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台湾人都这么关心大陆的贸易战,作为大陆人我也简单谈一下,目前看形势一片大好




泱泱大國的風範
中國必是最後贏家
其實直接看歷史就好:中國近代以來混得最好的時期是跟著西方帝國主義混,如上海香港的租界時期、近年的改革開放。混得第二好是跟著大日本帝國混,如滿洲國。第三好是跟著共產國際混,如國共內戰結束到史達林死後。最差是只跟第三世界國家聯盟,如三面紅旗、文化大革命時期。
現在大日本帝國跟共產國際都沒了,只剩下西方帝國主義(日歐都算美帝勢力範圍了)、俄羅斯跟第三世界國家可以選擇。未來的中國歷史學家或將討論這幾年中共的關鍵選擇所造成的影響。

b8822068 wrote:
我沒說是假的啊~他...(恕刪)


不太懂你們業界是什麼業界

但就我個人經驗來看
我沒遇過業主投資建廠之後不投產的
只有不斷砍工期逼進度趕著投產的

我想這種大型投資案不可能會發生這種事
畢竟那麼大筆錢匯進去 沒那麼容易匯出來
誰沒事拿那麼大一筆錢去給你做做樣子?

Wood0905 wrote:
不太懂你們業界是什...(恕刪)


應該是大學生業界吧 ....
piwu0540 wrote:
應該是大學生業界吧...(恕刪)


所以五毛業界好賺嗎?
以閣下的才華應該轉行當投資顧問才對。
這棟樓是個好樓
只是內容太多
看了一個小時還看不完

要怎麼看才抓得到重點又更快看完呢?

P.30

chi55868 wrote:
中國是世界工廠 , 但貨物銷往美國的份額佔比最大


印象應該是歐洲,但不管是不是,銷往美國的不像是80~2000年代台灣、韓國、日本這樣非常依賴美國市場的程度
以實體銷售來看,中國市場現在不比美國小多少,甚至可能持平或更高,但美國的服務業很發達,這個中國還遠比不上,美國的服務業出口也是很驚人的,美國服務業對中國是出超不太小金額的,經濟活動是算商品+服務的

美國人均購買力高很多,但中國具基本消費力的人口多

chi55868 wrote:
我公司產線漸漸移轉至台灣新竹 , 高雄新設廠房


小企業有高的機率離開中國,尤其是本來就一直在沿海的企業,但大規模那是不可能,沒地方去
越南是東南亞中可以說投資環境相當好的,但大一點的投資越南吃不下來,其他地方條件比越南還差

至於回台灣,我目前接觸的是少量將半成品送回台灣標籤、包裝出貨,去越南標籤、包裝出貨的比回台灣的還多不少
回台灣生產幹嘛,你沒有一定的附加價值,根本回不了台灣,利潤要能支持你回台,且還得看你的競爭對手,如果你的競爭對手可以去緬甸,那你回台灣是要怎跟對手競爭?


chi55868 wrote:
況且一帶一路不是萬靈丹 ,合作的國家久了自然就會醒
天下沒白吃的午餐.很多國已經撤銷了


我問過了這個問題,一直報導取消的項目和金額,有要統計一下已經跑完和現在正在跑的金額有多大嗎?我說的不光是中國做的項目,日本也做了一些,都算一下各做了多少

一個很基本的問題,你是一個有作為的農業地區的高級官員,你要發展自己的國家,你不做基本建設?農業國家很窮,沒錢,想做但怎做,用什麼方案來做?會有怎樣的風險?能承擔多大的風險?

chi55868 wrote:
而且長輩還會灌輸一種觀念.拿到紅包要存起來,或給爸媽存起來,不要亂花!!!


台灣現在年輕人消費蘋果、星巴克有很省?
中國也是類似狀況

chi55868 wrote:
美中都在說大話 , 但是陰溝翻船的可能是中國機率大


台灣幾乎沒有美國內部平衡報導?你認為你知道美國的問題嗎?如果你沒有很清楚?你的判斷準確率會高嗎?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primary9 wrote:
要怎麼看才抓得到重點又更快看完呢?


隨便看就好,太多廢話。
反正戰到最後不是硬著路就是戰爭,美國搞死第二霸王的想法從沒變過

economic wrote:
印象應該是歐洲,但...(恕刪)


台商, 港商, 日商, 美商都在跑了, 連中國自己的工廠也往外跑了...外匯存底金額又開始快速下降了.


===============================
陸9月外匯占款驟減逾千億RMB,創去年1月來最大降幅 (約175億美元)

大陸人民銀行最新公布數據顯示,今(2018)年9月外匯占款減少1,193.95億元(人民幣,下同)至21.4兆元,為連續兩個月減少,降幅相較上(8)月的23.95億元明顯擴大,減少規模創去年1月以來最大。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分析人士認為,這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大陸資本流動趨勢,在中美貿易戰影響、人民幣持續貶值壓力下,資本也加快流出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