年賺2萬(假設我們資本額相同,發行的股數也一樣),結果投資人給我的雞排店本益比10倍,所以覺得我的店市值100萬,你的雞排店開在大陸,大陸給你100倍,所以你的店值200萬,問題來了,如果你要併購我,你就拿出100萬把我吃了,我一本賺10萬就併到你一年只賺2萬的子公司,未來你的店賺的當然就多,這就是台灣和大陸現在最大的問題,我比你會經營,比你會賺錢,結果最後竟然是被你併掉了。
政府在擋什麼大陸偷走我們的技術,講難聽一點,一堆厲害的工程師都被大陸以相同的薪資價位挖到大陸去了,我們是給200萬台幣,大陸是用200萬人民幣挖優秀的人材去,那我想有待在園區的人也知道一堆什麼華為…等大陸的公司在台灣都有據點,我認識一狗票人也都跑去那上班,政府擋到了什麼?我們的技術大家以為是在公司裡嗎?很多技術是工程師走了,該公司就沒有該技術了,政府每天就只想著怎麼在股民人身多克一點稅,股市現在這種鬼成交量,股價是能有多高的本益比,除了外資在控制的少數幾家外。
以目前的群聯股價2xx元,人才要留住其實不難,大陸可以花大錢蓋dram廠、面板廠,這些沒有太高的技術門檻(手上有dram、面板股的人別生氣,我說的是事實,如果技術門檻很高,就不會產能過剩,蓋了一大堆廠最後看誰先撐不下去),但控制ic是有技術門檻的,運用在USB 控制IC,SD 控制IC,CF/PATA 控制IC,SSD 控制IC,eMMC 控制IC,而且有專利,大陸想快速發展,最快的方法就是挖人才,要嘛就整間公司買過去,自已要從零到有的發展,是需要時間,產業變化速度很快沒錯,但也不可能從一季賺5元,忽然下一季就賠3元,所以投資者是有足夠的時間反應的,剩下的時間就別自已嚇自已。
以下是10/15日群聯家庭日潘董說的,所以理論上東芝應該是有提供促夠的貨給群聯,第四季的差別應該就是沒有賺到nand flash低價庫高價賣這獲利,其實第一、第二季也沒有賺到nand flash低價庫存高價賣,毛利、營利還是維持在一定的水準,這也乎應了昨天潘董在東森老謝訪談上說的,群聯有三大項獲利來源,1、控制ic,2、及工業運用,3、nand flash成品,1和2就夠群聯維持某一個固定的獲利了,有時候低價nand flash庫存高價賣,只是獲利更加分罷了。
群聯家庭日 募款618萬做公益
2016年10月16日 04:09 涂志豪、蘇嘉維/台北報導
潘健成說,群聯目前所有新產品、新技術、新市場布局計畫一切照常,甚至表現超前,由衷感謝所有同仁、夥伴們的付出;另方面也感謝大股東日本東芝大力相挺,協助度過危機,尤其現在正是全球大缺NAND Flash貨源之時,讓群聯業績得以再向上突破。
#################################################################
以上是我觀察、研究並推測的,大家可以自已思考一下有沒有道理,我未來再用第三季、第四季財報驗証自已的推測對或不對~~~
之前我說過,有一些新聞是沒有參考性的,有一些新聞卻是隱含一些很有用的資訊,但這些有用的資訊你必需要自已去拼湊。
如果有一些新聞說獲急單,大獲利,大成長,獲大單…等這些基本上都沒有參考價值的,笑一笑就行了,有用的資訊不會這樣免費的送給你的,這一些我都歸類為出貨文。
Acer_kewei wrote:
我開一家雞排店一年賺10萬,你也開一家雞排店一年賺2萬(假設我們資本額相同,發行的股數也一樣),結果投資人給我的雞排店本益比10倍,所以覺得我的店市值100萬,你的雞排店開在大陸,大陸給你100倍
這論述,數字大師也常提(最近節目中又提1次),推崇高本益比這樣的市場,對於股民長期而言真的好嗎(又只對資本家有利:印股票換鈔票)??還是包著糖衣的毒藥??這樣的市場跟泡沫有何區別??對岸的投資管道有限,資金無法自由進出國內外,才推高房市及特定股票,這哪是健全市場該有的條件
至於留才,並不是看股價,難道台積電30~50元時,人才就都跑光了嗎??留才看的是公司治理及企業文化與願景,願意1同打拼共創榮景的人,及關鍵技術人才是該全力留下來,公司競爭力強,股價自然會說話 .跨國併購 台灣過去的案例也不少,不過1+1>2者希
香魚爸 wrote:
這論述,數字大師也...(恕刪)
高本益比當然對投資人不好,如果你的目標是每年得到雞蛋,那母雞的價格當然不要太高,母雞價格太高,代表你要愈多年才能回本,這適用在不需要出去國際競爭的公司,如中華電信…等,中華電價股價11x,一年配5.x,要二十二年才會回本,講難聽一點,最後一哩已經被中華電信獨佔了,本益比這麼高要幹嘛,需要什麼留住什麼人材?業界問一下,中華電信裡面的工程師需要多強,薪水能有多高,誰會去想挖中華電信裡的工程師。
國際競爭市場,就是winner takes all,你要母雞價格低,想每年穩穩的拿雞蛋,重點是你那隻母雞能活多久?如果那隻母雞只能活三個月,你花再便宜的錢去買那隻母雞也沒有用,最後你一顆雞蛋都拿不到,你看一下台積電、鴻海…每年賺多多,但配出來多少錢?錢拿去幹嘛?拿去再投資設備,投資人才,為什麼要這樣幹,為了要技術領先,為了要留住人才,你說台積電股價剩30~50時,台積電的人才會不會走,你說不會?我不相信不會。
你去看一下當初的股王,宏達電,股價1000時,和現在80時人才差多少,真正有能力的人會進去只有80元股價的宏達電?當初宏碁世界第一、第二時,有多少人才,股價跌到30, 20, 10後人才走了多少,不要把工程師想的和聖人一樣,操的要死,最後年薪一百萬,那幹脆找個其它行業就好了,一個工程師,你以為能幹到多老,四十以前可以操,四十之後你就該讓位了,讓年青的人來了。
以後你有機會出來開店,開公司後,你就會有感覺了,現在你當然覺得員工都無怨無悔的會跟著你吃苦,不求回報,如果你真的有這種員工,以後不要常常罵他們,說話時請跪著和他們說話,他們可是不要年薪500萬,而去選擇你的年新100萬(前提是那員工很優秀,如果只是一個混吃等死沒什麼用的,那就另當別論)。
最後你說要看公司文化,遠景…沒有錢你就什麼都不是,當你的公司被別人併走,公司文化就變了,公司長年股價很鳥,拿什麼東西去併購需要的公司,試想,如果你的公司很需要ic封測,每年花在ic封測上百億元以上,那你該做的事就是入股ic封測或是自已併一家封測公司,你要併時,發覺你一年賺10元,別人賺2元,結果你的股價100元,別人股價也是100元,你以換股的方式,是要用1張換1張,這樣你換的下去嗎?換下去後對得起股東嗎?如果台灣公司都是低低的本益比,如果競爭公司都是台灣,那你的說法當然ok,本益比大家都低低的對股東都好,但現在我們的最大競爭對手大陸本益比隨便都是50倍,100倍,你的公司怎麼和他們競爭?你的母雞怎麼活得 下去?
理論上今年第一季群聯賭對nand flash價格下半年會大漲,所以買進了一堆低價庫存,第三、第四季nand flash真的大漲,理論上股價該漲翻,結果因為這舊事的攻擊不漲反跌,有趣呀。
各位在研究時,也不要百分之一百相信我說的,我是把我看財報注意到的事和各位分享,各位可以自已去找財報,看是否為真,我說過我會看至少十季以上的財報,之前的分析是看整體,看長年的財報,獲利情形,毛利率,營利率,負債,償債能力,資產負債,股東權益,看喜歡後,現在是進到每一季的財報,每一頁的的看,每一項的去了解,再推論我有興趣知道的事情是真是假,所以會愈看愈細~~
以下是105第2季財報說的,群聯早在103年12月25就100%把矅成科技納入群聯了

以下是104第一季財報舊的財報,已經有和矅成之間的交易關係了,這也呼應了潘董說的2014之後就沒有再用這支架了~~
2.至於面對高本益對手比就無法與對方競爭?股價是股民願意付出的成本代價,收益才是真金白銀,收益跟不上股價才會導致本益比走高,努力吹泡沫要改說好棒棒??台積電股價低時,設備+技術研發投資均不手軟,人才流動率可低著呢
3.以員工而言,對方高薪挖角,跟高本益比公司並不成對等連結關系,高薪挖角必定提高公司成本,如能帶來超額利潤,長期而言並不會拉高本益比,反之,只會縮減成本,砍壓薪資,不會把餅做大,員工自然都會看在眼裡,這跟股價高低無絕對關係,許多未上市的隱型冠軍,並無用高股價來聯結員工向心力
4.中華電是低成長產業,所以可以高配息率也願意高配息,不過這並不能合理化高本益比公司,只要公司資金運用有效率,高成長公司投資人本來就願意給予較高的本益比,不過當成長動能減緩自然會回歸市場合理本益比,內部人(員工)看著最清楚
1953li wrote:
今晚也看了57台群...(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